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膽小,有什麼補救的辦法沒有?

重頭再來254860354


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膽小。

如果孩子是長期表現顯示變得內向膽小,那麼大吼大叫可能不是一次兩次,也許是多次。(以下的討論是建立在對嬰幼兒的基礎上。)

如果是爸爸,那麼孩子可能會轉向媽媽的安慰,媽媽這時應該制止爸爸的行為,並且對孩子進行安撫。如果是媽媽大吼大叫,那麼對孩子的傷害其實更大,因為越小的孩子,安全感越建立在媽媽的身上。

此時孩子的情緒無法表達與宣洩,所以可能表現的更加內向、膽小。

爸爸媽媽需要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孩子,通過玩遊戲、外出遊玩等多種活動,使孩子逐漸恢復信心。

首先是一定要控制直至完全禁止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行為。

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可以去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臉,聽聽自己的聲音。想象一下孩子面對此時暴怒的自己會有什麼感受。那麼你也會理解孩子心中的驚恐。

父母要明白,小孩子的行為,只是對世界的一種探索。他不明白行為的邊界在哪裡,也不知道什麼事情是危險的。他們的記憶時間很短,說過之後,下次還是不記得這件事情是不被允許的。他們還會時不時有段執拗期,一定要做這件事情,直到父母被激怒了——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站在一個嬰兒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問題,嬰兒心中的迷惑不解時不時很容易理解?

那麼父母這個時候,大吼大叫是沒有絲毫用處的。

1.絕對禁止做的事情,一定嚴厲申明禁止做。但是父母要提出一些其他的事情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不能摸電源開關,不可以到窗戶旁邊玩耍等……

2.如果只是父母怕麻煩的事情,那不妨放手讓孩子快樂嘗試一番。比如怕孩子自己吃飯弄髒了衣服,怕孩子畫畫弄得牆上都是……

讓孩子能夠看到父母行為的改變

在孩子的世界裡,主要撫養者的態度對他是最重要的——因為你們是他接觸最多的人啊!

如果父母真的是在該控制情緒的時候,做錯了,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那麼:認錯有何不可?

最近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孩子一生都等待父母的一句道歉,而父母都等待孩子的一句感謝。

如果這句話說出口,無論孩子是三歲、五歲、十歲、三十歲、五十歲…那麼當初心中因為父母的行為所收到的那點傷害,就很容易就被治癒了——孩子面對父母,其實是最寬容的…

這本書中有著神奇的心靈治癒方法

如何讓孩子從被父母大吼大叫的打擊中恢復過來,這本書中也許有你要找的答案:《遊戲力》


孩子的世界裡什麼最重要?做遊戲!他最喜歡和誰做遊戲?是父母!每個孩子都希望和父母投入到一場又一場有趣的遊戲中去,而不是每天的命令、禁止、獨自玩耍別打擾我!

當父母投入到和孩子一起進行的遊戲中去,父母和孩子在其中不再是父母與孩子,而是扮演不同的角色。也許你們讓孩子扮演爸媽、你們扮演孩子,讓他對你們大吼大叫一番,也許你可以用小玩偶玩一場兔子媽媽向兔寶寶道歉的遊戲。

這本書中有許多可實踐、可借鑑的方法,父母們可以拿來一讀。

在遊戲中,孩子的傷痕被治癒,孩子的情緒得到抒解。讓他好好的哭一場,抒發一下。孩子會很快理解並確認爸爸媽媽是愛他的。

就像《大衛不可以》這本書中一樣,媽媽因為孩子的調皮搗蛋各種吼他不可以,但是最後總會抱著他說:是的,我愛你!

確認父母的愛,是孩子自信與快樂的源泉,千萬不要吝嗇告訴他這一點!


哏媽號


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有補救的辦法嗎?有!

