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特鋼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西寧特鋼(600117)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報告期內,公司堅持以改革破解難題,以創新促進發展,全力推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通過積極開發市場、創新驅動發展、提高職工綜合素質等措施的採取,公司的管理水平、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研發成果、安全環保等工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一)2018年主要工作 1.市場開拓方面 以"主動出擊、增量提速"為主線,聚焦重點行業、重點品種,緊密結合產線產量和產線規模,建立產品開發戰略,特別是針對高質量齒輪鋼、軸承鋼、工模具鋼等產品,實施"靶向開發",並對重點客戶實施分檔分類管理。堅持價值創造、效益優先原則,將產品按照毛利水平劃分為八個檔次,持續做好產品的減虧增盈調整,深化銷售體制機制改革,充分發揮技術服務的功能。 2.成本管控方面 公司嚴格執行"高度計劃、高度管控"的經營運行模式,全面實行預算管理,推行"點、線、面"的"預算+過程+結果"的成本管理模式,充分發揮"生產、質量、技術、成本、設備、安全"管控體系作用,提高標準化、規範化運行水平,全面開展成本管控工作。 3.產業結構調整方面 一是對輔助性產業進行剝離、淘汰落後產能,報告期內已完成將它溫查漢西、野馬泉兩家礦山企業,物業公司,福利廠,公司檢修作業區部分資產,置業公司商混站部分資產,通過協議及公開掛牌等方式進行了對外轉讓;將化解過剩產能涉及一煉資產、裝備升級改造涉及一軋資產、環保升級改造涉及4座150立方米白灰豎窯資產進行了報廢處置。實現了輔業、不良資產的剝離及落後產能的淘汰,同時收回了部分資金,降低公司資金風險。 二是產品、產線結構優化升級,堅持創新驅動引領發展,確定了普特結合的發展模式,明確了以電爐鍊鋼+精品棒材大、小棒線為主的特鋼生產線,以轉爐鍊鋼+連軋組成的普鋼優鋼生產線。 三是註冊成立礦冶科技公司、資源綜合利用公司、新材料公司,並將公司部分債權債務及人員以資產組形式劃轉至以上三家子公司,實現獨立運營。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管理效率、理順了公司架構、有效整合了內部資源。 4.創新驅動方面 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大創新創效力度。經過公司各級專業部門和科技專家委員會的論證,形成了公司層面的科技創新和基層創新兩方面內容。報告期內,公司級科技創新方面,確立了公司級科技創新創效項目30項,涵蓋了產能釋放、質量提升、工藝改進、固廢利用等諸多方面;基層創新方面,進一步突出質量提升重點,有效激發幹部職工立足崗位、主動創新的工作積極性,開展基層各類創新項目263項,創效工作效果明顯。 5.風險防控方面 公司從內部實施精細化管理,並落實職能部門的宏觀管控職責,加強對重大事項的監督和檢查。通過供應商管理、信息管理、招投標監督等管控平臺,加大全公司供應商評價體系、招投標監督等工作的統籌管理。同時,進一步強化審計部門監督作用,完善法律管理制度,規範監管工作,嚴格執行合同審查制度,預防潛在法律風險。 6.管理體制改革方面 一是圍繞"市場"和"產品",將年度指標以內部承包經營的方式進行承包分解,並建立內部上下工序之間模擬市場價格的結算與核算機制,以業績考核、薪酬分配等手段,激發潛能、激活動能,促進內部經營管控水平的不斷提升。 二是實施"兩化融合、智能製造"工程。建設工業智能產銷一體化信息管理體系,該工程將數據採集、生產製造過程管理系統、財務管理、成本管理、預算管理、檢斤化驗數據採集、設備管理系統納入一體,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三是加強職工隊伍素質建設,圍繞管理、技術、操作三支隊伍能力素質的提升,建立並形成全公司培訓管理系統,不斷豐富和健全隊伍能力培養方式,創新培養機制,按照"短期解決公司操作人才短缺問題,長遠保障職工職業生涯規劃實施"的原則,探索建立短期、中期、長期培養機制,因材施教開展培訓工作。 7.安全環保工作方面 公司牢固樹立"安全環保沒有淡季"的理念,深入推進公司安全環保體系的全面落地,以"區域化、全覆蓋"為切入點,將各公司安全環保工作納入監管工作範疇,明確各級各部門的責任和擔當,以現場作業工序為基本單元,實施區域化管理。報告期內,公司未發生重傷事故,環保設施隨主體生產設備運行率大於99.9%,汙染物排放達標率100%。

二、公司關於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 報告期內,公司所處的特鋼行業格局和趨勢未發生重大變化。 1.行業格局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四大區域特鋼企業集團。 四大區域特鋼企業集團: (1)東北地區:東北特鋼集團; (2)華東地區:寶鋼特鋼; (3)華東、華中、華南:中信泰富特鋼集團; (4)西部地區:西寧特鋼。 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特殊鋼企業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培育和發展了相應的市場、客戶群及品種,確定了各自的市場定位和發展目標。 2.行業發展趨勢 國內特殊鋼行業的供需結構存在較大的不平衡,部分高端產品國內不能生產或產品質量不能滿足客戶的要求,導致高端產品大部分仍依賴進口。 