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苦花魚”一定要在“原生態”的環境中才能存活

小時候我在浙江松陽山坑邊長大,看著村裡的捕魚人或釣或叉,帶著滿滿的魚獲回家,羨慕的我們一幫小屁孩子兩眼通紅,可惜輪到我們上陣,又從不見大魚上鉤,倒是小蝦、泥鰍、黃鱔和小王八抓起無數,印象裡最深刻的一種魚,名叫“苦花魚”。


家鄉的“苦花魚”一定要在“原生態”的環境中才能存活


家鄉的“苦花魚”一定要在“原生態”的環境中才能存活


至於這名字的來歷不得而知,相傳是臺灣的一對兄弟,足足吃了三年苦頭才將喜歡棲息于山地溪流的野生高山鯝魚(俗稱苦花魚)移至平原地區養殖。自此成了島內居民深愛的溪魚。


家鄉的“苦花魚”一定要在“原生態”的環境中才能存活


家鄉的“苦花魚”一定要在“原生態”的環境中才能存活


苦花魚嘴小、身長、肉多,多棲於海拔三百到一千公尺的水域,主要以矽藻、蜉蝣的幼蟲或石蠶為食。一年的小魚長不過三四寸,其後的日子越長越慢,五年魚才可生長至三十公分左右,目前記載的記錄,最長也沒超過六十公分。在有陽光的天氣裡,山澗水流湍急的環境中,苦花魚銀白色的身體,一閃一閃的,煞是好看,我們土話叫追魚(諧音)。


家鄉的“苦花魚”一定要在“原生態”的環境中才能存活


家鄉的“苦花魚”一定要在“原生態”的環境中才能存活


家鄉的“苦花魚”一定要在“原生態”的環境中才能存活


這些生活在清澈靜水中的魚很謹慎,因為可以看到岸上的情況它們一般不是吃魚鉤上的東西,這樣的地方很難釣到魚,就算採用最先進的方法,比如在線組、魚鉤、餌料、自身隱蔽等這些方面做足文章,還是很難讓它們大量開口。所以要想釣到苦花是很難的。唯一的方法是讓水變渾濁或者到有水花的地方釣,也就是水不靜的地方,這樣的地方魚很活躍,勤動,而且它們看不到岸上的人,上魚很快。


家鄉的“苦花魚”一定要在“原生態”的環境中才能存活


家鄉的“苦花魚”一定要在“原生態”的環境中才能存活


家鄉的“苦花魚”一定要在“原生態”的環境中才能存活


苦花釣法:小鉤細線,主線0.6,子線0.2,鉤用溪流2-3號,可承受3兩以上苦花拉大彎弓。鉺用水中石頭下的小蟲。至於臺灣釣法用土司在我們這邊沒效果。我的方法是找流水的地方,用小雞飼料在水頭撒幾把下去漂下去,做窩。隔半小時撒一次。餌料拉絲粉加玉米麵。一般都有不錯的漁獲,都是2兩以上水湍急的地方,水花很大,魚就不會那麼謹慎了。最好在發大水水渾時來釣,收穫一定不錯。後來我一直都在這條河的湍急或者有瀑布的地方釣,春季和秋季用蚯蚓,水蟲作釣餌效果也很好!夏季炎熱的時候用素食比較好。


家鄉的“苦花魚”一定要在“原生態”的環境中才能存活


家鄉的“苦花魚”一定要在“原生態”的環境中才能存活


家鄉的“苦花魚”一定要在“原生態”的環境中才能存活


苦花魚一定要在“原生態”環境才能存活,這些年因為環境汙染,這魚很少見了。只能在人跡罕至的山澗小溪裡還能見其蹤影。它生活在一些山上的某汪清泉裡,再次見到這些小魚時,讓人有種想捧在手裡親吻的感覺,十分可愛!


家鄉的“苦花魚”一定要在“原生態”的環境中才能存活


家鄉的“苦花魚”一定要在“原生態”的環境中才能存活


其實經常會忍不住的羨慕它,羨慕它的福氣,羨慕它們逃離了人類的魔抓,想遊就能自由自在的遊,想睡就能安安穩穩的睡,而回頭看看我們的生活,經常被人姬指氣使,飽受惡氣,卻還得考慮明天的出路,而不得不繼續忍受,真是一種悲哀啊!作為高等動物統治地球的人類怎麼還不如一尾魚活的悠閒快樂?你有答案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