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解决孩子心理的负面情绪?

克里斯托夫金


当孩子发脾气有情绪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告诉他如何处理负面情绪,避免孩子因为不良情绪而伤害到自己或者他人。

一、把情绪宣泄出来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他的内心积压了很大的能量,如果得不到宣泄,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父母要让他把不良情绪宣泄出来,他的情绪宣泄出来后,再去解决问题。

二、找到发泄对象

当孩子心情不愉快时,让孩子找自己的玩具来诉说,也可以找其他东西来诉说,但是不能攻击人。

三、不要有负面心理

当孩子有情绪时,父母不要指责孩子,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情绪,不要让孩子因为负面情绪而自责。

四、不要否定他的情绪

孩子有负面情绪时,父母如果再批评他,会让孩子感到无助,这时让孩子哭出来,对孩子情绪有帮助。

我是侯妈,多平台签约作者,欢迎你能关注我,每天给大家分享教育内容,培养优秀孩子。


侯妈家庭教育


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只是孩子有了负面情绪就会从脸上、肢体语言、情绪上表现出来。那么,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父母要如何去引导与化解呢?

首先,接纳孩子所有的情绪

父母都希望孩子每天积极乐观,开心快乐。可是孩子也有孩子的烦恼,遇到不顺心的事、碰到困难、玩具玩不好、不懂得表达、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等等,每天也会有不开心的时候。那么父母除了能愉快的接纳孩子积极的情绪,也要懂得接纳孩子负面的情绪,允许孩子哭泣、发脾气,与孩子共情,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出来。

其次,可以通过亲子阅读关于情绪绘本故事、动画片等,让孩子学会正确排解自己负面情绪

既然负面情绪没法避免,那么我们就接纳它。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关于情绪管理类的绘本《不要随便乱发脾气》、《不要发脾气,好好说》、《生气汤》、《杰瑞的冷静太空》、《我不想发脾气》等。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正确渠道让它慢慢消失。

最后,运动是最好的排解内心压力与负面情绪的方式

如果孩子怎么也放不下、走不出负面情绪的氛围,那么,父母带孩子出去户外运动、做游戏吧,这是非常好的排解内心压力与烦恼的方式。放空自己的思想,放松心情,让全身尽情投入到运动快乐中去,让快乐积极的情绪在我们身边流动起来。


青青宝贝


孩子从婴儿时期开始就已是个情绪体,就会表现出恐惧、愤怒等一系列的情绪。孩子虽然年龄还小,但是情感上和成年人一样,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从而产生负面的情绪,他们也会出现郁郁寡欢、怒不可遏甚至是无理取闹的情况,这是相当正常的。

这个时候,父母应该理解孩子,千万不要轻视负面情绪的影响。要在孩子情绪平静之后,想办法去遏制孩子不好的情绪。

在孩子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缺少机会,也并不是资历浅薄,而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尤其是不能够对不良情绪的控制。有了负面情绪不释放出来也是很危险的。健康情绪的发展对幼儿的个性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成长。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教会孩子怎么样去控制不良情绪。有些幼儿不管是遇到难过、挫折或是无聊的时候,都会用暴力的方式来进行发泄,这样做不但会造成其他人的困扰,也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原因很可能只是因为孩子不知道该如何来确切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已。

在人的一生中,可以说无时不在与负面情绪作斗争,因为其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甚至会控制我们的生活。

对于负面情绪,很多人都会觉得这只能给我们带来伤害,甚至会觉得负面情绪只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但是聪明的家长会利用它,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

面对压力,家长应该学会正确引导孩子,并且采取积极的态度,让孩子把压力变成动力,并以此为契机,适当激励孩子克服艰难、提升锐意进取的勇气,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孩子自身的潜能,就能把坏事变成好事了。


壹父母


1、先安抚而不是说教/<font>

  考验爸爸妈妈高智商高情商的时候到了,当宝宝出现负面情绪、开始闹脾气的时候,聪明的家长总是会先安抚宝宝,而不是给宝宝说教。可能你的初衷也是想要安抚宝宝,可不知道怎么的,安抚着安抚着,慢慢又变成说教了。这是很多爸爸妈妈都会犯的一个错误。/<font>

