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季汉服出游成风景,汉服从小众到普及还有多远?

最近,经常能在街上看到穿着汉服的姑娘,尤其现在春暖花开,在公园里拍照的时候,着汉服姑娘就更多了。

今年春天,很多市民感受到了汉服潮的升温,“仙气儿”打扮的汉服出游者,俨然成为各大重点景区的“流动风景”。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日趋重视,以及对年轻人着装风格多样化的包容,身穿汉服上街不再显得突兀,这也带火了包括线上店铺和线下体验店在内的“汉服经济”。

赏花季汉服出游成风景,汉服从小众到普及还有多远?

“仙气儿”打扮引年轻人尝鲜

搭配讲究的发髻和妆容,轻轻转动长裙散开,行走间裙摆飘逸灵动,仿佛瞬间穿越回古代。清明小长假,在公园里有不少穿着汉服的年轻女孩在拍照。

这些人身着汉服的人群中,以学生和白领居多,很多人尝试穿汉服的原因,是被汉服的飘逸气质吸引,索性在网络上购买或租赁一身来尝鲜。而更讲究的汉服迷,还会特意找来摄影师为自己拍摄汉服写真

赏花季汉服出游成风景,汉服从小众到普及还有多远?

中国传媒大学“子衿”汉服社社长提到,汉服社团已经发展成学校里规模较大的社团,人数超过150人,每年新入社的成员都在快速增加,还有一些港澳台学生加入。平常社团会组织汉乐汉舞排练,汉妆教学、首饰制作等活动,还会有与传统节日相结合的活动。社长说,在传统节日期间举办的汉服社团活动,社员的参与积极性普遍会更强,参与人数众多,在推广汉服的同时,也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

赏花季汉服出游成风景,汉服从小众到普及还有多远?

汉服网店和线下体验店红火

近来在淘宝上搜索发现,卖汉服的店铺很多,价格从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一位汉服爱好者介绍说,衔泥小筑是十多年的老店,粉丝数已经达到数十万量级;锦瑟衣庄、泱汉、明华堂、鹿苑听松等店铺,也逐渐在汉服圈内得到认可;也有一些价格在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高端定制店。

一套做工精良的汉服并不便宜,买一件穿一次还是不太划算。这让很多人选择去汉服体验店,花费约300元就可以租一天,客人按事先约好的时间到店,不算挑衣服的时间,在店主的服务下,半个小时就能完成汉服的穿戴、盘好头发。客人可以将自己原本的衣服寄存在店内,晚上把汉服还回即可。

赏花季汉服出游成风景,汉服从小众到普及还有多远?
赏花季汉服出游成风景,汉服从小众到普及还有多远?

汉服从小众到普及路还很远

什么是汉服?穿汉服该有哪些礼仪?不同的汉服社团争论不休,迄今很难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最开始,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满族的服装旗袍、马褂即是汉族服装。2002年,陕西网友“华夏血脉”在网上发表了“失落的文明——汉族民族服饰”一帖,引发关注。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推广汉族传统服饰。如今,各地汉服组织越来越多,还有一些明星也经常身着汉服亮相。

严格来说,汉服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10部分,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小衣(内衣)、中衣、大衣三层。

赏花季汉服出游成风景,汉服从小众到普及还有多远?

汉服的流行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呼应。我们不是自嗨、搞复古,汉服爱好者们更多是想以汉服为载体来弘扬传统文化。在汉服社社长看来,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是汉服潮兴起的原因,汉服爱好者也不局限于大学生群体,一些公司里也有相应的组织。

赏花季汉服出游成风景,汉服从小众到普及还有多远?

但是就目前看来,汉服还是个较为小众的圈子,要普及成为中国人的节日盛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