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7位老教授,都从这座西北小城走出,退休后还创造超60亿产值!

原本应该是含饴弄孙的年纪,但是这些老教授们在退休后却没有真正的休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100多位老教授退而不休,他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继续着自己的研究,持续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这7位老教授,都从这座西北小城走出,退休后还创造超60亿产值!

王辉教授退休后,还在第一线继续从事小麦育种和推广工作,其中选育的"西农979小麦"品种,已推广9000多万亩,累计增收小麦40亿公斤,新增效益59.5亿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7位老教授,都从这座西北小城走出,退休后还创造超60亿产值!

柯桂兰研究员有个别致的外号"白菜王",她退而不休,继续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目前,已在全国12个省(区)建立试验、示范点72个,建立新品种中试转化展示区280亩,示范区6000亩,新增经济效益4500多万元。

这7位老教授,都从这座西北小城走出,退休后还创造超60亿产值!

王性炎教授退休后并没有放弃工作,他将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元宝枫综合研发工作中,实现我国特有的元宝枫籽油成功上市,为国家增添了一种新的食用植物油。他积极推广元宝枫树种植,引导农民迈上致富路。

这7位老教授,都从这座西北小城走出,退休后还创造超60亿产值!

庄灿然研究员退休后仍然在生产第一线工作,他培育的陕椒2001、陕椒68、20PF23等辣椒新品种,不仅推广到全国20多省(区),还传播到东南亚5个国家,更使他研究所在地岐山县成为全国著名和最大的线辣椒良种繁育基地,从而带动了辣椒产业的发展,使农民年增收2000万元。

这7位老教授,都从这座西北小城走出,退休后还创造超60亿产值!

马章全教授退休后,主要从事畜牧生产指导和科技咨询工作,13年来先后举办科技培训班190期,听讲人数2.1万人次,累计接受咨询18500人次,直接和间接服务区遍及全国25个省(区),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

张继澍教授退休后,热心为柿农服务,把自己的所学之长无私奉献。作为陕西省富平县柿子科技专家大院技术首席专家,通过县办技术培训班及現场手把手教等多种形式,为富平柿饼淸洁生产和柿饼安全生产做指导。通过了与果业合作社合作研究取得的替代硫薰蒸的无公害柿饼加工工艺,提高了柿饼的质量和效益。

张康健教授退休后,仍从事杜仲产业化开发利用的研究和推广。对杜仲籽油产品进行研发,使"杜仲籽油"获批为我国产业的首批新资源产品。主持的"杜仲叶胶囊"与"桑叶速溶茶"相互组合产品,被中国中医药科技交流中心专家评审为"杜仲桑叶黄金组合"。张康健教授主持完成的"杜仲新品种选育与次生代谢物深度开发研究",荣获2017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些老教授们情系三农,退而不休,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农民脱贫致富贡献力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农民的普遍赞誉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招"头条号

(本文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