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A股的價值投資,可行卻不易

毫無疑問價值投資在任何市場都是可行的

任何市場的股價都是週期性波動的,這種週期性波動來自於企業經營的週期性波動與投資者情緒的週期性波動

而價值投資通過逆向投資,在週期低點介入並在高點賣出獲利,這種模式在任何市場都是可行的

價值投資的第一要義寫在格雷厄姆證券分析的首頁“現在已然衰朽者,將來可能重放異彩。現在備受青睞者,將來卻可能日漸衰朽”

萬事萬物的發展都呈現出週期性,世界的發展規律是均值迴歸的

然而大多數投資者都是線性外推的,尤其是當這種線性外推與股價走勢相契合的時候

當公司業績高漲的時候,股價上漲,投資者熱情高漲,紛紛挖掘公司的各種優點。當一個股票長期上漲的時候,大多數投資者想到的不是風險,而是公司無比強大的競爭力、穿越牛熊的歷史股價,並由此得出這樣的公司永遠值得買入。伴隨著這種熱情,更多的投資者買入,股價進一步上漲,而這種上漲又進一步強化了市場的認識

同樣另一方面,當公司業績低迷的時候,股價下跌,投資者情緒低迷,各種負面消息被放大。即使經過大幅下跌,大多數人想到的仍是股價進一步下跌的風險,而不是潛在收益的可能性

誠然,總有一些公司可以穿越牛熊,但歷史上這樣的公司最多百裡挑一,對多數投資者來說,很難說這是主動選出來的結果,還是倖存者偏差

那些選錯股票的人被埋沒了,那些有幸選對了的人成為價值投資的旗幟

就像2017年的時候,三安光電、海康威視成為價值投資、穿越牛熊的典範。三安光電一度還成為A股過去十年投資回報最高的企業,可在2018年股價大跌,甚至一度陷入財務困境

當然,時至今日,這個穿越牛熊的旗幟已經改變,換成了另外一批公司

但不變的是,每一次市場追捧的都是已經大幅上漲的公司,而不一定是真正有價值的公司

從這個角度,A股的大多數號稱的價值投資者,仍是一種趨勢投資者,只不過這種趨勢從2015年的股價趨勢變成了業績趨勢

但實際經營過企業的就知道,企業的發展從來都不是線性外推的

一旦一個生意變得太好,總會有競爭者從各種角度進入市場,所謂的護城河從來都不是絕對的

當一個公司為了業績,過度重視企業盈利,寬廣的盈利空間總會吸引其他創新者進入,導致超額利潤縮減

甚至僅僅是公司正常的經營活動無法跟上投資者高漲的預期,這都會導致股價的下跌

而當一個生意變得太差,行業裡的從業者就會逐步退出,只要行業不是被顛覆性地改變,從業者總會迴歸正常的盈利

2017年的時候,三安光電的投資者一度認為,三安已經在芯片領域形成壟斷,其他競爭對手都已經被逐出市場,三安將享受行業長期紅利

沒想到一年之後,木林森從封裝領域向上遊延伸,扶持新的芯片廠家,最終導致行業再次陷入慘烈的價格戰

2015年的時候,很多投資者認為RIO的調味酒已經勢不可擋,已經完全佔領了年輕人的心智,一度很多白酒公司都被迫想要進入這個市場,沒想到僅僅1年過後這個行業就急轉而下

歷史上這樣的故事重複過無數次

這種在業績高漲的時候給予企業高估值,業績低迷的時候給予企業低估值

最終造成了公司股價的大漲大跌,並給了真正的價值投資者真正盈利的機會

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對未來充滿敬畏,並有著懷疑精神

價值投資者不會因為股價的持續上漲,就相信一個公司永遠會平穩快速發展的故事

正如賭桌上開大小的時候,不應該因為連續開了20次大就認為第21次到第40次仍會開出大一樣

價值投資者也不會去相信等到股價嚴重高估或者看到基本面變差的時候再去賣出股票

在這個值得敬畏的市場裡,股價從來不會漲到所有人都認為嚴重高估的時候,股價從來也不會等到所有人看到基本面變差才會下跌

價值投資者會記住2007年招商銀行和中石油的故事,也會記得2005年時候的明星海油工程、中集集團等等

反過來,當一些公司因為行業的原因、因為短期經營的波動,甚至長期的業績波動造成股價低迷的時候,價值投資者反而積極關注

“公司經營低迷--股價低迷--競爭對手退出(公司自身調整經營)--公司經營好轉--股價上漲--市場重新認同公司的競爭力--股價泡沫,市場相信公司的股票永遠值得持有”

這樣一個過程不斷週期性地發生,價值投資者從中獲利

這個過程看起來容易,實際執行過程中卻並不容易

從投資者預期的角度,好公司從來都很容易變差,但差的公司想要變好卻難上加難

而且大多數的投資者並無判斷企業經營週期的能力,也沒有區分真正優質企業的能力,大多數投資者只是根據過去一段時間股價的漲幅和業績情況來判斷公司是否優秀

大多數的投資者也同樣沒有對企業估值的能力,只是簡單地進行PE比較

或者就是既不判斷企業經營週期,也不判斷企業估值高低,盲目地買入並持有眼前的明星股,被巴菲特那句“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質公司”所誤導,或者被其他人用這句話有意無意地誤導

除此之外,在A股進行價值投資還有一個獨特的難點就是無法對公司進行私有化

當一家公司股價相比現有資產明顯折價的時候,理論上即使未來前景堪憂,投資者也可以將上市公司私有化,並分拆賣出獲利

但由於A股獨特的交易機制,這種情況很難發生。一個前景堪憂的企業,即使眼前有很好的價格,也可能隨著未來經營環境的惡化掉入價值陷阱

所以在A股進行價值投資,不僅需要判斷企業現有的價值,還一定要適當判斷未來的前景,這無疑增加了投資的難度

不過,隨著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增加,未來價值投資的機會也將越來越多

然而需要謹記的是,無論何時,追捧大幅上漲的明星股,從來都不是價值投資

從2005年價值投資在A股流行開始,直到今日,歷史沒有簡單的重複,卻從來重複著相同的步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