  当宝贝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家长们可以首先站在宝宝的角度来安抚宝宝,例如,可以跟宝宝说:“宝贝,妈咪知道你现在感觉到很委屈很难过,我也有同样的心情,但是,发脾气并不能改变现状啊,对不对,听妈妈的话,先别哭,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好不好”,宝贝听到这样的话,就知道妈咪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会逐渐释放自己的情绪。/<font>

  相反的,如果家长这时候是指责孩子:“你看看你,有点事动不动就知道哭鼻子,还能干点啥”,可想而知,如果父母们这样对待处在负面情绪中的宝宝,他们会越发使性子,会觉得父母不理解他们而变得更加暴躁和伤心。所以,当宝宝有负面情绪时,家长们应先安抚,而不是对宝宝说教。/<font>

  2、引导宝宝说出心里话/<font>

  很多宝宝在负面情绪来袭的时候,都会选择自己一个人闷着,不会把自己的心里话给吐露出来,而如果宝宝的心结打不开,他们下次还会进入到另一个负面情绪当中,如此恶性循环,对宝宝的心理健康成长很不利。因此,当宝宝闹脾气、不开心的时候,家长们应尝试引导宝宝,试图让他们把心里的话给说出来,你可以耐心询问和引导,当宝宝把心里话说出来的时候,也就是他们释怀的时候。注意,跟宝宝说话的时候,千万不要带有“任性”、“无理取闹”等字眼,当家长把这些标签附加在孩子身上的时候,他们即便是想说出心里话,也是特别不情愿的喔!/<font>

  3、引导宝宝自己解决问题/<font>

  当宝宝有棘手和不知道怎么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他们也多半会出现负面情绪,对外人发脾气、跟自己过不去等等,而这时,家长们需要引导宝宝,让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作为家长,你不需要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解决,在孩子闹脾气时,找出他们发脾气的原因,再引导宝宝自己解决,逐渐让他们在挫折中成长起来。越是懂得在负面情绪中处理问题的宝宝,日后的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越高喔!/<font>


伊宁玄雪


首先,什么叫负面情绪呢?伤心,难过,愤怒叫负面情绪吗?都是正常人所产生的平常的情绪,未见得难过愤怒就是不正常的,开心快乐就都是积极的,乐也有乐极生悲的说法。

面对孩子的所谓负面情绪爆发时,最好的办法是给她个温暖的拥抱,作为非专业人员,所谓的表达共情,我理解你等等都是太苍白的了,纯断章取义,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首先你得接受他,他想哭就让哭个够,他难受他想哭你都不让他哭还谈啥我理解你啊。

另外,从平时的引导来说,从小带孩子读一读情绪管理的绘本,让孩子本身也认识并接受自己产生的所谓的负面情绪,学会怎么处理他的负面情绪。

还有注意家长平时的言传身教,也很重要,每个家长都是孩子的第一个导师,也是最重要的导师,对孩子各方面都有很严肃的影响的。


丫丫球球


负面情绪谁都会有,无论是成人老人,甚至是孩子,负面情绪从来不会因为你的年龄对你造成的心理伤害而产生差异,但是,作为成人,在面对负面情绪的情况下,我们比不懂得如何调节负面情绪的孩子更容易排解让我们感到烦恼、郁闷的情绪,这是因为我们的人生经历比孩子丰富,懂得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去调节情绪排解情绪给我们带来的困扰,而情绪如何排解,并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能力,这需要不断的学习,因此,让孩子学会这种能力的同时,家长也应该适当的引导,帮助孩子排解负面情绪。

  1、让孩子知道,负面情绪不可怕,伤心难过是正常反应

  不要担心孩子害怕或伤心、流泪,如孩子心爱的东西坏了会有难过的情绪产生,这时妈妈最忌讳的是说“我早跟你说过了,你就是不听,你看,现在知错了吧”。对此类状况,妈妈应该做的是倾听和同情,告诉孩子,自己也曾为一个玩具摔坏而伤心,不过,有时坏了就坏了,也许做任何事情都是于事无补了,可以伤心,可以懊悔。因为不仅你有这样的体会,隔壁姐姐丢了一只宠物狗,也是这样的心情。当然,父母不要因为害怕孩子伤心,立刻跟孩子表示坏了没关系,可以再买一个新的。倘若选择立刻用拥有的快乐代替失去的伤痛,会让孩子失去体验悲伤情绪的机会,也就无法体验驾驭悲伤情绪的喜悦。只有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才有可能自我调节,才有可能控制事情不再往更坏的方向去发展。

