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國勞工境遇待改善

日本外國勞工境遇待改善

2018年6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政府經濟財政會議上提出“到2025年接納50萬外國勞動者”的目標,近年來,日本勞動力嚴重不足,外國勞工年年遞增。據統計,日本的外國勞動截至2017年10月達到128萬人,而2012年只有68萬人。按照如此快速的增長速度,達到200萬人指日可待。

日本人口到2060年將減少32.3%,勞動人口將減少45.9%。所以不得不以來外國人來解決勞動力問題。建築業、農業、旅遊住宿業、護理業、造船業這五個行業特別人手不足。

2018年12月日本政府確定了擴大接收外國勞動者的“修正入國管理法”, 從今年4月開始實施。5年內最多接納34.515萬外國勞工。

新設立的“特定技能”在留資格,“特定技能1號”被定義為,面向“在特定專業領域裡,擁有相當程度的知識或者經驗的外國勞動者”。共14個業種,包括護理、建築物清潔、原材料加工、工業機械製造、電力·電子信息相關、建築、造船·船舶工程、汽車維修、航空、住宿、農業、漁業、食品生產、餐飲。“特定技能2號”被定義為,面向“在特定專業領域裡,擁有極其熟練的技能的外國勞動者”,可攜帶配偶和子女。

這個政策最大亮點是:不需要大學畢業,從事單純體力勞動的外國人也能到日本工作了。日本開始正式承認正日益依賴外國勞工來克服勞動力短缺問題。4月開始,護理、旅遊住宿、飲食三個行業率先開始引進“特定技能1號”勞工。

但是關於護理和旅遊業是否屬於單純勞動,在日本國內有爭議,因為護理需要專業知識,旅遊住宿工作需要高超的溝通能力。

日本外國勞工境遇待改善

外國勞工中,人數最多的還是來自中國,佔全體外國勞工人數的29.1%,因為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來日本的勞工有減少趨勢。其次是越南勞工,佔18.8%。

引進外國勞工的問題點不少,外國勞工所面臨的難題包括被解僱和退職問題、工資待遇、子女教育、健康醫療、保險等方面。眼下外國勞工在日本大都從事強勞力、骯髒、危險的工作,而且待遇不高。從事同樣的工作,外國人和日本人之間的生活水準還有很大的差異,因為外國人收入的大半要寄回本國補貼家用。

外國人在日本安心生活所需要的環境還遠未達到理想的程度。共產黨等日本的在野黨批評政府無視在日外國人的人權,比如在外國人由於受在留資格限制,無法讓家屬來日本,外國勞工在日本幾乎沒有職業選擇的自由。在日本工作的技能實習生是個弱勢群體,他們的工資水準相當地,有些企業違反規定,不給技能實習生加班工資。有的企業一月只讓技能實習生休息一天,工資只達到契約所定的一半。有些實習生在職場遭到暴力,他們希望加入勞動組合,維護自己的權利,但是卻遭到阻撓。

東南亞勞動者家庭的小孩,由於學習漢字困難,導致日語能力低下,有些小學拒絕接收,讓他們先去上日語學校,這就影響了小孩的基礎知識的學習。外國人的小孩不屬於日本的義務教育的對象。許多外國小孩學習成績不佳,只能去上夜間中學。

日本有一些外國勞工聚居地區,如汽車工廠集中的群馬縣太田市、大泉町,靜岡縣浜松市、愛知縣的豐田市等,工廠周邊形成了外國人居住區。當地超市的顧客幾乎都是外國人,因為文化和生活習慣差異,外國人和當地日本人之間產生一些摩擦。比如日本人責怪外國人不注意垃圾分類,夜晚說話聲音大,噪音大。隨著外國人的增多,也引發一些犯罪問題。

這些年,到日本的便利店裡,總能遇到外國人店員,東京出現多個外國人聚居的團地,日本實際上已經成為“移民大國”。普通日本人對於越來越多的外國勞工來到日本懷有複雜心態。一方面便利店等服務業需要外國勞工來支撐,另一方面擔心隨著日本人口減少,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到來,而讓原本單一民族的日本變得“不純”。

日本接收外國勞工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政府僅僅把外國勞工視為單純勞動力,而不是“人”,更不是“人才”,因此有識之士呼籲社會應該視外國勞工為日本社會的人才,普通的生活者,尊重他們,關心他們的生活,提高他們的語言溝通能力、文化理解能力,不能讓他們受歧視,保障他們的人權。(黃文煒)

日本外國勞工境遇待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