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萬億,上市公司8成利潤用來發薪

▷數說年薪◁

●3236家

已披露2018年員工薪酬信息的A股上市公司

●3.75萬億元

3236家上市公司2018年員工薪酬支出總額

●82%

3236家上市公司2018年支付員工薪酬額佔利潤總額的比例

●11.6億元

平均每家上市公司2018年員工薪酬支出總額

●232億元

平均每家上市銀行2018年員工薪酬支出總額,排名行業之首

●39萬元

非銀金融行業2018年人均薪酬支出金額,排名行業之首

●9.96 萬元

農林牧漁2018年人均薪酬支出金額,排名行業之尾

●245 億元

3236 家上市公司2018年支付高管薪酬總額

●758 萬元

平均每家上市公司2018年支付高管薪酬總額

●1.69 億元

方大特鋼2018年為高管支付的薪酬總額,排名上市公司之首

●3170 萬元

方大特鋼2018年董事長年薪支付金額,為目前A股個人年薪最高者



3.7萬億,上市公司8成利潤用來發薪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已近尾聲,已有逾3000家上市公司的年報粉墨登場,高管薪酬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有的上市公司董事長一年賺3170萬元,也有董事長年薪降了近半;有的行業人均年薪近40萬元,也有行業人均年薪不足10萬元。在28個申萬1級行業中,僅有1個行業的高管年薪人均同比出現下降。總體而言,上市公司高管2018年薪酬仍比2017年有所上升。

據Choice數據庫,3236家上市公司正常披露了員工薪酬信息。統計顯示,這3236家上市公司2018年合計支付員工薪酬37546億元,佔利潤總額45608億元的比例為82%;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支付2018年薪酬11.6億元。在2017年,這四個數據分別為33228億元、43295億元、77%和10.3億元。

非銀金融連奪2年人均薪酬行業榜首

據Choice數據庫統計,按照申萬1級行業分類,銀行、採掘、非銀金融、建築裝飾和鋼鐵行業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支付的2018年總薪酬分別為232億元、51億元、43億元、31億元和24億元,分列支出薪酬總額前五位。人均薪酬方面,非銀金融、銀行、房地產、傳媒和建築裝飾行業分列前五位,入選行業及排名均與2017年一致,業內上市公司2018年人均薪酬分別為39萬、38萬、24萬、22萬和19萬;農林牧漁、紡織服裝、輕工製造、有色金屬、家用電器的2018年人均薪酬支出分別為9.96萬元、10.20萬元、10.40萬元、11.20萬元和11.23萬元,分列後五位。

新京報記者梳理後發現,非銀金融行業雖然連續兩年蟬聯人均薪酬的第一位,但在28個申萬1級行業中,卻是唯一人均薪酬同比下降的行業。

數據顯示,非銀行金融行業內上市公司人均薪酬平均值較2017下降0.86%,其餘27個行業均呈上升趨勢。其中,採掘、建築材料、傳媒、鋼鐵及休閒服務分別上漲28.87%、18.65%、18.22%、17.86%和17.03%,分列“漲薪榜”前五大行業。

28個行業內上市公司2018年總薪酬的平均值均有上漲。其中,房地產、商業貿易、醫藥生物、公用事業及電子分列漲幅前五位,分別上漲32.06%、26.32%、20.60%、20.00%和19.75%。上述五大行業,除商業貿易外,行業內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員工總數的漲幅排名也進入前五,分別是房地產、公用事業、汽車、電子和醫藥生物,平均值較2017年分別上漲17.12%、12.71%、9.46%、8.80%和7.50%。

上市公司2018年薪酬支出總體較2017年有所上升。據Choice數據庫顯示, 2018年上述3236家上市公司合計支付員工薪酬37546億元,佔利潤總額45608億元的比例為82%,平均每家上市公司需支付年薪11.6億元。在2017年,這四個數據分別為33228億元、43295億元、77%和10.3億元。

3170萬元,方大特鋼董事長年薪A股最高

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支出也在增加。東方財富Chocie數據庫統計顯示,3236家上市公司在2018年合計支付高管薪酬245億元,佔2018年利潤總額的0.5%,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支付高管薪酬758萬元;這三個數據在2017年分別為224億元、0.5%和696萬元。