  2、教育孩子如何用正确的途径排解负面情绪

  作为家长,应该清晰认识到,合理释放、转化负面情绪的重要,只有把有利的方面充分发挥,才能把弊端尽力压下去。如何释放负面情绪?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有几种简单的发泄方式。如哭泣,是缓解不良情绪的好方法,不仅可以释放压力,也可以增强免疫力。再如大喊大叫、运动等,只要把孩子的身体调动起来,内心的苦闷也会随着肢体的一举一动逐渐被发泄出来。而转化负面情绪则是对家长、孩子更高的要求。凡事往积极方面想,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是“借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例如:妈妈听你说你最好的朋友误会你了,不和你说话了,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现在,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有一台叮当猫的时空穿梭机,带着你的好朋友去看到事情的真相,误会就消除了!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甚至可以启发他跟着一起想象,当孩子的情绪转变为积极的情绪时,我们就可以引导他去找到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了。例如:既然我们要消除误会,那么要怎样做呢?比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提供一些参考答案供孩子选择,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父母先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说“老是这么不懂事”是一种否认

  当孩子遭遇困境,面对不如意时,哭闹是他们最本能的反应,二级有些父母往往被孩子的情绪牵引着,也跟着丧失了冷静。面对孩子的歇斯底里,家长极有可能会训话:“为什么老是这么不懂事?”其实,这样说等于否认了孩子的不良情绪。这样做非但不会使孩子负面情绪消失,反而会助长孩子的压抑和否认,会对孩子产生伤害。因为,面对愤怒的父母,孩子不仅要承受自己的负面情绪,还要面对父母的负面情绪,这样的双重负担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更加难以解脱。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就要允许孩子自由表达。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家长要保持冷静。很多时候,虽然你的内心是爱着孩子的,可由于你太生气了,表现出来的却是全然的否定、责备,而这会让孩子忽略你讲话的内容,而关注你的情绪。比如,孩子因为贪玩而把旁边早已准备好的牛奶给打翻了,把地板弄脏,你很生气,把他痛骂了一顿。这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就会从“牛奶打翻”转移到“妈妈在生气”上。这就令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的机会白白溜走。

  负面情绪排解是需要学习的,当孩子遭遇了负面情绪的困扰时,家长首先应该用正确的态度面对这个问题,而不是歇斯底里的咆哮,责骂孩子,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多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教导孩子如何用正确的途径去排解负面情绪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并且这些处理方式应该随着事件的不同而进行调整,随机应变。


欣宝贝儿智慧屋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家长可以参考如下步骤来处理:第一步:充分共情。共情是亲子沟通的基础,简单询问孩子是不是难过或安慰孩子别难过,这都作用不大。由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可尝试帮孩子尽可能表达出他内心微妙的复杂感受。对不太有把握、难以确定的部分,可以用“你看起来/感觉……,是吗?”的句式来询问,如文中“是不是因为妈妈今天都在忙……,没有时间关心你。外公外婆也……”。尽量描摹出孩子细微复杂的情绪和感受,如文中妈妈说“你也想得到那么多礼物,你觉得很不公平,所以你很难过又有点埋怨,是吗?”

第二步:鼓励孩子表达情绪和感受。孩子能够及时表达情绪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让家长及早了解到孩子的感受,可以及时加以引导,情绪就不会一直淤积甚至恶化。另一方面,儿童接纳并合理表达本身就会让负面情绪得以纾解。父母亲要让孩子觉得任何感受都是可以表达的,切莫简单地压制、批评甚至斥责孩子。“怎么可以忌妒弟弟呢”,“不要嫉妒”,“哥哥应该为弟弟高兴”这样的道德化说教并不能让孩子的嫉妒感受消失,而只会让孩子关闭心门,或是为了迎合成人而压抑真实的自我。在中文语境中,情绪词汇似乎有褒贬之分,但就情绪的进化来源,每种情绪都有它的功能,害怕可以让人避开危险的地方,嫉妒让人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或拥有资源的差异。家长们不妨告诉孩子每种情绪的功能,比如“害怕有时候会帮助我们远离危险的地方”“嫉妒有时候会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接纳和包容负面情绪。


