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達人」跌落神壇 上市公司「不務正業」食苦果

受到今年以來A股市場震盪下行的影響,往年依靠證券投資“副業”扮靚財務報表的“炒股達人”們紛紛跌落神壇。從上市公司2018年中報披露情況來看,諸多上市公司折戟證券投資,甚至個別上市公司主業盈利還填不上炒股虧損的巨大“窟窿”。

炒股虧損案例頻現

隨著中報業績的披露,上市公司“炒股”虧損的案例漸次浮出水面。截至8月2日,虧損額最大的當屬上海萊士。

根據上海萊士披露的業績快報,公司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9.61億元,同比增長10.77%;扣非淨利潤3.05億元,同比增長約12.30%。但因證券投資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投資收益合計為-13.78億元,導致淨利潤產生虧損8.55億元。

之所以造成如此鉅額虧損,源於上海萊士大手筆認購了多個信託計劃的劣後級份額。根據此前公告,2017年3月、11月,上海萊士先後動用3.33億元、1.80億元認購了廈門國際信託的金雞報曉3號劣後級份額、陝國投的持盈79號劣後級份額。這兩個信託計劃的資金最終用於購買興源環境股票。今年2-7月,興源環境在停牌前後股價遭遇11個跌停,上海萊士多次追加補倉資金後無力挽回,最終於7月13日提前終止這兩個信託計劃,兩項投資實際虧損高達8.34億元。

由於今年以來A股市場整體表現不佳,今年上半年爆出炒股虧損的上市公司數目不在少數。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日已正式披露中報的上市公司中,共有23家公司直接參與了證券投資,其中不少均遭遇虧損。

考慮到市場調整尚未結束,而此前的投資標的也未完全變現,一些上市公司提示,需要注意下半年的風險。弘業股份表示,因二級市場股價波動頻繁,對2018年度的影響尚存在不確定性,下半年公司將進一步強化投資研究及風險控制。

“不務正業”亂象引擔憂

一直以來,上市公司炒股、買房、買理財等“不務正業”行為屢被詬病。Wind數據顯示,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中,共有465家公司披露了證券投資情況,投資標的不止包括A股,還包括新三板、金融債、國債、貨幣基金、可轉債、企業債等。今年以來,多家上市公司審議通過關於開展證券投資業務的議案。

市場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提出開展證券投資業務時,通常會表明“在不影響正常經營及風險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使用自有閒置資金進行證券投資,以提高公司的資金使用效率,增加資金收益”。初衷無可非議,但在實際運作中,罔顧風險的押注型投資並不鮮見,上市公司制定的證券投資內控制度也往往形同虛設。

在對上海萊士發出的關注函中,深交所就要求公司董事會說明證券投資的內部審批流程是否合法合規,內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運行。

同時,市場上也不乏個別主業不振、熱衷於證券投資來博取盈利的上市公司,這些公司在牛市時可以粉飾財務報表,但在市場調整時就會顯現更大的財務危機。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如果上市公司投資於產業鏈具有上下游關係、能夠產生戰略協同效應的標的,自然無可厚非;但如果沉迷於炒股賺快錢,過度參與和主業無關的投資,就很可能有損核心業務的競爭力。同時,股市起起伏伏也會造成上市公司業績的大起大落,導致股市波動風險被進一步放大。

與上市公司炒股常被同時提及的還包括上市公司熱衷炒房。數據顯示,超過千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引發了市場對於炒房佔據上市公司資源、影響主業核心競爭力的擔憂。財經觀察人士朱邦凌認為,上市公司投資風險已經成為“灰犀牛”之一。上市公司炒房炒股、投資理財產品的規模不在少數。隨著市場去槓桿的推進,上市公司的財務投資風險也被暴露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