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投資金2次補充流動性 豫金剛石押注人造鑽石前景憂

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2018年是難熬的一年,豫金剛石更是如此。

隨著業績持續下滑、流動性風險增加、超3億股權被凍結、質押股份觸平倉線,儘管豫金剛石頻出舉措意圖走出困境,但各種質疑仍此起彼伏。

豫金剛石一再對外宣稱“年產700萬克拉寶石級鑽石項目”進展順利,但是前後共計有近四分之一的募集資金被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公司領導層也對外表示實際產能或會發生變化,這是否意味著該項目前景出現變數?公司實控人郭留希表示長期看好公司及產業發展,為什麼不履行增持承諾,反在承諾期限內通過僅僅是意向性的合作引資協議進行股權減持? 公告提及兩年內河南農投金控股份有限公司注入30億流動性資金的可能性又到底多大?

募投资金2次补充流动性 豫金刚石押注人造钻石前景忧

業績大幅下滑 大股東高倉位質押

根據豫金剛石2019年4月16日披露的年報,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2.4億,同比下降19.1%;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9634萬,同比下降58.3%;每股收益為0.08元。報告期內,公司資產減值損失同比增加103.5%,毛利率為33.3%,較上年提高7.4個百分點,淨利率為7.4%,較上年降低7.0個百分點。

其中,公司經營性現金流近兩期均為負,經營性現金流大幅下降232143%至-4.6億。

同時,公司預計2019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僅盈利3287萬元-5,479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0%-70%。

值得注意的是,年報顯示,2018年計入豫金剛石2018年損益的政府補助高達5400餘萬。報告期內總投資收益1億多元,歸於母公司的收益8100萬元。如果再溯及至2017年,有媒體報道,豫金剛石在2015和2016年兩次實施定增募資共計49.65億元,其中的32億元被用於2017年購買理財產品,使得當年投資收益1.31億元,佔2017年公司淨利潤超過一半。

很明顯,剔除政府補助和投資收益,豫金剛石的實際利潤數據很難看。

此外,4月9日,豫金剛石發佈公告稱,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河南華晶及郭留希先生合計持有公司股份累計被司法凍結的股份數量為3.30億股,佔兩者合計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96.48%,佔公司總股本的27.40%;被輪候凍結的股份數量佔兩者合計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96.48%,佔公司總股本的27.40%。相較2018年年報,豫金剛石實控股權變更風險進一步增加。

押注人造鑽石前景堪憂 募投資金用途遭變更

流動性壓力下,豫金剛石開始打起了人造鑽石募投資金的“主意”。

2018年12月21日,豫金剛石發佈公告《關於變更部分募集資金用途並永久補充流動資金的議案》,稱考慮當前的經濟形勢、市場環境以及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建設的進展情況,為提高募集資金使用效率,合理分配優質資源,降低公司財務成本,變更“年產700萬克拉寶石級鑽石項目”部分募集資金用途並使用8.10億元永久補充流動資金,用於公司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並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償還銀行借款。

“年產700萬克拉寶石級鑽石項目”是豫金剛石在2015年募集近48億元投資的寶石級鑽石項目,擬以8.71元/股價格向5位特定對象發行不超過5.5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7.88億元,其中豫金剛石董事長、實際控制人郭留希擬出資10億元,參與認購1.15億股。

按照規劃,豫金剛石將投入其中的43億元募集資金用於“年產700萬克拉寶石級鑽石”項目,餘下近5億元將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本項目建設期為4年,項目達產後,正常年份年均可實現銷售收入17.3 億元,以15%的所得稅稅率計算,年均稅後淨利潤為7.96億元。本項目所得稅前的內部收益率為27.0%,財務淨現值為27.47億元2018,投資回收期(所得稅前,含建設期)為5.8 年。

截至2016年,豫金剛石實際共向特定投資者募集資金淨額45.67億元,其中補充流動性資金2.79億。如果再計入前述2018年12月21日被公告變更用途的8.1億,前後共計有10.89億元被補充流動性資金,佔總募集資金23.85%。

募投资金2次补充流动性 豫金刚石押注人造钻石前景忧

不過,隨著上述募投資金的被變更用途,豫金剛石描述的人造鑽石的美好前景,也開始在投資者和分析人士心中大打“問號”。

“淨利潤近8億元,前景如此好的項目,募投的資金都到位,為什麼不全力以赴地建設好,儘快投產呢?”一位豫金剛石的投資者分析稱,“募投資金被變更我就覺得是有問題的,真正的好項目資金會被變更它用麼?”

