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将入职场的应届生的四条忠告

本文献给那些将要靠自己力量拼搏职场的学子。

大学即将毕业,有些同学已经找到了工作,有些正在找。无论是哪种,职场对你来说都是一个新环境,并且将会伴你半生。这半生你想过得怎样、你能过成怎样,就看你现在怎么做了。

给将入职场的应届生的四条忠告

忠告1,做好职业规划。

"预则立,不预则废。"职场也不例外。所以,做一份靠谱的职业规划可以帮自己少走不少弯路。

那么什么样的才算靠谱?起码得有目标、有步骤和时间限制,最重要的是要符合你的实际情况。

忠告2,勤调计划、少改目标。

未来的魅力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也正因如此,你的计划可能常常"进行不下去",这时你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也许是改下步骤顺序或时间,也许是增减步骤……建议在调整之前先和自己开个"听证会",你得有充分的理由来说服自己"非改不可",别被懒惰或其它什么负面的东西给糊弄了。

最重要的是:不要随便更改目标。因为随便更改目标你将失去方向,这时重新制定的新目标并不一定符合你的初衷和实际情况。而且目标改多了,你会发现自己实际上没完成几个,甚至五年十年后回头一看,自己还在原地转圈。

给将入职场的应届生的四条忠告

忠告3,聆听心底的声音。

大家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对自己喜欢的课程,钻研难题都是乐趣;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课程,听课都是受罪。但无论你是否喜欢那些课,大学也就那几年,可工作却有几十年。所以,快乐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真心喜欢工作的内容,退百步讲,起码不能排斥,否则伴随你的只有煎熬。

建议认真回答自己两个问题:爱做什么?能做什么?

如果这两点有交集,并且做这个能养活自己的话,你绝对是个幸运儿,放手去做吧。

如果爱做的并且能做的事却不能养活自己,而且就算坚持下去自己也没更大的把握以此为生,那么别固执了,这个只能成为业余爱好了,选别的吧。

如果爱做的是自己不会的,那么你得谨慎了,因为你只是因为某些表面因素喜欢上它,但真正深入后它是否还是你的所爱就不得而知了。建议把它作为业余爱好来培养,先做些别的养活自己,同时对它进行深入学习。当自己在这方面有一定的能力之后,如果热情不减甚至更高,那么找准机会切换过去,别怕没机会,机会是和能力成正比的。

给将入职场的应届生的四条忠告

忠告4,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横向发展还是纵向拼搏

初入职场,一般都从底层做起。为了提升自己,你需要不断的学习。这时,学习就有个方向性的问题,结果也完全不同。

例如,A和B都是学机械设计的,同时进入某公司技术部。

A对什么都有兴趣,什么都学,很快就掌握了各种主流2D、3D设计软件的使用,因此公司与外部交流图纸如果遇到格式不兼容的问题,找他就能解决。

A还精通各种办公软件,部门文员做统计表用的excel文件模板还是他帮着优化的。另外,他还会处理电脑故障……因此他在公司小有名气,就算是其他部门的人遇到电脑或软件问题都会找他帮忙。

B则专注于公司产品,利用一切机会深入了解产品的各个细节,有任何不懂的就去请教相关工程师;他还通过书本和网络等渠道钻研产品相关的行业技术,特别是一些国外的专业论坛使他接触到了当前行业中最先进的技术。

第3年,A成为技术部与其他部门配合的指定接口人,而且又学会了动画制作,还为公司产品制作了宣传动画和操作指导动画;B还是普通工程师,但各项目组都喜欢用他。此时A的待遇略高于B。

第5年,A升为主管,负责技术部的后勤及与外对接;B成为主力工程师,但拒绝了项目组长的任命(他喜欢钻研技术,认为自己不适合带领团队)。此时B的待遇略高于A。

第8年,A换了一家公司,但基本没变化;B成为公司内的"专家",并且并在行业内别的公司也知道B。B的待遇比A高一大截。

第12年,A跳到一家小公司做技术部经理,待遇小幅提升;B成为行业内有较高知名度,并被猎头挖到另一家更大的公司做首席工程师。待遇与A已经没可比性了。

A与B都是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的榜样,区别在与A选择了横向发展,而B则是向更深层次的纵向发展,正是这个方向的不同导致了结局的差异。

注意:请根据自身条件慎重选择方向(如智商、性格等),切勿盲从。

给将入职场的应届生的四条忠告

我们处于一个复杂的多元化世界,以上观点并不适合所有人,因此,最后送您两句话:

"尽信书不如无书","实践出真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