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懶粵語為什麼叫“偷雞”而不叫偷鵝偷鴨?

偷懶粵語為什麼叫“偷雞”而不叫偷鵝偷鴨?

偷懶粵語為什麼叫“偷雞”而不叫偷鵝偷鴨?

粵語裡有許多生動傳神的詞語,有些好理解,有些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如"靜雞雞",還有粵語裡的"偷雞",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偷雞摸狗,而是指那些偷懶的行為。那麼,為什麼"偷懶"會說成"偷雞"呢?

先來看看儒家經典裡的一個故事:孔子的弟子見一個老頭抱著甕去汲水,弟子好心告訴他,用桔槔這種機械可以省力。老頭說:"我知道有這種投機取巧的東西,我就是不用,用投機取巧的東西就會有投機取巧的心"。孔子稱讚說老頭是賢人。

投機取巧,指利用時機和巧妙方法謀取個人私利,也指不願下苦功夫,憑小聰明僥倖取得成功。指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私利。也指靠小聰明佔便宜。

哪些詐病不上班、逃學的人,就是耍小聰明,投機取巧的人。粵語中的"機"與"雞"諧音,所以,把改裝的機動小三輪叫"三腳雞"",勾機叫"勾雞"、無牌黑車叫"野雞",自然就把投機取巧的"投機",說成"偷雞"了。(聶巨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