豫金剛石2018年年報稱,該募投項目已累計投入募集資金22.19億元,項目一期設備進入生產運營階段,項目二期車間及配套設施建設正在逐步完善,部分車間主體完工。

4月23日的豫金剛石網上業績說明會中,豫金剛石總經理劉永奇透露,進入生產階段的募投項目,產能已經達到百萬克拉水平。但同時,他又強調,募投項目的初始設計產能為700萬克拉/年,由於顆粒直徑不同的大單晶金剛石生產時間存在差異,項目實際產能或將隨主流產品顆粒大小發生變化。

“為期四年的建設期馬上就到了,而年報顯示二期部分車間的主體才完工。”上述投資者表示,“結合年報來看,業績說明會中高管對產能的差異解釋,已經在為700萬克拉的能產縮水找藉口了。”

事實上,在豫金剛石募投資金被抽作它用開始,其人造鑽石的前景已經大打折扣。根據公司2018年年報顯示,超硬材料製品(飾品)2018年的銷售量同比2017年減少了66.56%。

據知情人透露,挑戰高端珠寶首飾行業數百年以來天然寶石為絕對主導的秩序是極為困難的,豫金剛石2016年僅實現不到10%的銷售,約60萬克拉,並且未來5~10年也很難有顯著的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豫金剛石此前的兩筆人造鑽石銷售合同的無疾而終,則進一步驗證了上述知情人士的說法——人工鑽石市場不買賬。

資料顯示,2015年5月16日和11月16日,豫金剛石與深圳市康泰盛世珠寶有限公司、豫金剛石控股子公司華晶微鑽分別與梵羅尼公司等公司簽訂購銷合同,合同額總計超10億元。但豫金剛石的這兩筆合同訂單在2015年和2016年合計實現的收入,僅分別為1255.67萬元與1097.34萬元,而隨著合同到期,豫金剛石2017年年報已無此項收入。

或許,正是由於市場的不買賬,自身流動性堪憂的豫金剛石,打起人造鑽石項目募投資金的“主意”也就說得通了。這導致該項目共計近四分之一的資金被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緩解公司流動性壓力。

顯然,豫金剛石用於人造鑽石項目的募投資金大筆的被變更它用,或許是市場和投資者對人造鑽石前景堪憂的最好解釋。

合作引資或成變相減持套現

早在募集資金被變更用途之前,豫金剛石就曾於2018年公告宣稱公司控股股東河南華晶通過轉讓股權以及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引入農投金控解決公司的困境。

2018年9月4日和5日,豫金剛石相繼披露與農機金控簽署股權轉讓協議與合作框架協議,河南華晶向農投金控轉讓其持有的公司1.01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8.42%。農投金控將在未來二年內根據豫金剛石發展需要,提供流動性不少於30億元。

豫金剛石公告稱,河南華晶此次所持股權轉讓並無意向金或定金,農投金控的受讓款是在“具備股權轉讓條件5個工作日內一次性出資到位”,而若股份無法變更過戶至農投金控名下,雙方將終止本股權轉讓。

但合作框架協議顯示,該協議為雙方開展合作的框架性、意向性約定,具體合作內容和細節尚需雙方進一步協商確定,存在不確定性。同時本次框架協議不涉及具體項目,暫時無法預計本合作框架協議對公司當期經營業績的影響。

事實上,之前豫金剛石對外合作的諸多框架協議,如商丘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華晶金剛石激光應用工程中心亦存在落實難的問題,對外公告一直宣稱正在推進中。

30億流動資金的注入更像畫餅充飢,而豫金剛石控股股東和農投金控簽署股權轉讓以及合作框架協議的時間點則頗有玄機,即在實控人郭留希對外承諾增持公司股份的承諾期內。

2018年6月20日,豫金剛石發佈《關於實際控制人計劃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稱,鑑於近期公司股價的非理性下跌,郭留希先生基於對公司未來持續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同時為了提升投資者信心,切實維護中小股東利益,計劃自2018年6月21日起6個月內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或相關法律法規允許的其他方式增持公司股份5000萬元—1億元。實際控制人郭留希先生承諾:在增持實施期間、增持計劃完成後6個月內及法律法規規定的期限內不減持公司股份。

增持公告發布後不到三個月,豫金剛石控股股東即和農投金控的股權轉讓以及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12月19日,增持承諾期即將結束,豫金剛石發佈《關於實際控制人終止履行增持公司股份承諾的公告》稱,實控人郭留希終止履行增持公司股份的承諾,原因歸於市場環境變化,以及河南華晶正在進行的股權轉讓。

至2018年12月28日,增持承諾期剛過,河南華晶與農投金控已將河南華晶持有的公司股份7480.6萬股辦理完成股份協議轉讓的過戶登記手續。

公告顯示,河南華晶此次將所持豫金剛石10147.6萬股轉讓給農投金控,協議價格為4.598元/股。而雙方於9月4日簽署股份轉讓協議,當天豫金剛石的收盤價為5.39元/股。

這意味著,河南華晶出讓所持股權的折價率達到了14.7%。

本文源自投資者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