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堪稱“河南近代教育之父”,可人們早已把他忘記

他就是李時燦,又稱李敏修,提起他大家也許很陌生,但他是開創河南近代教育的先驅。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這位“河南近代教育之父”。

一、李時燦其人

李時燦(1866—1943),字敏修,衛輝人,16歲考中秀才,20歲考取舉人,26歲中進士。先後在寡過書院、經正書院、致用精舍、潁濱精舍、遵經學堂等學宮講學。1906年,李時燦改三仙廟為學堂,群眾將其家摧毀,他向全縣發表了《告汲縣父老書》,講清道理,繼續致力於新學教育。1906年,李時燦擔任河南學務公所議長兼河南教育總會會長,協同河南提學使掌全省教育行政。李時燦倡議設立了優級師範、法政、實業、蠶桑、工藝等各類專業學校。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李時燦任河南省教育司長。

此人堪稱“河南近代教育之父”,可人們早已把他忘記

衛輝古城

(一)河南最後一位大儒

李時燦師從王少白,王少白師從李棠階。河南理學家李棠階、倭仁一起創造了理學的“同治中興”,李棠階曾主講河朔書院,王少白這時師從與他。李時燦在理學方面有師承淵源,在多所書院、學校講學,效法孫奇逢(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晚年更是處處以其為典範,是河南最後一位大儒。

(二)結交袁世凱、徐世昌等

袁世凱因與載灃不和,被迫回原籍,袁世凱沒有回項城,而是去了衛輝和安陽,李時燦在衛輝結識了袁世凱。另外李時燦與徐世昌同為衛輝人,相互比較熟悉,徐世昌曾任民國大總統,曾對李時燦有很高的評價。結識袁世凱、徐世昌等名人,為其主持河南教育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後盾。

此人堪稱“河南近代教育之父”,可人們早已把他忘記

(三)整理中州文獻

1915年,李時燦任清史館協修兼中州文獻徵集處總編輯。曾在北京成立中州文獻徵集處,廣泛搜求有清一代河南詩文資料。由於時局多變,戰火紛飛,文獻大部分散失,由原來的1597部,減少到726部,1668冊,2000多萬字。現藏於新鄉市圖書館,是研究清代河南政治、經濟、文化的珍貴資料。

二、李時燦與河南教育

(一)1898年,創辦經正書舍

經正書舍被譽為“中州文明之權輿,河南學校之先聲”。他與王錫彤、王安瀾、高幼霞等在衛輝創辦經正書舍,是河南近代教育的開端。收藏圖書30餘萬卷,邀請輝縣、新鄉、開封等地的名儒等到此講學,使其成為豫北的文化教育中心。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李時燦、王錫彤等在經正書舍內設經正中學堂和經正師範。“河朔人士知科舉外尚有學問自此始”的讚譽由此而來。

此人堪稱“河南近代教育之父”,可人們早已把他忘記

《創建經正書舍記》石碑

(二)1906年,改建河南法政學堂,為國立河南大學法學院前身

李時燦任總辦。將開封原仕學館改建為河南法政學堂,地址在三聖廟街。先辦預科和講習科,招生百餘名,次年一月正式開學。後又設政治、法律、經濟等科,增收學生。該校於民國元年(1912年)改名為河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1927年,併入河南中山大學(今河南大學前身),是國立河南大學法學院前身,今河南大學法學院創建於1985年。

此人堪稱“河南近代教育之父”,可人們早已把他忘記

(三)1907年,創辦中州公學

李時燦任總辦。將明道書院改為中州公學,在南關繁塔寺創辦。首任監督為王錫彤,李時燦好友。1909年,每年招4年制中學1班,按甲、乙、丙、丁次序排列。全校200多名學生,絕大多數加入了同盟會。1913年,中州公學師生因參加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而遭鎮壓,學校被解散。馮友蘭便是中州公學學生。

(四)1907年,改建河南優級師範學堂,理科為今河南大學理科前身,文科併入鄭州大學

李時燦任堂長。將河南師範學堂改名為河南優級師範學堂,添招優級師範選科生200名。今河南大學教育學科前身。聘請教育界名家到校任教,還聘請美國、日本、英國等外籍教師來任教。1912年,與河南第二師範學堂合併,成立河南高等師範學校,1917年,改為河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56年,理科改建為省立開封師範專科學校,1959年學校併入開封師範學院,成為今河南大學理科的前身。1956年,文科部分改建為鄭州師範專科學校, 後成為鄭州師範學院重要組成部分,1961年,併入鄭州大學。

(五)1912年,倡議創辦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為河南大學前身

1912年,李時燦與河南提學使陳善同、省學務公所議員王敬芳、教育司科長林伯襄等人上書當局,力陳設立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向歐美派遣留學生之必要。河南都督張鎮芳決議設立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校址設在河南貢院,主要學習外語,為派遣留學歐美創造條件,是為河南大學前身。據說“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校門匾額就出自李時燦之手。

此人堪稱“河南近代教育之父”,可人們早已把他忘記

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舊址

(六)1913年,創辦河南公立農業專門學校,為河南農業大學前身

辛亥革命結束後,河南巡按使田文烈,教育司司長李時燦,為提倡教育、振興實業,派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林科畢業生吳肅,籌辦河南公立農業專門學校,設辦公處於前營門,旋擇開封繁塔寺二程夫子祠為固定校址,開始招收農林兩科,學生各一班,半年又招收蠶科學生一班,年撥經費六萬元,購置圖書儀器,聘請國內外專家,擔任教授。1927年,併入河南中山大學(今河南大學前身)。

(七)1934年,創作焦作工學院校歌,今為中國礦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校歌

李時燦創作的焦作工學院校歌為“太行之陽河水東,莘莘學子救國重勞工。源深流自遠,物阜民用豐。山蔥蔥,水溶溶,努力,努力!行健天同功。”

此人堪稱“河南近代教育之父”,可人們早已把他忘記

三、人物評價

李時燦的學生嵇文甫(鄭州大學首任校長,曾任河南大學、河南師範大學校長)在評價李時燦時說:“在清季末年倡導新學馳名中國文壇的有3人:江南是張季直,河北是嚴範孫,河南是李時燦。”1982年,北京大學馮友蘭教授特別指出:“李時燦老夫子,是領導河南教育界的一代鼻祖。他整理的中州文獻名揚全國,沒有印的一定要設法印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