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13歲男生墜樓身亡,給人留下的是悲痛、惋惜和思考

深圳一13歲男生墜樓身亡,給人留下的是悲痛、惋惜和思考

作者 劉秀芳

據南都·深圳大件事訊記者陳文才報道, 2月21日下午,新學期第四天,深圳市寶安區一名13歲男生在家附近墜樓身亡。據家長反映,出事前男孩被班主任要求在家完成寒假作業。男孩出事後,家屬陸續發現4封遺書,被分別放置在不同的地方。經寶安警方調查,初步認定系高墜事故,排除他殺。寶安教育局已責成校方全面配合公安部門展開調查工作,積極協助家長做好善後工作,及時開展生命教育,做好學生心理疏導工作,全面保障學校正常教學秩序。

深圳一13歲男生墜樓身亡,給人留下的是悲痛、惋惜和思考

真的不想看到這樣的令人痛心的事件發生。在這裡且不說誰來承擔責任的問題,單是花季少年生命的隕落給家庭帶來不可逆轉的永久性傷害,就讓人難過惋惜不已。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就這樣沒了,他的父母該是多麼悲痛啊!這起令人心裡滴血的悲劇雖只是一個特例,但它卻給全社會以深刻的警示,在悲痛、惋惜之餘,是不是應該去思考造成這一悲劇的原因在哪裡。

深圳一13歲男生墜樓身亡,給人留下的是悲痛、惋惜和思考

當今社會,大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從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圍著孩子滴溜溜轉,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對孩子百依百順,要什麼給什麼,時時處處事事都以孩子的意志為轉移,養成了孩子唯我獨尊的霸道個性。尤其是當孩子犯錯時,家長們不是去引導、管教,而是不以為然地總以孩子還小為由遷就、順從,無形中造就了孩子從小是非不分、任性、耍小脾氣的壞習性。還有,不管做什麼都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代勞,眼看孩子自己力所能及會做的事情,也不讓去做,久而久之就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試想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的心智、行為能成熟嗎?這種養尊處優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旦踏入學校或是將來走向社會,很難適應新的環境,很難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或是工作任務。當面對困難時,這種人只會自怨自艾,只會逃避,嚴重者則走向輕生的不歸路。

深圳一13歲男生墜樓身亡,給人留下的是悲痛、惋惜和思考

我不由想到了我們60後這一代人,那時家家戶戶孩子們都多,父母哪有精力財力物力去嬌生慣養啊,給孩子們說話哪會輕聲細語?基本上是吼叫式的命令。做對了也沒有表揚,因為那是你應該做對的;做錯了就挨巴掌沒商量,誰讓你不用心呢?這樣的家庭環境下,一個個反而長得又結實又懂事又能經得起風風雨雨。就拿穿衣服來說,都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縫縫補補,到最後那補丁摞補丁的衣服都看不清本來的顏色了。就這樣於無形中培養了孩子們不攀比愛節約的生活習慣。

上學以後,對老師畢恭畢敬,老師的話如同聖旨。這源於父母給老師說的,孩子有錯只管嚴厲批評教育甚至懲戒,家長絕不護短。因此,那時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超強,絕不會因為老師的批評懲戒而有想不開或走極端的想法做法。我記得上初二時,冬天的一個早上,我們通生(就是回家吃住的學生)遲到了十幾個人,班主任讓我們這些遲到的同學一字排開站在教室的前面,讓沒有遲到的學生拍手歡迎,男生都拍手了,女生卻沒有一個拍手的。老師責令那些沒有拍手的女生全部到操場邊的河灘去受凍,接受懲罰。且不說老師的處理方式對否,但被批評和懲罰的學生沒有一個惱恨老師的。

深圳一13歲男生墜樓身亡,給人留下的是悲痛、惋惜和思考

還有一次,一個學生上課不只因為什麼犯了錯,班主任批評他,他反而跟老師頂嘴,老師氣不過,就拉他出去,這個學生抱著桌子腿不出去,結果老師連人帶桌子一塊強拉了出去。且不論老師這種行為是否恰當,要是放到現在,學生可能會感覺老師損害了他的自尊,回家再告給家長,家長還不到學校鬧翻了天?如今的學生為什麼心理素質那麼差,不就是從小沒有受過一點挫折和懲戒嗎?他們的心脆弱得如同玻璃,不敢碰,碰不得,一碰就可能天翻地覆。

深圳一13歲男生墜樓身亡,給人留下的是悲痛、惋惜和思考

今天,深圳寶安區的這一悲劇警示我們,加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生活在溫室中,心理難免脆弱,經不起一點風吹浪打,缺乏抗挫能力,就因為老師讓回家補寫作業就想不開而去輕率地結束花朵般寶貴的生命,怎能不令人們痛惜呢?

那麼,應如何加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我認為這是家長和教師兩方面都要努力做好的事。作為家長,對待孩子要嚴愛並舉,講究原則,不能嬌慣溺愛孩子,以免使孩子養成諸如沒有責任心、沒有自我約束力等不良習慣;作為教師,要通過舉行各種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塑造完善的人格,特別是在挫折面前,要使學生端正態度,樹立信心,增強抗挫能力,懂得珍愛生命。

深圳一13歲男生墜樓身亡,給人留下的是悲痛、惋惜和思考

願悲劇不再重演!願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