進一步梳理後發現,3236家上市公司2018年高管薪酬與利潤總額比例的平均值為14.27%,在剔除兩個極大值信隆健康14736%和博創科技7208%後,該平均值下降為7.50%。其中,嘉麟傑、天目藥業、天業通聯、網達軟件、妙可藍多排名前五,分別為714%、705%、653%、485%和436%。2018年支付高管薪酬最多的5家上市公司分別是方大特鋼、中信證券、綠地控股、邁瑞醫療和泛海控股,分別支付1.69億元、1.28億元、9784萬元、9327萬元和9200萬元。

2018年為董事長支付薪酬最多的5家上市公司分別是方大特鋼、鵬鼎控股、金科股份、藥明康德和邁瑞醫療,分別支付3170萬元、1933萬元、1771萬元、1765萬元和1732萬元。

資料顯示,方大特鋼董事長謝飛鳴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今年50歲,於2017年8月4日開始擔任方大特鋼董事長兼紀委書記。謝飛鳴於2018年獲得稅前報酬總額高達3169.67萬元,佔方大特鋼2018年高管年薪總額的18.8%。在2016年和2017年,謝飛鳴的稅前年薪分別為475.09萬元和203.78萬元。

無獨有偶,方大特鋼的前董事長兼紀委書記鍾崇武,在2016年-2018年的年薪就分別高達676.44萬元、4036.71萬元和4035.1萬元。2018年年報顯示,鍾崇武今年57歲,現為“離任”狀態。

此外,方大特鋼在2018年還給4位在職高管開出了千萬年薪,分別是董事譚兆春1661.74萬元、董事兼黨委書記和工會主席宋瑛1069.84萬元、董事兼副總經理居琪萍1565.52萬元、副總經理陳文2064.58萬元。

2016年-2018年,方大特鋼分別支付高管稅前薪酬2489萬元、9723萬元和1.69億元。同期,方大特鋼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9.24億元、139.45億元和172.86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分別為6.66億元、25.40億元和29.27億元。

方大特鋼主營冶金原燃材料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及其壓延加工產品的製造和銷售,主要產品是螺紋鋼、汽車板簧、彈簧扁鋼、鐵精粉等。目前,江西方大鋼鐵集團、江西汽車板簧有限公司和自然人方威分別持有公司股份36.24%、8.14%和6.43%,分列前三大股東。

方威通過遼寧方大集團實業有限公司間接控股江西方大鋼鐵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後者持有江西汽車板簧 有限公司100%股權,方威為方大特鋼實際控制人。

統計還顯示,A股年薪最高的5位上市公司董秘分別是萬科A的朱旭、國泰君安的喻健、卓郎智能的曾正平、綠地控股的王曉東、萬華化學的李立民,2018年分別獲得稅前薪酬849.2萬元、587.2萬元、565.3萬元、518.0萬元、506.1萬元。

董事長降薪近半,獨董為“薪酬太低”喊冤

並非每家上市公司都能像方大特鋼一樣“出手闊綽”,為高管們開出上千萬高薪。甚至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在2018年為上市公司高管“喊冤”,稱“薪酬太低無法起到激勵作用”。2018年年報顯示,有不少上市公司的百萬年薪董事長2018年年薪大幅縮水,最多的縮水近半。

今年3月28日,建科院(300675)披露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3.97億元和3463萬元,同比上漲3.97%和1.89%。

雖然公司經營業績在上漲,但董監高的年薪卻連續第2年下降。資料顯示,主營城市規劃、EPC及項目全過程管理等業務的建科院,於2017年7月登陸創業板交易,實際控制人為深圳市國資委。2014年-2016年,建科院董監高的年薪總額一直在上漲,分別為512.16萬元、645.38萬元和841.61萬元,分別佔各期利潤總額比例的19.17%、23.5%和23.77%,並於2016年達到巔峰。

但其董監高的年薪總額在2017年和2018年連續下降,分別為685.48萬元和491.33萬元,分別佔利潤總額比例的16.8%和12.6%。其中,董事長葉青的2018年年薪從113.62萬元降至59.46萬元,總經理陳澤廣的年薪從104.63萬元降至56.3萬元,降幅分別為47.7%和46.2%。

2018年12月10日,建科院曾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董監高2018年薪酬與考核方案,當時獨立董事鄭學定投了“棄權票”。鄭學定認為,建科院給出的董監高薪酬總額與同類上市公司相比偏低,無法起到對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激勵作用,對公司的發展不利。

截至2018年末,建科院共有股東18404戶,深圳市遠致投資、深圳市建科投資和中關村發展集團分別持股42.86%、11.25%和7.50%,分列公司前三大股東,其中,深圳市國資委100%持股遠致投資,是建科院的實際控制人。

新京報記者 肖瑋 編輯 汪世軍 校對 張彥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