小孩子之間交換了不等價的玩具,但是兩個孩子都很滿意,作為家長怎麼處理好呢?

hwhsj


如果兩個孩子都滿意,其實沒有什麼可處理的,所以這個問題指向的是家長認為的損失如何處理,我建議三點:

第一,貴重的玩具不要往出帶。

家長花幾百幾千塊買的玩具,隨便被交換出去了,家長肯定心疼,但是孩子不會,在孩子眼裡,那就是玩具,有人跟我一起玩,而且玩得來就好。看到別人的玩具更好玩,不管貴賤,都想換來玩一玩,所以,貴的玩具不要沒事帶出去顯擺。當然,再貴的玩具,孩子自己在家裡玩也確實沒有什麼意思。

第二,給孩子講交換的規則。

家長們現在都特別喜歡教孩子分享。在孩子看來,交換就是一種分享,所以孩子認為是對的,因為對金錢沒有概念,換了也不會想著要回來。所以家長要給孩子講清楚:可以和小夥伴換著玩玩具,但是這是你的玩具,一定要保管好,帶回來。被別人拿走了可不行。

第三,少買貴玩具。

不管玩具多貴,孩子看著就是一個玩具。有時候都是家長有那種炫耀心理,覺得自己給孩子捨得投資,其實真的沒必要。貴的玩具往往都是成品成型的,也激發不了什麼創意,還費錢。


幼兒園張老師


我遇到過這種,幼兒園搞得活動,我家帶了四個不太喜歡的超級飛俠去,就是奧迪雙鑽那種變形的,一套裡面有四個他不太喜歡的,他就挑了那四個,當時在孩子王買的,80塊錢一個,因為不喜歡所以玩的少,也很新。然後那天他換了四個匯樂的小工程車回來,外婆很心疼,那幾個車一共也就幾十塊錢吧,外婆就覺得吃虧了,但孩子喜歡啊,所以我和孩子爸爸就勸我媽說,孩子喜歡就行,別說了,說了他反而不開心。那是小班第一學期的事情,現在中班下學期了,那幾個小車,我兒子還會玩,我覺得他覺得開心就值得了,孩子的快樂簡單也單純。


faraway162


家長是擔心孩子吃虧吧?例如人家用1塊錢10顆的玻璃球換咱家幾百塊一個的早教機,大人感覺虧大了,但孩子卻樂此不疲。

這是用成人的價值觀來衡量孩子之間的友誼,處理不當,以後孩子少朋友。線下就遇到這樣一個孩子。

“我這電子手錶是小X才的!媽媽給我買的,好貴的!要幾千塊!才不能借你看!弄壞了怎麼辦?”

“你為什麼踩我的鞋子!這是媽媽從加拿大給我買的耐克!限量版!你賠!”
“你幹嘛碰我的潛水鏡!我買了五十塊的!你不準碰!”

這個孩子二年級,家庭環境非常好,但如上所述,她非常在意自己身上物品的金錢價值,分享是不用指望的,無時無刻都在強調這些物品的金錢價值。在小朋友圈中,她非常不受歡迎,大家都不樂意跟她玩。其他小朋友對她的評價是“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們不要和她玩!”

這是小朋友仇富嗎?並不是,而是這孩子太現實,太自私,本質上是這孩子的價值觀跟同齡人不符,沒有共同的價值觀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對於孩子來說,玩具沒有金錢價值,只有“新鮮”和“不新鮮”,帶城市的孩子去農村玩,可能“炸牛糞”這種娛樂方式都逃不開“真香”定律。

遇到這類事情,家長可以怎麼做?

其一:玩具是孩子的,他有自己處理玩具的權力,這點需要認知;

其二:不給孩子買貴重的玩具,當然,這僅僅是在滿足家長的心理平衡;

其三:具有特殊紀念價值的玩具,應提前和孩子強調處理的注意事項;

其四:引導孩子,友誼價值大於金錢價值的觀念;

其五:正向的金錢觀傳遞;


熊孩子專治


這個問題在學齡前兒童身上比較常見,他們這個年齡對金錢的認知不強,錢多錢少都一樣,唯一判斷標準就是自己是否喜歡。

兒童交換玩具時,會碰到這種價值不對等的狀況,如果自家寶寶用便宜的玩具換了貴的回來,雙方家長可以溝通,說玩幾天就換回來。

如果兩個小朋友不同意交換,那麼家長可以一起約個飯,或者一起吃去玩,玩具便宜的家長稍微多出一些錢,既能增進友誼,也能平衡這種價格差。





家有小萌娃呀


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機會。

如果你家的孩子用高價格的玩家換了低價格的玩具,他喜歡就好。但如果有一天他後悔了,那就教他以後如何謹慎的做決定,瞭解各種東西的價格,價值,在交換之前應該瞭解什麼樣的信息來幫助自己做決定什麼的。而這次後悔了,要記住這種感覺,避免以後在犯同樣的錯誤;

如果你家小孩用低價格的玩具換了個貴的,首先恭喜他換到一個好玩具,然後就教他等價交換的原則,讓他知道不是每次都會這麼好運會換到這麼好的玩具哦,所以不能把這次的交換作為基準的。還有就是教他這次朋友給他一個好玩具,下次交換可以給朋友一個好點的,這樣有助於保持良好的友誼。等等吧。

家長格局大一點,讓孩子從經驗和教訓中學習,這是多少錢也買不到的人生經驗呀。


Anita


孩子到了交換的敏感期,你應該高興,並且輔助寶寶度過這個敏感期。交換行為是一種社會行為,說明寶寶在正常學習和發展。

在孩子眼裡,沒有價值這個概念,喜歡的時候就是最有價值的,不喜歡了就是無價值的。在成人看來,孩子可能會拿價值不菲的玩具去換一些不好的玩具,或者其他的“沒用的”東西,是“傻子“行為,但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次寶貴的成長曆程。孩子在交換行為中,體會到欣喜和憂傷的情緒,這為孩子以後的社會行為打下了良好的交往經驗基礎。