第三步:给情绪一个“名称“,这有助于孩子将来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仔细揣摩文中的示范(妈妈将孩子一把搂进怀里。“这叫嫉妒。你想要东东的礼物,但你却得不到,所以你嫉妒他。”),显然在妈妈这里,嫉妒是可以接受的人之常情,她充分理解和接纳孩子,孩子情绪得以逐渐平复。鼓励孩子用词汇描述情绪也能促进左右脑的整合和对情绪的认识和管理。

第四步:鼓励家长自我吐露(self disclosure)。如果家长曾有过类似感受,能够自我吐露是值得鼓励的。“我也曾经忌妒/害怕……”,这会拉近亲子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感受得到了接纳,会觉得自己的“情绪问题”是正常的,也只是暂时的,之后可以改善。当孩子出现嫉妒、恐惧等负面情绪时,这么做尤其重要。例如孩子怕黑时,你告诉他“妈妈小时候也有点怕黑,不敢出门”,“长大后就敢和朋友一起出去,后来一个人出去也没问题”这会让孩子觉得自身的恐惧是正常的、暂时的,对将来也会报以期望。

第五步:告诉孩子在负面情绪时可以怎么做。例如孩子嫉妒同学比自己好时,家长可以说:“妈妈小时候平时成绩都很好,有一次考试考输给了同桌的同学,也挺嫉妒她的。后来妈妈在平时的学习准备中做得认真,下一次成绩又追上来了“。现在流行的说法“羡慕嫉妒恨”,其实既可以激励人提升自己能力(正面),也可能让人通过贬损别人来满足自我价值感(负面),重要的是,家长需要作出正向引导。孩子的所有情绪和感受都可以被接纳,但接纳不等于赞同!接纳感受也不意味着接受孩子不合理行为表现(比如乱摔东西),恰恰相反,家长接纳了孩子的感受后(嫉妒),可以引导示范孩子怎样用正面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嫉妒可以说出来),怎样调整自己的行为来改善现状(如”后来妈妈学习更认真了,下一次成绩又追上来了“)。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安抚,学会欣赏自己拥有的。比如告诉孩子害怕的时候可以抱着自己喜欢的玩偶,看自己喜欢看的故事书。嫉妒的时候可以想想自己拥有什么,这会让自己感觉好多了。文中妈妈引导小鸿回忆起去年获得的精美生日礼物,不但减少了当下的嫉妒和失落感受,还让孩子感到“自己拥有的爱和美好”,并巧妙地引导小鸿用自己喜欢的和表弟一起游戏,走出情绪的“阴霾”。


闫秀明手机用户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我们要学会安静专心的倾听,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的感受,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的愿望。

  当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时,也需要我们使用沟通技巧。我们需要抛弃以往常用的忽略、否定、说教的方式。孩子的心理感受和身体一样需要得到及时认真的关注。当你开始设身处地地把孩子的伤心、难过等负面感受想象成孩子身体上的伤痛时,你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就会变得敏感起来。


漫天飞雪52066205521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孩子的负面情绪不是什么太坏的事啊。关键家长不要觉得很丢人就好。

记得笑笑小时候对一些东西过敏,所以总有认为什么都吃身体好的老人家会吃饭的时候絮叨。我会解释孩子对这个过敏,可以不吃。想想,现在不是物质匮乏时期了,那个不吃,营养素不可以从别的获取嘛?干嘛一根筋!我认为我的豁达还有相对放松的心情给孩子一些正面的东西。

所以,如果孩子碰到问题,不要再已经的紧张上加上一道你的担忧或者愤怒。当然如果担忧或者愤怒能解决问题…… 不如把担心化为祝福,如何?

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有时候不如把问题放下,去做一些高兴的事情。地球是圆的,你怎样走,只要走,会到达想去的地方。


笑笑娘亲


这个问题需要分期看待吧,1不会说话的幼儿,监护人需要及时发觉他的所需,应该满足予以满足,不当要求应该转移注意力。2进入第一叛逆期孩子不恰当要求需要转移注意力,遇到倔强孩子,这个倔强需要分程度处理方法也不同,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好说。但所有负面情绪都要等他比较平静的时候或者睡觉前或者早上起来都可以告诉他,他应该怎么样做,各种做法的结果是什么?与他温柔的沟通。3月龄期儿童以及青春期儿童,这个没有经验暂时没有权利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