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身边的3个故事,给了我最意想不到的答案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身边的3个故事,给了我最意想不到的答案

古往今来,不同的时代对于教育,都有不同的理解。

那么,教育的本质,究竟什么呢?

在分享我的理解之前,我想先讲三个小故事。这三个故事都发生在我的身边,或者暖暖的身上。也正是这一件件的小事,让我越发明晰的看清,教育的本质,对于我们而言最现实的意义。

1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我的一个姐妹。

这个姐妹是我多年的好友,人长的漂亮,也非常优秀,从小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就开玩笑说:“你的存在就是专门为了给别人压力的。”

有多优秀呢?本科北大毕业以后,拿了全奖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直读到博士。博士毕业,在华尔街的国际投行工作。即便是从我们的世俗眼光看,也是一毕业就实现了年薪百万的那种。

有多漂亮呢?至少在我看来,那种知性的美,是惊为天人的。在美国读书期间,她还和同学一起,参加了在美华人的选美大赛,结果一不小心,拿了个亚军。

也是在华尔街工作期间,她认识了她现在的老公,她的同事,同样的华尔街青年才俊。当我们所有人都认为她爱情事业双丰收,就是人生巅峰的现实版本的时候。她辞职了,回家当了个全职妈妈。

因为她的大儿子Joshua跟暖暖差不多大,所以我上个月去美国的时候,专门去了她家做客,也去看看人家美国家庭都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但现实却让我惊讶,跟很多人之前想的美国文化教育的极大自由化不同,她对Joshua的教育,严格得近乎严苛。每天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她都给他安排了很多的课外练习,包括体能、科学、艺术、编程等各个方面。

我问她,你跟你老公都这么优秀,挣的钱几乎一辈子花不完了,而且各种社会资源都那么好。Joshua即便不需要这么累,就像个正常的孩子那样长大,也能有很好的前途和未来。

她对我说,“这不一样。”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身边的3个故事,给了我最意想不到的答案
“我希望Joshua能通过童年时期的各种见识、各种历练,去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热爱和梦想。在他未来长大之后,我希望他能成为自己内心希望成为的那个人,而不是我希望他成为的那个人。我希望他有权利,去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所选择。就像我,我辞职做全职妈妈,不是因为我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生存,被迫的选择。而是我主动选择的人生,因为我觉得对我来讲,让我的两个孩子,成为真正有价值、有选择的人,这项事业,比我之前的事业,对我来讲更加重要。如果有一天,他们不再需要我,到了我退出的时候,我也随时可以重返职场,找到自己的位置。”

她的话,我深以为然。

很多人都喜欢国外的教育模式,他们认为相比中国的应试教育,欧美国家的教育环境要宽松、自由和简单许多,孩子能被尊重,拥有一个轻松、快乐,又被极大尊重的童年。

这的确是欧美教育的表象,但这却不是教育的本质。

真正的尊重,不是肯定孩子的一切要求,从不说不。

而是在他们积累了足够丰富的学识和认知,能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时,尊重他们的主动选择。

最不利于保护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就是你眼看着他们迎着优秀侧身走过选择不作为,以及在困难面前轻易地放弃努力。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身边的3个故事,给了我最意想不到的答案

教育的本质,也从来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怎么样优秀的人。

教育的本质,是在孩子们还对一切未知拥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时候,给他们提供足够好的教育资源,带他们去看遍更多的可能,让他们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知中,找到真正热爱、愿意为之付出长久努力的人生状态。

只有这样,他们未来的人生,才能拥有主动的选择权。

2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暖暖的。

从去年开始,在她自己的强烈要求下,5岁的暖暖开始学钢琴。刚开始她想学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带她清华大礼堂听了一场青少年的钢琴演奏比赛。

那些比她大一点的孩子们坐在钢琴前面,指尖飞扬,弹奏出一曲曲悠扬动听的钢琴曲的样子,让暖暖异常着迷。

回来之后,她就经常在餐桌的桌沿边用两只小手假装弹琴。她跟我说,“妈妈,我也想像姐姐们那样弹钢琴,感觉她们好漂亮,像个公主。”

我答应了她,送她去Louise钢琴中心开始系统的练习。

但凡学过钢琴的人,或者家里有人学钢琴的都知道,学琴是一个很苦的过程,很难坚持。暖暖也不例外。当真正开始进入专业训练之后,曾经的好奇、崇拜,都被日常练习的枯燥、乏味和挫败感所替代。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身边的3个故事,给了我最意想不到的答案

学到第六个月的时候,有一天,她一个人坐在家里练了半小时之后,暖暖突然跟我说,“练琴太累了,妈妈,我不想学了!”

