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超級大國--以色列的總體實力

在亞、非、歐三大洲陸上交通要處的地中海東岸,有一個“謎般的國家”一以色列。論面積、論人口,它都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國”;然而,它又是一個在世界上“知名度”極高的國家。根據1947年聯合國關於巴勒斯坦“分治決議”的規定,以色列的面積僅為1.4萬平方千米,但是以色列建國以後,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憑藉其強大的戰爭機器,在歷次中東戰爭中屢戰屢勝,侵佔了大片的阿拉伯領土,其實際控制面積,已從1949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束後的2.07萬平方幹米,擴大到目前的2.8萬平方千米(這還不包括曾經被以軍長期佔領、後經和平談判歸還埃及的西半島)。目前以色列總人口為562.8萬人,其中猶太人約佔82%。

中東超級大國--以色列的總體實力

以色列陸軍

在美蘇對抗的冷戰時期,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最可靠的盟國和最強有力的戰略伙伴,為維護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利益,發揮了異乎尋常的作用。在長達數十年的阿以衝突中,以色列國防軍成為一支日益引人注目的武裝力量,而在歷次阿以戰爭中戰績顯赫、稱雄中東的以色列裝甲兵,作為為以色列“開疆展土”立下“汗馬功勞”的以陸軍的主體,其輝煌的發展歷程和獨特的建軍思想,也倍受世人關注。

中東超級大國--以色列的總體實力

以色列陸軍

從以色列國防軍的編制體制及其裝備的種類和數量來看,不難得出這樣兩點啟示:其一,以色列陸軍是以裝甲兵為主體所構成的。目前除坦克兵以外,其陸軍中的其它主要作戰兵種,都已基本實現了“裝甲化”。以陸軍的現役作戰部隊中,僅保留了1個精銳的空降旅(輕裝步兵),其餘步兵全部為重裝的機械化步兵;預備役部隊中也僅保留少量的輕裝步兵,用於配合裝甲兵執行機動作戰任務;炮兵部隊也大都實現了自行化。因此,整個以色列陸軍,特別是其野戰部隊,主要是圍繞裝甲兵-包括坦克兵以及可與之“同步協同作戰”的裝甲步兵和裝甲炮兵所構建起來的。也正因如此,

在以色列國防軍中,裝甲部隊幾乎成了以色列陸軍的“代名詞”。其二,以軍裝甲兵的主體,是具有快速動員能力和訓練有素的預備役裝甲部隊。以色列由於人力資源有限,平時難以保持一支大規模的常備軍,因此在其建國初期即確立了“全民皆兵”的原則,並逐步建立了一套平戰結合、行之有效的動員體制,強調以少量精幹的現役部隊為骨幹,以大量高素質的預備役部隊為主體,使有限的人力資源能夠在戰時發揮出最大的潛力。

中東超級大國--以色列的總體實力

以色列陸軍

以軍的預備役部隊,特別是陸軍的預備役裝甲部隊,平時即採取與現役部隊完全相同的編制體制,兵員固定編組、定期參加訓練,武器裝備定點存放,並且經常得到良好的維護和保養;一旦遇到戰事,國家宣佈戰爭動員之後,所有預備役人員立即趕往指定地點,領取武器裝備,完成作戰編組和部隊的集結,而後即可“成建制”地開赴前線參戰。以軍的這套高效的動員體制,在以往的歷次中東戰爭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特別是在遭到阿軍突然襲擊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軍在48小時內動員了30餘萬人的預備役部隊(主要是陸軍)投人作戰,為挽救戰爭初期的危局,乃至為後來的反敗為勝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中東超級大國--以色列的總體實力

以色列陸軍

以軍一直在加強現役部隊建設,保持一支精幹的突擊力量的同時,對預備役部隊的建設,同樣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很早以前,以陸軍的預備役部隊總兵力就已達36.5萬人,超過陸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二;陸軍預備役部隊共編有9個裝甲師,佔以軍裝甲師總數的四分之三。可以說,正是預備役裝甲部隊,構成了以軍裝甲兵的主要打擊力量和威懾力量。也正因為如此,卓越的空軍、實力雄厚的裝甲部隊、迅速高效的動員體制,被稱為構成以軍戰鬥力的“三大支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