前兩天,我身體不舒服,不願意做飯了,就讓老公去做飯。陷在手機裡的老公,一動不動。

兒子回家了。他一如既往,一聲不吭地就要回自己的房間。我趕緊叫住了兒子,讓兒子去做飯。

很快,兒子把飯做好了,叫我和老公去吃飯。

這次老公很給力,坐在餐桌旁,說:“兒子大了就是好啊!自己不動手就能吃上飯了。”

老公說得掏心掏肺,我聽得感動至極。兒子看了看一唱一和的我們,把碗一推,飯都不吃了,直接回屋去了,臉上還掛著不屑地神情。

當時的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我們的真心孩子看不到?我直接“炸毛”,推開兒子的房間門,一通“狂轟濫炸”,直到兒子低吼,“我今年才五歲嗎?”

原來問題一直出在父母身上。

一、父母的表揚是孩子想要的嗎?

二、父母以身作則了嗎?

三、父母給孩子提供展示的空間了嗎?

如果餐桌旁的我們,第一句話是,“謝謝兒子,你辛苦了!”還會有後面的山呼海嘯嗎?

如果老公第一時間放下手機,和兒子共同準備食材,還會有後面的排山倒海嗎?

如果老公說的第一句話是,“這菜看起來讓人很有食慾,兒子,怎麼做的,說說先後順序唄?!”這樣的讓孩子參與交流的機會難道不是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嗎?

更多方法,請關注木頭寶媽。

希望能幫到你。

木頭寶媽和你共同關注孩子,家庭。


木頭寶媽474


根據我多年的班主任經驗,孩子內向、膽小是多種原因導致的,並不只是吼的問題,而更深層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幾點:

一、女強男弱家庭

曾經有這麼一個男生,高一開學後不久就休學了,原因是這個孩子非常內向,不適應高中生活,內向喜歡某個女生,但是又不知如何表達,於是搞了個惡作劇,給女孩發了個恐嚇信息,他媽媽在他的日記裡,也發現了孩子寫的很多不太正常的日記,對女孩充滿了威脅。於是主動聯繫學校,讓孩子休學了。

在這過程中,我跟他父母接觸過幾次,最大的印象就是這個家庭的話全讓孩子的媽媽說了,嘟嘟地說個不停,而孩子的父親,整個過程顯得非常木訥,基本上是一言不發,孩子也是父親的性格,可以想象這個家庭的日常是什麼樣子的,這種環境對孩子影響非常大。

二、擁有一個“巨嬰”的父親

這種類型和第一種類型基本相似。我一個鄰居家的孩子,上完初中就輟學了,父母急著給張羅婚事,以便早抱孫子。誰知道,結婚後,男孩根本就沒有擔負起任何做父親的責任,一天到晚玩網絡遊戲,根本不和對象交流,雖然有了孩子,但是基本上沒有管過,孩子慢慢長大,變得越來越內向,越來越膽小。

三、過早把孩子送進寄宿制學校或者學屋

老家有個親戚,家裡有工廠,孩子小的時候,正式工廠起步階段,兩口子都一起經營工廠,孩子沒人管,但是又非常重視教育,把孩子送到城裡的一所最好的小學,但是因為無法住宿,所以在學校旁邊找了個學屋,就這樣一住6年,到了初中,又送到一所寄宿制民辦中學,所以孩子到了高中,基本上不和別人交流,說話聲音非常小。到了大學後,他爸爸想鍛鍊他,給他錢讓他請輔導員或者請宿舍舍友出去吃飯,他竟然都不敢請。假期回來,他爸爸讓我繼續開導他一下,結果說著說著,一個男孩竟然哇哇大哭起來。

四、父母經常打鬧,家庭不和諧

一個從小就親眼經常看到父母打架、吵架家庭裡成長起來的孩子,也因為沒有安全感,而變得膽小、內向。

可以說,90%孩子的問題,都源自家庭和家長,其中家庭關係不和諧,父親長時間缺失是主要原因。有人說:母親決定孩子的智商,父親決定孩子的情商,這是非常有道理的。研究發現,在大腦負責記憶和思維的區域內,沒有父親的細胞;而在負責情感的區域,沒有發現只含母親基因的細胞。相反,只含母親基因的細胞,出現在負責語言和計劃能力的“執行區”。因此,他們相信對人類來說,母親的基因在大腦皮質的形成中有更大貢獻。

所以,當孩子出現內向、膽小的問題時,要想改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父親的迴歸,讓父親多陪陪孩子,多帶帶孩子,多做一些冒險的、刺激的優秀,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家庭,才是解決的關鍵,而且發現越早,越有利於解決問題。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我也經常對女兒大吼大叫,但前段時間女兒一句話,我再也不敢了!明白再不控制自己情緒,孩子都會被我害死!

