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評選 蘭州市10名被推薦人開始公示

蘭州晚報訊 4月28日,記者從市文明辦瞭解到,根據省文明辦《關於評選推薦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的通知》要求,經各區縣初審、徵求相關部門意見、區縣推薦上報、蘭州市文明辦審核篩選等程序,確定了10名候選人擬推薦參評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從2019年4月29日-5月5日進行公示,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接受廣大群眾監督。如有意見和建議,可通過信函、郵件、電話等方式從公示之日起向蘭州市文明辦反映。(聯繫單位及電話:蘭州市文明辦創建工作科;8425650,13679405776;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郵編:蘭州市城關區南濱河東路735號蘭州市文明辦;郵編:730030)

公示名單

助人為樂模範候選人

尹建敏,女,蘭州市紅古區鑫源天然氣有限公司董事長、蘭州鑫源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尹建敏在公司成立鑫源志願者服務隊,開展各種志願服務活動。18年來累計為社會公益捐助資金達1800多萬元。2016年5月,在蘭州市慈善總會設立“尹建敏慈善基金”,基金良性運轉近三年,已向社會捐助500餘萬元。她還帶領企業積極助力全省脫貧攻堅行動,2018年10月20日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表彰大會暨扶貧日論壇上,授予蘭州鑫源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全國‘萬企幫萬村’先進民營企業”榮譽稱號,尹建敏作為民營企業家代表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這是黨和國家對民營企業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的最大褒獎。

張森,男,甘肅省無償捐獻遺體器官志願服務隊隊長、蘭州市青年志願者協會會長。

張森19年如一日堅持開展公益活動,2000年以來,他累計無償獻血79次,共計15800ml。2002年籌建“中國西部首個大學生幹細胞庫”,2007年他加入中華骨髓庫甘肅分庫。2013年發起成立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陽光公益志願服務中心,開始了照顧殘疾青少年和殘疾孤寡老人的行動。團隊現有會員3268人,其中註冊志願者為1115人。

歐陽蘭京,男,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退休職工。

歐陽蘭京在17年的時間裡總計獻血17000毫升,相當將自己全身的血液換了三遍,多年來他以實際行動默默地支持著無償獻血事業。他和老伴商量決定去世之後將遺體全部捐獻出來,能用的器官提供給急需救治的病患無償使用,其餘提供給醫學解剖和教學研究之用。

敬業奉獻模範候選人

在從事醫療工作30年裡,楊碎勝誠實守信,妙手仁心。不為名所動,不為利所累。以高尚醫德和精湛醫術,嚴謹治學態度,高度責任心,為患者健康保駕護航,深得社會各界敬重,詮釋了優秀共產黨員與好醫生的良好形象。楊碎勝是治療乳腺癌的專家,他尊醫重德、愛崗敬業。他把“醫療質量、醫療安全、醫療費用、服務態度、醫德醫風、醫患溝通”作為科室發展重中之重。堅持“安全、有效、公平、價廉”的診療觀,堅決拒絕“紅包”、回扣、吃請等行為,廉潔行醫,處處維護患者利益。

趙逵夫,男,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他是甘肅省先秦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西北師大中國古代文學”學術帶頭人,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業務負責人,兼任中國屈原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詩經學會、《文學遺產》顧問,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甘肅省文化發展委員會顧問。作為一名學者,他視學術研究為生命,他在氐族史前史、宋前戲劇史、甘肅地方文化等諸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學術界領先地位。指導西和縣成功申報“中國七夕文化之鄉”,推動西和縣“七夕節”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李鋼,男,生前系蘭州市公安局便衣偵查支隊反盜車大隊民警。

2016年11月29日,反盜車大隊偵查獲悉,一盜車犯罪團伙從七里河區韓家河方向潛逃。李鋼同志接到命令後火速同戰友趕到現場,狡猾的犯罪嫌疑人發現逃竄方向有民警設卡堵截,便突然加大馬力,強行衝卡。李鋼奮力與犯罪嫌疑人搏鬥,喪心病狂的歹徒駕車飛駛,以閃電般的速度向李鋼身上撞去。巨大的衝擊,把李鋼整個身體撞飛了……李鋼同志被火速送往醫院緊急搶救,但終因傷勢過重,因公殉職,年僅48歲。

見義勇為模範候選人

魏玉川,男,生前系蘭州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學生。

2014年10月1日,魏玉川和4位同學結伴來到黃河岸邊。聽到有人落水,面對湍急洶湧的黃河和在河水中掙扎的陌生女孩,魏玉川沒有絲毫猶豫,不顧個人安危,來不及脫掉衣服就縱身躍入湍急的河水中救人,把生的希望帶給他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滿腔熱血乃至寶貴生命詮釋了當代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追求和崇高使命。

孝老愛親模範候選人

盧義堂,男,甘肅岷縣人,現居住於蘭州市西固區新城鎮新冶路社區。

他沒有固定工作及穩定收入,平時靠拾荒為生。2001年,盧義堂在新城橋頭拾荒時撿到一名女棄嬰,女嬰右眼失明,他將這名可憐的棄嬰帶回家進行撫養,併為孩子取名叫盧霞。平凡之處見偉大,細微之處顯真情,盧義堂在遇見盧霞時,身邊本就有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兄弟盧孝堂需要照顧,生活過的極其艱辛,但在看見當年盧霞稚嫩無助的臉龐時,盧義堂還是義無反顧的將她抱回家中。二十年如一日的照顧患病兄弟,十幾年對義女的盡心撫養,用行動詮釋了感人至深的人間大愛。

鄭翠蓮,女,榆中縣城關鎮文成路社區居民。

1982年,由於丈夫的叔嬸相繼去世,留有先天性聾啞、身患腿疾且膝下無子無女的堂哥孤苦伶仃,生活舉步維艱。從那時起,照管堂哥金甲戌成了鄭翠蓮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鄭翠蓮就將堂哥接到家裡與家人們一起生活,還始終用這樣的言傳身教引導子孫們要孝老愛親,被街坊鄰里傳為美談。在鄭翠蓮數十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下,金甲戌穿戴整潔,精神矍鑠,雖然老人聾啞沒有辦法表達,但是他臉上幸福的笑容是最好的證明——在這個家裡,他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

誠實守信模範候選人

常蓬彬,男,蘭州大學科技園萃英眾創空間負責人、創新創業導師。

上世紀80年代,上大學的常蓬彬被當代雷鋒朱伯儒、捨己救人大學生張華等時代楷模所感動,在他的內心便立志要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去幫助那些生活困難的人。1998年至今,工作後的常蓬彬信守承諾資助貧困大學生,默默奉獻愛心堅守20年。多年來他不僅持續資助貧困學生,還積極投身於各項公益事業,給景泰縣“希望工程”捐款;“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積極組織同事賑災義賣,向災區捐款和繳納特殊黨費,還給蘭州大學20多名災區的同學送去了暑假回家的愛心車票和慰問禮品。2010年開始,他輔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與愛心人士一起資助貧困大學生近1000名,資助額已逾百萬元。(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於永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