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撒谎时|《窗边的小豆豆》带给我的震动

当孩子撒谎时|《窗边的小豆豆》带给我的震动

当孩子撒谎时

看见孩子心中的善意,他才能进一步发展善。

《窗边的小豆豆》想看很久了,却才开始读。

故事小小的,没有什么技法,给我的小小震动却像是小孩子弱小但也很有力量的粉拳,一记接着一记。

先引用书中的一段故事:

小豆豆知道这件裙子虽然旧了,却是妈妈喜欢的,她拼命地想一个好办法。因为如果说“是钻铁丝网的时候划破了”,很对不起妈妈,哪怕是撒个谎,也一定要显得“实在避免不了弄破,实在没有办法”才好。想啊想,小豆豆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好理由。


回到家以后,小豆豆对妈妈说: “刚才,我在路上走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往我背上扔刀子,才成了这个样子。”一边说着,她一边担心“妈妈要是仔细地问是怎么回事,可就麻烦了”。


好在让人庆幸的是,妈妈只说了这句:“啊,是吗?这可太吓人了。”


小豆豆放心了,太好了!这么一说,妈妈就会知道,弄破她喜欢的衣服是不得已的了。


当然,妈妈肯定不会相信刀子把衣服划破之类的话。刀子扔到了后背上,身体却一点儿没受伤,只把衣服弄得破破烂烂的,这样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而且,最重要的是,小豆豆丝毫没有受了惊吓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在说谎。


不过,连小豆豆也想找一个借口,这可是她从来没有过的,可见她在意这件衣服,不愿意弄破。“真是个好孩子”,妈妈这么想着。


不过,妈妈决定趁着今天这个机会,问问她一直大惑不解的一个问题:“衣服会被刀子啊什么的弄破,这妈妈也知道,可是为什么每天回来的时候,短裤总是碎得不成样子呢?”


……(小豆豆解释钻铁丝网的经过)


“那样做的话,很有趣吗?”

听妈妈这么一问,小豆豆露出非常吃惊的样子,看着妈妈,说:“妈妈也做做看?绝对有趣。不过,我想妈妈的裤子也会弄破的。”


让小豆豆乐此不疲的游戏,原来是这个样子……

“对大人来说,这么做根本没什么趣儿,只会让人很累。但小孩就可以玩得这么高兴,真令人羡慕啊……”妈妈看着头发、指甲和耳朵里都是泥土的小豆豆,这么想着。

今天早上在地铁上看到这个故事,看到小豆豆撒谎的时候,我尝试以母亲的角色代入,首先看到了自己面对谎言的愤怒与羞辱。

从小被教育撒谎是罪恶

我从小被教育撒谎是一种很大的罪恶,坚决不可以撒谎。回想自己的童年,绝少撒谎。

唯一记得四年级有一次,为了看电视,和父母谎称作业写完了。结果半夜只好在被窝里用电筒照亮补作业,心惊胆战伴随着困倦,实在做不完。于是第二天交作业的时候,用另外一本练习册冒充作业本交了上去。

那时所有的书本都用花花绿绿的挂历纸包了书皮,第二天冒充的作业被老师发现后,我

假装恍然大悟状,说认错了书皮,赶忙用后来补的作业换回了顶替的练习册。

那一次的谎言并没有被识破,因为我是好孩子,家长老师都信任我,想想我的办法还真挺高明的啊。这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心有余悸

我几乎没有因为撒谎被惩罚和教训过,因为我看到妈妈在谈论别的孩子撒谎和教育我不要撒谎时的态度和表情

在我心里,撒谎是那么不可原谅,撒谎的人是那么低劣,那么被唾弃和鄙夷,我怕

于是我不撒谎,我甚至成了『 同学们不愿意和我分享秘密的 』向老师打小报告的“告嘴婆”。(那时妈妈就是我们的老师)

对谎言不能忍受,但自己也撒谎

慢慢的,我对谎言不能忍受,但我也会撒谎,并且撒得高明。父母始终不知道,我曾经在高中的时候早恋过。

到现在,我有时也能明晰地觉察到自己,常常在无意中撒一些小谎,虽无伤大雅,只是懒得和人解释,这些人包括父母、同事和朋友。但撒完之后,又懊悔自己完全没有必要。

在婚姻中,起初我不能忍受丈夫的一点点谎言。谎言让我愤怒,让我觉得受辱,让我像福尔摩斯一样去发现蛛丝马迹,从来学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和“难得糊涂”……