未來國內特殊鋼消費潛力較大的行業主要在核電、機器人制造、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高鐵等方面。隨著製造業的發展,鋼鐵工業去產能的持續推進,以及高品質鋼材國產化的發展,高端特殊鋼市場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 (二)公司發展戰略 報告期內,公司發展戰略未發生重大變化。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準確把握行業發展新趨勢,做優做強鋼鐵主業,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公司將以適應行業新常態,堅持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一業為主、多元協同"特色發展道路,依託所在區域、資源等戰略優勢,加快新型產業拓展速度,培育產業發展新空間,把公司打造成國內一流的現代化綜合型特鋼聯合企業集團。 (三)經營計劃 2019年公司將全力促進公司各產線全面提產增效、提質增效,持續深化高度計劃高度管控模式,發揮體制機制改革優勢,發揮計劃引導、考核保障作用,調動各單位自主管理、自我完善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降低公司綜合運行成本,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效率,力爭全面完成各項生產經營目標。 2019年生產經營總體目標:生產鋼175萬噸,鋼材170萬噸,焦炭70萬噸,完成商品房開發面積55萬平方米。 (四)可能面對的風險 1.行業風險:2019年鋼鐵行業會面臨更多的挑戰,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受到衝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風險挑戰加劇。國內鋼鐵行業仍面臨供大於求、原燃料價格大幅上漲、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產業集中度較低、生產同質化現象依然存在、"地條鋼"等落後產能死灰復燃等風險。 應對措施:結合公司自身特點適應市場、開發市場,培育和提升公司滿足市場需求的能力;加快推進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及競爭力;加快推動轉型升級項目達產達效,促進產品轉型升級,最大限度發揮公司工裝優勢。 2.財務風險:公司資產負債率高,仍然存在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 應對措施:一是嚴格把控財務風險,確保資金鍊安全;二是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優化債務結構、降低財務費用;三是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降低成本、費用,提升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四是充分利用國家政策,降低財務槓桿,將財務風險控制在可控範圍內。 3.環保風險:公司地處省會城市,隨著環保標準不斷提高,對公司環保達標排放、節能減排要求越來越高,環保壓力凸顯。 應對策略:公司高度重視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堅持"遵守環保法規、貫徹汙染預防、推行清潔生產、持續改善環境"的環境管理方針積極開展環保工作,將推行清潔生產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結合技術改造,大力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

三、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公司是中國西部地區最大的特殊鋼生產基地,是國家級創新型企業、國家軍工產品配套企業。 已形成年產鐵160萬噸、鋼160萬噸、鋼材200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是集"鋼鐵製造、煤炭焦化、地產開發"三大產業板塊為一體的資源綜合開發型鋼鐵企業。 1.技術優勢 公司整體生產工藝及技術在行業中處於領先水平,特別是"十二五"期間,公司對工藝裝備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先後建成110噸Consteel電爐、410×530mm三機三流大方坯連鑄機、精品特鋼大棒材生產線、精品特鋼小棒材生產線。尤其是精品特鋼大、小棒材生產線採用了當今世界頂尖工藝技術及裝備,達到國際鋼鐵工業的先進水平。 公司目前已擁有五十餘項特殊鋼生產的專有技術,其中主要有鋼包、連鑄耐材材質控制技術;分鋼種脫氧工藝與技術;分鋼種渣系控制技術;殘餘元素與有害元素的控制技術;非金屬夾雜物形態控制技術;硫化物夾雜彌散細化技術;含硫鋼純淨化技術;含S、Al、B鋼連鑄技術;爐前化學成分精確控制技術;爐前淬透性(DI值)動態控制技術;模鑄、連鑄碳偏析及凝固組織控制技術;在線正火軋製技術;在線超快冷技術;在線控軋控冷--熱機軋製(TMCP)技術;大規格熱軋材高精度軋製技術;小規格熱軋材高精度軋製技術;熱軋材非標規格軋製技術(Φ16-100mm);銀亮材剝、碾光表面光潔度控制技術;低中碳鋼低硬度球化退火技術;鋼材零缺陷無損探傷檢測技術;電爐、轉爐全鐵冶煉技術;電爐、轉爐底吹攪拌;高品質特殊鋼精品生產技術集成;富氮合金、高氮中間合金及氮化硅錳冶煉螺紋鋼技術;小粒度石灰石在電爐、轉爐直接鍊鋼技術;高品質系列鋼錠缺陷控制技術;馬氏體不鏽鋼大方坯連鑄技術;電弧爐鍊鋼複合吹煉技術等。 