老公在外地,我一個帶娃,兼顧上班,晚上

還加班,一天忙的陀螺轉。好不容易到家停下來,女兒東問西問,要我幫這幫那。本來工作事多加班,最近因為女兒晚睡上學遲到,被老師說,我又遲到被老闆說。現在她又折騰,我忍不住發火了,大罵她,責怪她,把責任情緒都推到她身上。女兒哭了,哭的很傷心,哭著哭著睡著了。。。事後又心疼不已,但每次看到她礙我事,依然控制不住發火!

直到2月24號晚上,幫女兒洗臉洗腳,女兒突然冒出一句,媽媽,以後不要打我了!當時我整個人懵了半天,原來這段時間我給女兒留下這麼壞的印象。我面目猙獰,嘴齒不饒人的樣子全深深印在她腦海裡了!

唯一讓我值的慶幸的是,女兒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了,也會開始拒絕說不了!不會被罵的不吭聲,或者以別的方式叛逆我,或者性情大變,沉默寡言,冷暴力。她還是個健康的孩子!趁她沒有被物化之前,我真的需要好好調整自己的狀態和心態了。

女兒之所以敢說不,和平時她爸的寵愛以及平時和她溝通的表達方式有很大的關係!他爸除了不犯原則上錯誤,基本都是寵,給足了安全感。而我平時雖然比較嚴厲,但很多事情會徵求她的意見,比如我想吃她的零食,可不可以吃一點你的蛋糕,媽媽好餓了,看起來好好吃哦!再比如她要我幫忙開電視,當時正忙,我會直接表達,媽媽現在有點忙,可不可以等五分鐘?再比如她不願意分享零食,我會建議她分享零食,上次哥哥給了你兩包餅乾吃哦,這次可不可以也分享點哥哥吃呢?

大多都是以徵求她的意見為主,如果她不願意,也會問為什麼,要是她實在不願意,我們也不會勉強。她這麼小,以自我為中心是可以理解的。這是人的本性,好的留給自己。這是與生俱來!我不喜歡在公共場合為了維護別人和自己的面子,委屈自己的孩子!明明對方孩子錯了,偏偏教育自己孩子謙讓,大人不記小人過的樣子!做錯了道個歉,我們還是好朋友。

我為什麼說這些,如果孩子長期被吼的膽小,內向,那麼需要重新建立信任,安全感和良好的溝通方式了,當然自己的情緒控制也非常重要!經常和孩子擁抱,親親,對孩子說我愛你,晚上半夜孩子睡醒,給足一個擁抱,再繼續睡。帶孩子的真的非常不容易,一起加油!


復古平民公主


我覺得補救的辦法也很簡單,抱抱孩子是最簡單實用的方法。

在育兒的過程中,多多少少都對孩子吼叫過,我也不例外,有一次孩子太不聽話了,我就大吼一聲,當時孩子就哭了,我也很生氣,大聲說:“你出去吧,我不想理你,等你知道錯了再進來”孩子委屈的哭的更厲害了,其實孩子並沒有範多大的錯,他只是將牙籤反覆往地上散,然後裝起來。孩子邊哭邊說:“媽媽,再別罵我了行嗎”我也意識到了,吼叫帶給孩子的驚嚇,我走了過去,抱了抱他並給孩子說:“你不能將我們日常用的牙籤當做玩具玩,他不是你的玩具,剛才媽媽太沖動了,以後儘量控制不罵你,但是你要聽媽媽的話。”事後,無論我幹什麼孩子都跟著我,可能在他心裡我的吼叫他怕極了。



此情此景讓我記起,德國有一本非常出名的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是一隻可愛的企鵝寶寶向我們講述了它和它媽媽之間非凡的經歷。