但谎言最初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为了自我保护和免除伤害。简单如小豆豆,谎言的背后也有那么多千回百转。

看见孩子心中的善

谎言之所以能触怒你,只是你从谎言中感受到了那个『 从谎言相关的事情中体验到被指责、被鄙夷 』的自己内心的小孩吧。

对谎言的怒,大概源于自己的怕。

没错,为人应该正直诚信,不能撒谎,但我们是否真的用心去了解和体谅谎言背后的因由呢?

尤其是对孩子,我们看见他心中的善意,他才能进一步发展善;如果总是窥见、评定、描述、强化他心中的恶,也就助长了真正的恶的发展

相信他善意的初衷,相信他内心自有积极健康的成长力量,就像你相信自己的身教会积极影响他一样。这时,它还是个“谎言”吗?这时,你才能看到一个顾惜情感、爱惜物件、天真烂漫的真实的孩子啊!

当孩子撒谎时|《窗边的小豆豆》带给我的震动

让孩子感受到“没有必要撒谎”

小豆豆对妈妈说: “别的孩子都往我背上扔刀子,才成了这个样子。”


一边说着,一边担心“妈妈要是仔细地问是怎么回事,可就麻烦了”。


好在让人庆幸的是,妈妈只说了这句:“啊,是吗?这可太吓人了。”

看到妈妈的这句话,我特别感动,一瞬间从母亲的代入角色转换成了小豆豆的代入角色,感受到我自己就是那个无意弄坏了衣服,又心惊胆战地撒了谎的孩子。

听到妈妈这句话,妈妈肯定我,相信我,接纳我,关心我,体谅我,能感受到我的感受,这让我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她如此爱我!我们说很难和亲人表达爱,可这最自然最简单的体谅和信任,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爱啊。

面对孩子衣服破了又撒谎这件事,理智地想想看,我们除了愤怒,做的事情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想了解衣服破了这件事情的真相,二是让孩子知道不必撒谎。

对于了解事情的真相这件事,如果我们用愤怒面对她,她必将回报以恐惧。在恐惧之下,我们还能了解事情的真相吗?

对于戒除撒谎这件事,简单说,你觉得是让孩子感受到“没有必要撒谎”的效率高,还是“坚决不可以撒谎”效率高?

感受到“没有必要撒谎”,在戒除撒谎的同时,还消解了母女之间的隔阂,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密,孩子也会慢慢习惯于像父母坦言感受。

但是“坚决不可以撒谎”的说教呢?往往伴随着对撒谎这一行为“可耻”、“不可原谅”……的定性和评判,随手贴上的标签,让孩子怎么认知自己呢?

真正懂得爱的艺术

豆豆妈妈的做法,从信任孩子、体谅她的感受出发,四两拨千斤地完成了“了解真相”和“戒除撒谎”两个目的。

即便“戒除”并不一定真的一劳永逸,但是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我相信豆豆妈妈所做的这些,完全不是“技术”,而是一种爱的本能,一种真正懂得爱的艺术

如果我们选择愤怒、戳穿、批评说教,故事会怎么发展?必将以成人的愤怒、失望、指责和孩子的哭泣、自我否定、懊悔结束,或者孩子在指责和否定中,压抑自己的愿望,放弃快乐的游戏,远离那片会刮烂衣服的铁丝网。

我庆幸故事没有这么发展,并且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示例。

在故事的结尾,妈妈还有额外的收获:“对大人来说,这么做根本没什么趣儿,只会让人很累。但小孩就可以玩得这么高兴,真令人羡慕啊……”

在和孩子坦诚的交流中,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的快乐,为她的快乐而快乐,自己也从心里去体验了成人难以企及的单纯和欢愉。爱和充满温暖的能量,在这一对母女间流动着。

▷ 更多分享,点标题即可看到:

孩子”撒谎“、”偷东西“该怎么办?

当不知该怎么引领孩子时,试试倾听

孩子竞选班长,妈妈有感

从那之后一整个晚上,孩子的状态出奇的好 | 家长读书会

怎样让爸爸更多地参与育儿?

孩 子 是 脚,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