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有支重症救治“蛟龍突擊隊”

丹江口市患者重症肺炎、嚴重呼吸衰竭、瀕臨死亡,十堰市人民醫院移動ECMO專家團隊凌晨馳援。九天日夜持續守護,患者轉危為安,出院時送匾致謝——

十堰有支重症救治“蛟龍突擊隊”

“如果不是十堰人醫急危重症救治團隊的及時救治,我們家可能人財兩空……”4月21日,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門口,即將出院的丹江口65歲患者譚某,將一塊寫有“大醫精誠德藝雙馨”的銅匾送到醫生手上,引起了一陣轟動。

牌匾的背後,是有著急危重症救治“蛟龍突擊隊”之稱十堰市人民醫院移動ECMO技術團隊凌晨馳援,九天九夜持續守護、全力救治,助患者“起死回生”、轉危為安的感人故事。

十堰有支重症救治“蛟龍突擊隊”

圖為患者送牌匾


危在旦夕,市人醫專家緊急馳援丹江

3月28日,今年65歲、家住丹江口市的譚某,因連續5日咳嗽、咳痰、發熱,遂來到丹江口市當地醫院,進行抗感染等治療。沒想到治療過程中,患者病情每況愈下。

30日下午,譚某出現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下降,進行吸氧處理後,效果依然不明顯,且呈加重趨勢。次日零時,醫院將患者轉入重症醫學科行機械通氣,在吸入純氧的情況下,血氧飽和度徘徊60%-88%之間。

此時,譚某的病情已經發展為重症肺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由於當地醫院條件有限,雖然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但患者病情仍在持續惡化。

為確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救治,31日17時許,當地醫院專家會診討論、與家屬溝通後,緊急聯繫十堰市人民醫院醫務部主任兼急危重症中心主任劉傑博士尋求支持。19時40分許,劉傑迅速組織十堰市人民醫院相關科室會診,併火速派專家前往支援。

當晚21:30,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黃光慶、呼吸內科醫師張立波兩位專家抵達當地醫院。此時譚某已經神志不清,全身紫紺、呼吸窘迫,生命危在旦夕。經診斷,患者為重症肺炎、膿毒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

連夜轉運,移動ECMO技術顯神威

十堰有支重症救治“蛟龍突擊隊”

圖為搶救現場

由於患者長時間缺氧狀態,會患者對腦、心、腎等重要臟器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如果繼續使用之前治療方法,死亡率接近100%。時間就是生命,兩位專家建議馬上對患者啟用ECMO(人工肺)技術,待病情稍穩定後轉入我院繼續治療。

4月1日凌晨,市人民醫院ECMO核心技術團隊攜帶專業ECMO儀器設備及兩臺救護車前往丹江口市。凌晨2時,在全體醫護人員配合下,ECMO上機順利運轉。之後,譚某呼吸逐漸平穩,面色紅潤、血壓穩定,血氧飽和度明顯提高到94%,在場的所有人不禁都鬆了一口氣。

2:30,救護車從丹江口市出發。考慮到轉運途中的電源、氣源,ECMO機器的運轉,氣道的管理,呼吸機的應用,鎮靜鎮痛藥物的應用,血壓的監測,靜脈藥物的使用......這一切都不能出錯,9名ECMO小組成員,目不轉睛地盯著各種儀器、設備和救命管道,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隨時調整儀器參數,全力保障患者轉運途中的安全。

與此同時,市人民醫院急危重症中心已做好迎接病人的準備,開通綠色轉診通道,準備床單,做好消毒和儀器設備準備工作,救治小組人員也已到位待命……3:30,安全抵達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ICU)。

ICU住院期間,在市人醫重症醫學科ECMO團隊成員日夜守護患者。從ECMO並聯CRRT、俯臥位通氣、傷口換藥、抗凝、鎮靜鎮痛……經過9天的日夜守護和精心救治,4月9日17:30,成功撤下ECMO。

成功救治,患者送上銅匾致謝

然而,由於患者有著長期飲酒史,治療期間出現酒精戒斷引起的譫妄,無法配合治療,且氣道分泌物較多。4月10日,醫生有對其進行氣管切開術、繼續鎮靜、恢復晝夜節律、心理護理、肢體康復等治療。

工夫不負有心。3天后,該患者譫妄症狀消失,可經口進食。撤下呼吸機,轉入呼吸內科治療幾日後,身體各項功能恢復正常。4月21日,大病痊癒出院當天,坐在輪椅上的譚某親手將一塊寫有“大醫精誠德藝雙馨”的銅匾送到醫護人員手中。“我一定要親自把這塊匾親自送到急危重症中心-重症醫學科專家手術,感謝他們多日來對我的精心救治。”譚某說。

中國海軍特種部隊蛟龍突擊隊,被稱為“海上蛟龍,陸地猛虎,空中雄鷹,反恐精英”,有著“尖刀中的尖刀”之美譽。而十堰市人民醫院急危重症中心作為十堰醫療界的“蛟龍突擊隊”,綜合實力雄厚、在全市歷次重大急危重症搶救中屢立戰功。2016年以來,市人民醫院,率先在鄂西北地區率先獨立開展體外膜肺氧合技術(ECMO)、體外循環心肺復甦術(ECPR)等多項國際先進技術,順利救治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重症肺炎等患者20餘例。早在2018年9月,就該院就成功轉運來自谷城的一名呼吸心跳驟停的學生,並在救護車上行ECMO技術。(韓玉硯 周玉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