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当“政策保鲜”应届生遇上“新鲜”应届生

一位全职二战考研的2019届毕业生留言,咨询在没有签订三方协议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重新改派变成应届生。其实比起应届生这个词,刘老师更倾向于使用某某届毕业生,虽然心里也能感受到这类同学的求职困扰,但不得不澄清一下现状。当2020届遇上2019届谁是应届生,咱们聊聊吧。

观点|当“政策保鲜”应届生遇上“新鲜”应届生


严谨的年龄界定

个人一直觉得应届生这个定义不是特别严谨,用带有年度界限的某某届毕业生相对更妥当。就像说年龄一样,“我今年22岁”该怎么界定?是周岁还是虚岁?是虚一岁还是虚两岁?差一个月满22周岁怎么算?22周岁生日过后一个月怎么算......所以如果只是说多少多少岁就很容易引起歧义,明确出生日期的界定就少了这样的困扰。

比如在《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0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中关于报考条件中的年龄是这样表述的: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3年10月至2001年10月期间出生),2020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8年10月以后出生)。有了这样一个清晰的界定,相信很少有人再会向招考部门咨询年龄的问题了。


反证不是应届生

因为自己还没有找到对应届生的权威定义,所以就发挥一下理工科的思路,用反证法看一看2019届和2020届谁是应届生?

观点|当“政策保鲜”应届生遇上“新鲜”应届生

假设2019届的毕业生是应届生,那2020届的毕业生呢?如果当前说2020届不是应届生实在说不过去。其实原理是一样的,对于留言咨询的那位2019届同学,在2019年如果2018届的同学是应届生而2019届不是应届生那一样说不过去。所以,假设2019届毕业生是应届生,当前就会出现2019届和2020届两届都是应届生的情况,矛盾也就出现了,所以说假设不成立。


解读政策性应届生

再回到《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0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关于应届生还有这样的解读: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注意看最后一句话,“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刘老师的理解就是并不是应届毕业生,但可以享受相关报考政策。

从这个意义上看,2019届毕业生并不是应届毕业生,但可以按照应届毕业生对待。


求职和国考不同

为了帮扶大学生就业,各地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其中不少就有保留应届生身份的内容。关于这个优惠政策,刘老师建议小伙伴们应该辩证看。如果大家要参加公务员招考,仔细研究一下相关的报考政策,“保留”住的应届生身份或许有用处。但如果要是日常求职中的企业应聘,“保留”住的应届生身份却是打了折的身份。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不管是依托哪一条优惠政策,假设咱们的应届生身份都被长时间政策性“保留”了,在以后求职的毕业生中,就会出现当年的应届毕业生、毕业一年的应届毕业生、毕业两年的应届毕业生......面对这样的毕业生,如果你是HR会怎么选?你会觉得当年“新鲜”的应届生和放在“冰箱里保鲜”的“政策保鲜”应届生含金量一样吗?


行动比身份重要

把问题想清楚总需要时间,问题想清楚了机会可能就过去了。刘师提醒小伙伴们,千万不要妖魔化老师对大家求职就业的督促,在自己还是货真价实的应届生的时候升学或者就业,省得已经是不是应届生或是“政策保鲜”应届生的时候空烦恼。

观点|当“政策保鲜”应届生遇上“新鲜”应届生

如果因为自己不是应届生了而遇到求职的困难怎么办?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选人用人招聘单位有自主权,你是不是应届毕业生用人单位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身份已经成了不可改变的因素,不可改变的就放手抛开。接下来应该做什么?用求职的数量,拼求职成功的概率。求职碰壁很正常,没有捷径的情况下脚踏实地,一个机会一个机会的尝试才是出路。


不等“政策保鲜” 努力抓住当下


观点|当“政策保鲜”应届生遇上“新鲜”应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