在《捕捉兒童敏感期》這本書中提到,在交換的過程中,孩子建立一些社會秩序:東西所有權;別人的東西不可以隨便拿;自己的東西給不給別人。家長和老師應該幫助兒童建立這個原則並形成秩序。

孩子五歲前不能強迫孩子去分享,但到了五歲以後,孩子就會願意與人分享,這是生長必經之路,家長引導孩子學會尊重他人,接受“失敗”的交換,尊重別人的拒絕。

在交換敏感期間,家長不僅不能阻止孩子的這種行為,還要儘可能滿足孩子,家長可以提供給孩子一些可以交換的物品,如果你覺得有的東西實在捨不得,你可以找一些小玩具或者零食,讓孩子進行交換的。


女王然然美妝


孩子的世界有時候大人不懂😂

孩子交換玩具,首先是他自己的意願,他喜歡對方手上那個,他願意交換並且不後悔,他就覺得是等價的。

大人看到的是玩具本身的價錢和質量,孩子看到的是玩具帶給他的愉悅感。孩子還沒有金錢觀念,也還不會衡量玩具質量的好壞,只要這個玩具能讓他歡喜,他就覺得值得了。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如果想要干預,在孩子拿玩具出去交換之前可以告訴孩子這個玩具的價值,並徵求孩子的意見是不是真的確定要拿出去,會不會後悔。

如果孩子已經玩膩了,或者並不喜歡這個玩具,即便值一萬塊也只是個佔地方的東西,除非這玩具家長還想拿出去賣錢。但他拿出去交換了,雖然本身價錢不對等,但他換來了友情和快樂,這是金錢不能衡量的。

我侄女的寶寶有個小毛毛狗,很小的時候從另一個小朋友那兒得來的,也就是那種抓娃娃得來的小東西,很廉價的那種,可他非常喜歡,出門,上學,吃飯,看電影,隨時隨地拎在手裡。家裡人一開始覺得這小狗都舊了髒了,給他另買了更漂亮更高檔的,他剛拿到的時候也很高興,但沒多久又還是拿會原來那個。

孩子的思維有時大人沒法同頻,不必固執地堅持改變他,順其自然也是一種成長的方式。

我是子喻老師,歡迎關注一起討論育兒話題。




子喻老師說育兒


先試想一下,孩子長大以後,會記得這個玩具,還是會記得大人的處理方式呢?哪個對孩子影響大呢?

物品的物質價值,是大人的價值觀,在孩子心裡,不是用多少錢來衡量的,孩子會用好玩兒,以及情感來衡量。

孩子覺得好玩兒的玩具,在他心裡是具有較高價值的,所以,每個孩子喜愛的玩具就會不一樣。當孩子想表達對小夥伴的喜愛的時候,送一件自己喜愛的玩具,也是一種表達方式。

這時候,☞那個玩具就承載了孩子的喜愛,也承載了對夥伴的喜愛。這樣的價值,其實是遠遠超出了玩具本身的物質價值的☜。(就好像,我們自己對於好朋友,也會去選擇自己認為很好的禮物相贈一樣)

所以,並不建議用大人的價值觀去衡量和界定,或者因此去幹預孩子對自己玩具的處置。這不僅僅是保護孩子的純真的價值觀,也是保護孩子的物權意識。簡單說,☞不要越界,玩具買了給孩子就是孩子的了,孩子怎麼處理是孩子的事兒。☜

無論我們花多少錢給孩子買玩具,目的不都是讓孩子喜歡,讓孩子開心的玩兒嗎。當孩子去交換玩具的時候,那就是對於對方的玩具很喜歡,想玩兒,這不是一樣的目的嗎,何必困於“錢”呢!

有時候,大人的心理難以平衡,尤其是覺得對方吃虧的時候,這時可以暗中調節,不要影響孩子的體驗,比如,讓孩子們有固定的交換玩具日,每到那時,就互換玩具玩兒,你會發現,孩子換來換去,到最後其實都差不多了。再或者,就先說好,玩具要互相串門做客,到哪個期限了,就全部都回家,再進行下一波的“串門”活動。如果孩子不同意這樣,就是換到哪兒算哪兒,可以在對方孩子過生日啊,或其他什麼節日啊,送個禮物,或者乾脆請對方家人一起吃頓飯,孩子們還快樂。

總之,只要把握一個核心原則:不用自己的價值觀干擾孩子,就一定能想出好的辦法來!

“孩子長大以後,不見得記得某個玩具,但是,會記得大人的處理方式,這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一位孩子的話)


江雪親子教育


說實在的我不同意,如若交換我得看物品價值多少,三五百那就交換了(再說句實話,三五百我都是打腫臉充胖子的),一兩千肯定不同意,其它回答問題的都是土豪,我們一個月工資才4000多,我肯定不同意用近一半的工資去換,我們也是咬著牙,自己壓榨自己的生活質量買的玩具,為什麼不能玩了再交換回來?當然了,我也不會同意交換別人貴重的玩具,可以去他家玩,拿回來都不行,都是用父母的辛苦買的,為什麼不能教育孩子們珍惜父母的辛苦所得?為什不能教育物歸原主?如果想換,等長大了自己掙錢,想換什麼都不阻攔。


我的眼裡只有7320734


遇到這種情況,建議家長不要過問,玩具無論貴賤作用只有一個,就是拿來玩的。小朋友們交換後,各種喜歡就好。

小一點的寶寶,見到別人手裡的玩具,都會好奇,想拿過來玩一玩。等寶寶大一些,就開始護自己東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