其中內容是這樣的:“今天早上,我媽媽發脾氣,衝著我生氣的大叫。結果,嚇得我全身都散開飛跑了……我的腦袋飛到了宇宙裡,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最後發脾氣大叫的媽媽又將我找了回去,將我修補好,媽媽跟我說“對不起”,我也原諒了媽媽。”



一句“對不起”,孩子就願意原諒“吼叫”父母的過錯,他們相信父母是心情不好,不是不愛自己,但是在父母吼叫傷害中的孩子,內心充滿恐懼,甚至會瑟瑟發抖,久而久之對孩子的性格有很大的影響,孩子能善良的站在父母的立場上理解父母,而我們呢?吼孩子是一種病,需要及時治療。

那麼對於已經“吼叫”孩子,使孩子變得自卑內向膽小,我們該如何補救呢?

第一、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父母們要多抽時間陪伴孩子,也可以多用語言和行動讓孩子知道,你是愛他的,可以經常性的抱抱他,親親她,告訴他,你愛他,多和他溝通交流,當父母在陪伴孩子時,多些耐心和愛,讓孩子感受到你和他在一起是開心。



第二、讓孩子獲得歸屬感。簡單來說就是要讓孩子感受到他是被父母需要,感受到被需要和被愛一樣重要,這是孩子對自我的一種認可,父母們可以從平時的小事中來培養孩子的被需要感,比如:當家庭會議時邀請孩子一起參加,多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並尊重孩子的提出的意見和看法,當孩子說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時父母們可以及時肯定,也可以適當的採取孩子提出的意見或建議,讓孩子有參與感,讓他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


第三、說話算數。一次的失約可能對孩子的傷害並不是很大,但如果經常答應孩子的卻又做不到時,道歉也就失去了它的效果,還會對孩子心理形成一定的傷害,破壞親子間的關係,孩子會總是擔心父母不要自己,所以父母們一定要遵守好和孩子的約定,說到做到,要不不輕易許諾,要不許諾就一定要說到做到。同時這也能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吼叫孩子是病,要治。


果果愛媽咪


我記得我停止對孩子吼叫,是從這樣的一件事的思考。當時我在廚房忙,老大斌斌一歲多點,他慢慢爬上上了玻璃的飯桌,飯桌高75cm,他是從爬上椅子,再上去的,站在玻璃桌上要去碰燈,在廚房忙的我都要嚇壞了,萬一摔下來得多疼,對孩子的外傷得多嚴重,想喊“不要動”都提到嗓子眼了,暫停了兩秒,想此時自己喊,斌斌可能會被我的大聲嚇到而摔下來,我要的初衷是什麼?於是,我放緩腳步及緊張神色,慢慢走到到桌前,扶著他,問他:我們的桌子平時是用來做什麼的?是不是我們吃飯的時候放了我們的美味的菜,米飯?可見我們的桌子不是給我們站上去的。對嗎?孩子似懂非懂的認同。在一些事情發生引導當時,最好的教育事件。

從此,啟發了我對孩子教育的想法。大吼大叫不能解決問題,對孩子有邊界有規則,孩子清楚邊界規則,與孩子互動建立好了情感賬戶,其餘允許孩子發揮,孩子不會犯錯一次就記住,一起幫助他 跟他站在同一邊,不是事不關己,育兒路上很長,一起相互探討。


斌馨樂媽


為什麼會對孩子大吼大叫,確實容易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不自信。可能我們潛意識並不希望事情發展成這樣,我曾經也無數次反省自己,孩子這麼小,我這麼大,對他發火,對他吼叫公平嗎?

