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为什么孙悟空不直接用金箍棒伸长送唐僧去西天取经?

轶闻杂货铺


怎么会有这个问题呢?看到这个问题的提问我都想笑了。

  •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传说的故事,也给现实中带来很多的启发和借鉴,如果单纯就孙悟空伸金箍棒助唐僧的话那哪里还能有后续的故事?

  • 本身就是要身负使命经过劫难才能后达到目的,佛的境界怎么能够一下就能够参透,那还要什么念经坐禅。

  • 思想上要告诉我们什么事都要有个过程,坚持信念,努力突破才能够成功!
  • 如果简单的就到了西天取到真经那这个经一定不是什么好经,就过于轻薄。


现实也是如此,没有经过磨难也是不能够成功的,所以那是不可能的。


欢迎加入评论。


久绊离歌


题主的问题还是蛮有趣的,很大胆的假设。其实,孙悟空用筋斗云送唐僧貌似更快、更安全些。

言归正传,重新拆解下题主的问题,题主应该想问,西天取经为什么不用最简单、直接的办法,用法力神通去取,或者如来派人直接送来,短平快。那就借着这个重组的问题,聊聊取经的那些事。

取经的发起人:如来佛祖

佛祖告诉观音,南赡部洲贪杀众生,没有大乘佛法,依靠小乘佛法教化不了民众,也无法给亡灵超度,让观音去中土找个取经人。



可实际情况了,佛祖说了谎,唐僧行到了两界山,快出了南赡部洲也没怎么遇到妖魔鬼怪,大唐管辖的境内还是太平的很,反而在西牛贺洲尽是妖魔和杀戮,越靠近灵山,妖魔越多。

所谓的小乘佛法不能超度往生,也同样是谎话,唐僧不就给人做过超度吗,对方走的还很安详,明明还没有学到大乘佛法。

最后取到的所谓大乘佛法也是缺斤短两。

佛祖为什么撒谎,所谓的西天取经,本质上更像西行地推,取经人就是代言人,一路上的斩妖除魔其实是在为佛教做推广,增加佛教信众。(《西游记》是批判性小说,不能只看表面,暗藏玄机)所以不能简单粗暴,失去了地推的意义。

取经的助攻:唐太宗(魏征、袁守诚、泾河龙王)、观音


大家都知道泾河龙王因为和袁守诚的下雨赌局,要被斩首(赌局本身就很蹊跷,像是被提前设计好的),又经过袁守诚指点,找到唐太宗,让他拖住负责行刑的魏征,结果还是被魏征做梦砍了脑袋。



化成了厉鬼的龙王,要找唐太宗索命,可吓坏了唐太宗,又去地府溜达了一圈,见到了地狱的恐怖景象,因他而死的不少亡魂,简直吓破了胆,被恐吓了的感觉。受到地府阎王的指点,后来果然搞了个水陆法会。

化成老僧的观音,又是卖袈裟,又是水陆法会上提出了“大乘佛法”的概念,尤其说明了小乘佛法不能超度亡灵,给唐太宗又是一个暴击。

唐太宗力挺取经,都是被吓出来的。

取经执行人:唐僧师徒


唐僧在水陆法会上表现出众,菩萨便将袈裟、锡杖送于太宗,转赠予唐僧。



这边刚收了大礼,那边菩萨就说要选取经人取大乘佛法,太宗也在这看着,唐僧没办法,只能说“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

孙悟空,不去取经,那就接着在五指山下待着。

猪八戒,天庭回不去了,佛界没准也是个出路,还能插科打诨下。

沙悟净,基本上唯一出路,否则还得受万箭穿心之苦。

小白龙,不去取经,得斩首。

这凑齐的取经队伍实在处境不易。

取经这一路上确实也不消停,为佛教的地推做出了突出贡献,不同国度、地区,做了很好的事件营销。

个人观点,欢迎一起探讨,聊一聊不一样的《西游记》


江湖刘行者


我想你是没有读过原文吧

我把孙悟空和猪八戒在流沙河争执怎么渡河的对话给你贴一下看看,孙悟空说他过河易如反掌,猪八戒就让他背着师父过河去,然后两人开始说了这些缘由。

“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这驾云的,怎称得起?须是你的觔斗方可。”行者道:“我的觔斗,好道也是驾云,只是去的有远近些儿。你是驮不动,我却如何驮得动?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象这泼魔毒怪,使摄法,弄风头,却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带得空中而去。象那样法儿,老孙也会使会弄。还有那隐身法、缩地法,老孙件件皆知。 但只是师父要穷历异邦,不能彀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

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那呆子闻言,喏喏听受。


看了这些你应该就知道了,若是真如问题想的那么简单就不会有这么精彩的故事传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