公司曾榮獲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天宮一號、神舟九號和長征二號F火箭研製配套物資供應商、中國航天突出貢獻供應商、0910工程突出貢獻獎、"運20工程優秀供應商"冶金產品實物質量金盃獎等190多個省部級以上榮譽稱號。報告期內,公司獲得全國市場質量信用AA用戶滿意企業、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青海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榮譽稱號。 2.研發優勢 公司下設技術質量中心,全面承擔公司產品及工藝研發工作。組建的省級技術中心、循環經濟研發中心、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機構,是公司的研發主體與創新平臺。建立的"五大中心"即企業重大技術決策諮詢中心、新產品開發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對外技術合作中心、高層次人才培養中心為公司新產品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提供了通道和平臺。 報告期內,公司取得青海省科技成果1項,申報專利6項,取得授權專利6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承擔省部級課題5項。成功開發了卡特彼勒工程機械用鋼、機器人關節用鋼、汽車非調質前軸用鋼、恩斯克軸承用鋼等新產品85項,公司研發優勢明顯,為公司品種結構調整創造了條件。 3.產品優勢 公司的特鋼產品主要應用在鐵路、軍工、汽車、石油等行業,其中鐵路軸承套圈用鋼、鐵路軸承滾子料、Cr13型不鏽鋼棒材、合金結構鋼CrMnSi系列、模鑄軸承鋼、高端釺具用鋼、康明斯及雷諾發動機凸輪軸用鋼、高品質汽車曲軸連桿齒輪用鋼、裝甲車扭力軸用鋼、氧化鋁及煤化工行業棒磨料用鋼、石油化工耐腐蝕用鋼、石油鑽頭用鋼十二個品種在國內市場具有壟斷地位。 公司注重新產品研發,在新型重載鐵路軸承用鋼、鐵路提速彈簧用鋼、高端汽車零部件用非調鋼、高品質汽輪機葉片用不鏽鋼、新型模具用鋼等高端產品方面確立了獨特的品牌優勢,打造了一批拳頭產品,構建了"常規產品—主導產品—核心產品—名牌產品"的金字塔型產品結構。 4.管理優勢 公司不斷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具有完備的法人治理結構、較強的組織優勢與機制優勢。 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不斷創新,以及經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成為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確保經濟效益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因素。公司重視人才培養,廣招高級管理和技術人才,有效提高了公司各級管理人員的素質和管理水平。目前,公司董事及經營管理層人員絕大部分具備大學以上學歷及多年冶金行業管理經驗,是知識化、專業化和年輕化的領導群體,同時擁有一批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的高級人才及經驗豐富的核心技術人員。 報告期內,公司堅持改革創新、優化組織管理,樹立了"部門綜合化、人員多能化"的管理理念,堅持"集中、扁平、直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原則,建立起了強化基層一線、適合現場精細化管理的組織體系。公司大幅壓縮機構編制、管理人員和領導幹部編制,將人員和力量充實到基層生產一線,推動形成"小機關、大基層"的管理格局,極大地提升了組織運行效率,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公司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內生動力。 5.區域優勢 ①公司地處青藏高原,是國家"一帶一路"宏觀戰略規劃涉及的省份及區域。公司是區域內僅有的一家特殊鋼生產企業,受地理環境的限制,外地鋼廠進入難度大,區域市場較為穩定。另外,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區礦產資源豐富,原材料市場的供應相對穩定。 ②作為國家戰略後備生產基地和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區域,西部地區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傾斜,特別是"一帶一路"、鐵路及油氣管道等基礎設施投資的加大,帶動了機械製造及相關行業的復甦,區域市場對於特鋼的需求穩步擴大,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前景。 ③隨著我國製造業逐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未來我國西部地區的鋼材需求增速將高於東部地區,公司的銷售半徑將逐漸收縮,加上公司在西北五省佔有較大市場份額,公司擁有較強的區域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