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寶寶出院後 須重視定期隨訪

曉玲懷孕期間有妊娠高血壓,在懷孕33周多的時候,因“胎兒宮內窘迫”不得不提前剖宮產。出生後的寶寶各項發育指標不達標,在新生兒科一直住到體重達到2.5公斤才出院。面對即將出院的寶寶,曉玲的心情既激動又焦慮,怕照顧不好寶寶,又擔心將來會出現發育缺陷。在一次出院後的隨訪中,醫生告訴曉玲,早產兒因為在身體各器官未發育完善的條件下娩出,出現發育缺陷的幾率較正常胎齡兒會高,但也不是絕對的,只要定期隨訪,多數發育異常/遲緩是可以及早發現、糾正和治療的。

那麼,早產寶寶出院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康復科羅鑫剛醫師指出,早產兒是指出生時胎齡<37周的新生兒,其中出生體重<1500g為極低出生體重兒,<1000g為超低出生體重兒。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醫療水平的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明顯增加,但致殘率並未顯著降低。

  該科常燕群主任醫師告訴家長,早產兒出院後除了進行合理的餵養、防止嗆咳、保證營養熱量外,還要採取適當的保暖措施,防止寶寶體溫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還要注意居住環境,注意奶頭、奶具的清潔,預防感染;要定期進行眼底篩查,對是否會出現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生進行監測。

具體來說,早產寶寶的隨訪內容包括:

●體格發育監測:早產兒糾正胎齡40周開始每月測量身高、體重、頭圍、前囟等情況,進行營養狀況的評估。

●神經運動發育監測:應當在新生兒出生3、7、14、28天做新生兒神經行為測定,瞭解發育情況及康復效果等,以便早期干預,減輕腦損傷。對糾正胎齡28d後的孩子,一般半歲前每月進行一次Gesell發育評估,半歲後每2-3個月進行一次評估,以瞭解認知、運動發育情況。

●功能或形態學檢查:有針對性地進行如頭顱核磁共振、腦電圖、腦幹誘發電位、肺功能或心功能檢查。早產兒,尤其是極低出生體重兒,常存在呼吸、神經、免疫或血液等系統問題,過渡期需要相關專科的不斷干預,才能減少再次住院率及病死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