也許是我們對孩子太嚴厲,以至於孩子稍微犯點錯,我們就不能忍受,我們自認為對他兇,吼他,是希望他好,卻沒想到我們的這種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變得膽小。

我家孩子一般稍微犯點小錯,我基本上是簡單教育一下,讓他知道錯了就行。我只有在他學習的時候,在一個問題反覆給他說,他不懂,又不願意聽,還要哭的時候,是我感覺我最忍受不了的時候。你不會,我願意教你,你卻選擇逃避,不會就不做,我感覺我自己整個人不受控制,要崩潰,所以才會對孩子大吼大叫。



冷靜下來後,我也覺得自己做的不妥,但是面對這樣的孩子,學習不上進,我能怎麼辦?我不逼他學習,可能也就放棄他了。我相信長大以後,他會理解我的。相反,我不逼他,他以後出去找工作到處碰壁的時候,他應該會抱怨我,當時沒有逼他學習。


我覺得要補救,就必須找到你對他大吼大叫的原因,然後處理問題的時候,自己在心裡提醒自己冷靜,不生氣,深呼吸後在和孩子好好溝通。也許剛開始會很難,但是我們一邊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一方面要鼓勵孩子,多表揚他,讓他慢慢的自信起來。


陪讀媽媽談教育


你好,我是幸福育兒!

首先你這個問題的中吼叫,我相信恐怕大部分家庭都非常普遍的存在。受國內“棍棒底下出狀元”傳統思想所影響。別說吼教叫了,打罵我估計也很常見。當然我本人也在所難免有過此類現象。

其次,我身邊就有活生生的例子。我姐的大兒子,也就是我外甥。由於之前四託一的家庭教育環境。過分的溺愛養成了小霸王的脾氣。只要一不順他的意。就會大吼大叫,或者哭泣,更有甚者。甚至會對他的父母動手腳。不知道什麼原因,他跟我的大女兒尤其互不對眼。經常性欺負吼叫她。無論是去他家,或者是來我家,總會把我大女兒弄哭好幾次。每次大女兒受委屈被欺負就會哭著拼命地往大人身後躲。以至於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性格變得非常內向於膽小。連比她小的妹妹都敢跟她搶玩具,欺負他。而她只會站在一邊大聲的哭泣。看到此情此景,讓作為父親的我非常心痛。

之後非常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適當的減少了兩家的來往。我也一直鼓勵她要自信。要大方。不要怕,更不要哭。不去惹人的同時也不要怕被人欺負。在學校可以跟老師說在家可以跟爸爸說。你只要記住爸爸的一句話“有爸爸在,你不要怕”!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那外甥脾氣也改進了不少。大女兒也漸漸的陽光開朗了起來。








蔣哥幸福育娃


對孩子大吼大叫,不顧場合的發脾氣會使孩子性格膽怯,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補救的方法最好是多鼓勵,少吵罵,遇到意見不合適,也儘量忍耐住自己的脾氣和情緒,慢慢地孩子也就會變的開朗活潑起來。

我女兒小時候就是特別的膽小不願主動表達自己的內心深處的真實需求,那時我看到她那樣真的心裡怕急了,真的怕她長大自卑缺乏自信,還好,我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補救改變自己,在請求老師和同學們多多關照鼓勵她,通過努力女兒現在很有主見,性格開朗了,和同學們也能玩到一起。她現在很是陽光快樂。很是慶幸自己醒悟的早,補救的及時。



清幽勵志文苑


誰都年輕過,誰都有過錯!

首先我承認曾經的我,也這樣幹過!

但已不再這樣幹好多年。

那時候,年輕的我經濟基礎差,生活壓力大,對生活認知也不是那麼透徹。

一旦小孩頑皮,或犯錯,就忍不住惡言相向,暴怒如失控的獅子,狂暴而又兇惡!

孩子是脆弱的,那麼弱小稚嫩,又怎經得那麼恐怖經歷?

自然孩子就得小心翼翼,生怕惹得暴怒的父母暴跳如雷!

自然也就漸漸膽小怕事,唯唯諾諾!

我每每現在想來,內心總是無比慚愧!

但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積累,以及對人生的醒悟,漸漸改變了那種粗暴而又簡單的模式!

常常微笑著😊鼓勵他,錯了就告訴他哪裡錯了,也告訴他誰都會出錯,坦然父母也會犯錯😊!只要能改正,那就是好孩子呢😊!

只要他表現好,就及時表揚他,語言和物質!特別是語言表揚,小孩是非常受用的😄😄😄!

漸漸自己也明白了,為什麼人們常說孩子是捧大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