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將入職場的應屆生的四條忠告

本文獻給那些將要靠自己力量拼搏職場的學子。

大學即將畢業,有些同學已經找到了工作,有些正在找。無論是哪種,職場對你來說都是一個新環境,並且將會伴你半生。這半生你想過得怎樣、你能過成怎樣,就看你現在怎麼做了。

給將入職場的應屆生的四條忠告

忠告1,做好職業規劃。

"預則立,不預則廢。"職場也不例外。所以,做一份靠譜的職業規劃可以幫自己少走不少彎路。

那麼什麼樣的才算靠譜?起碼得有目標、有步驟和時間限制,最重要的是要符合你的實際情況。

忠告2,勤調計劃、少改目標。

未來的魅力在於它的不確定性。也正因如此,你的計劃可能常常"進行不下去",這時你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也許是改下步驟順序或時間,也許是增減步驟……建議在調整之前先和自己開個"聽證會",你得有充分的理由來說服自己"非改不可",別被懶惰或其它什麼負面的東西給糊弄了。

最重要的是:不要隨便更改目標。因為隨便更改目標你將失去方向,這時重新制定的新目標並不一定符合你的初衷和實際情況。而且目標改多了,你會發現自己實際上沒完成幾個,甚至五年十年後回頭一看,自己還在原地轉圈。

給將入職場的應屆生的四條忠告

忠告3,聆聽心底的聲音。

大家一定有這樣的體會:對自己喜歡的課程,鑽研難題都是樂趣;而對於自己不喜歡的課程,聽課都是受罪。但無論你是否喜歡那些課,大學也就那幾年,可工作卻有幾十年。所以,快樂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真心喜歡工作的內容,退百步講,起碼不能排斥,否則伴隨你的只有煎熬。

建議認真回答自己兩個問題:愛做什麼?能做什麼?

如果這兩點有交集,並且做這個能養活自己的話,你絕對是個幸運兒,放手去做吧。

如果愛做的並且能做的事卻不能養活自己,而且就算堅持下去自己也沒更大的把握以此為生,那麼別固執了,這個只能成為業餘愛好了,選別的吧。

如果愛做的是自己不會的,那麼你得謹慎了,因為你只是因為某些表面因素喜歡上它,但真正深入後它是否還是你的所愛就不得而知了。建議把它作為業餘愛好來培養,先做些別的養活自己,同時對它進行深入學習。當自己在這方面有一定的能力之後,如果熱情不減甚至更高,那麼找準機會切換過去,別怕沒機會,機會是和能力成正比的。

給將入職場的應屆生的四條忠告

忠告4,根據自身條件選擇橫向發展還是縱向拼搏

初入職場,一般都從底層做起。為了提升自己,你需要不斷的學習。這時,學習就有個方向性的問題,結果也完全不同。

例如,A和B都是學機械設計的,同時進入某公司技術部。

A對什麼都有興趣,什麼都學,很快就掌握了各種主流2D、3D設計軟件的使用,因此公司與外部交流圖紙如果遇到格式不兼容的問題,找他就能解決。

A還精通各種辦公軟件,部門文員做統計表用的excel文件模板還是他幫著優化的。另外,他還會處理電腦故障……因此他在公司小有名氣,就算是其他部門的人遇到電腦或軟件問題都會找他幫忙。

B則專注於公司產品,利用一切機會深入瞭解產品的各個細節,有任何不懂的就去請教相關工程師;他還通過書本和網絡等渠道鑽研產品相關的行業技術,特別是一些國外的專業論壇使他接觸到了當前行業中最先進的技術。

第3年,A成為技術部與其他部門配合的指定接口人,而且又學會了動畫製作,還為公司產品製作了宣傳動畫和操作指導動畫;B還是普通工程師,但各項目組都喜歡用他。此時A的待遇略高於B。

第5年,A升為主管,負責技術部的後勤及與外對接;B成為主力工程師,但拒絕了項目組長的任命(他喜歡鑽研技術,認為自己不適合帶領團隊)。此時B的待遇略高於A。

第8年,A換了一家公司,但基本沒變化;B成為公司內的"專家",並且並在行業內別的公司也知道B。B的待遇比A高一大截。

第12年,A跳到一家小公司做技術部經理,待遇小幅提升;B成為行業內有較高知名度,並被獵頭挖到另一家更大的公司做首席工程師。待遇與A已經沒可比性了。

A與B都是勤奮學習、努力拼搏的榜樣,區別在與A選擇了橫向發展,而B則是向更深層次的縱向發展,正是這個方向的不同導致了結局的差異。

注意:請根據自身條件慎重選擇方向(如智商、性格等),切勿盲從。

給將入職場的應屆生的四條忠告

我們處於一個複雜的多元化世界,以上觀點並不適合所有人,因此,最後送您兩句話:

"盡信書不如無書","實踐出真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