虽然这是我意料之中总有一天会发生的事情,但来得如此之快,还是让我有点惊讶。

我问她,“你这是说的气话,还是你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她愣了一下,说:“我不知道,我就觉得好累,而且感觉练了也没有进步啊!”

我找出她第一次上钢琴课的时候我给她录的视频,跟她一起看。那时候的她,还刚刚在学指法,只弹音阶,还经常弹错音,弹跳音。

她说,“哇,那时候我怎么弹得那么差。”

我跟她说,“对啊,只是你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你现在已经比刚开始学的时候进步了特别多。如果你现在真的经过深思熟虑想要放弃的话,妈妈也不会怪你。

但是你放弃了,以后就再也不许摸琴了。你自己想想,以后跟你一起练琴的小朋友坐在台上演奏的时候,你只能坐在台下做听众给他们鼓掌。那时候你会不会后悔?”

她歪着脑袋想了想,说,“那,要不我再坚持一下?”

我说,“那好啊,但妈妈希望,你做了坚持这个决定,就要全力以赴,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要做到最好,可以做到吗?”

她噘了噘嘴,没有回我。

前几天,她们钢琴学校举办了新年汇报演出,她表演了钢琴独奏的节目。她穿着白色的纱裙,坐在三角钢琴前面,手指轻轻落下,弹奏了一曲《A大调奏鸣曲》。

一曲弹奏完,下面的同学和家长都报以热烈的鼓掌。她给台下鞠了一躬,满脸自信而开心的笑容。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身边的3个故事,给了我最意想不到的答案

△暖暖钢琴表演

我问她,“开心吗?”

暖暖说:“妈妈,我好开心啊!我觉得这比你给我买了一整套迪士尼的乐高积木还要高兴!”

我亲了她,心里盘算着,等她过生日的时候,要真的送她一整套迪士尼的乐高积木。

很多人以为,教育的本质,就是遵从孩子的内心,因材施教,快乐教育。可是,一切以无原则的快乐为导向的教育,都会在孩子进入学龄期以后,面对一个强大的悖论。

有谁说过,学习的过程一定必须是永远快乐的?做任何一件事,即使是玩游戏,在浅尝辄止的时候,都是快乐的。但只要想往在专业和极致的方向迈出一小步,就会立刻脱离舒适区,进入一个痛苦的反转。

就跟暖暖学钢琴一样,刚开始因为快乐开始,而想要达到优秀,必然要经历痛苦。

没有哪一种成就的获得,不需要经历苦的淬炼;没有哪一种辉煌的背后,不需要付出长期而持久的努力。

真正的成功之路,从来不会是别人早已准备好了鲜花、红毯和掌声,我们只是碰巧走上去就好。如果成就唾手可得,理想轻松成真,那最终赢的凭什么是我们?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身边的3个故事,给了我最意想不到的答案

而我们教育的本质,是用心去发现和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尽己所能,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让他学会如何有效的面对、处理经历的困难,如何以快乐、有趣的方式去学习。

而孩子,则在一次次挑战未知、克服局限、得到回馈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目标所在,体验到那种更高层次的,谓之“成就感”的快乐。

3

2017年10月,我跟几个朋友一起,去攀登了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山。前后历经5天,经历各种高反、严寒、体能耗尽,终于在第六天的凌晨5点45分登顶。

而带我们登山的领队,是曾经带王石攀登珠峰的教练孙斌。之前我还在北大上学的时候,他就在北大做过专题演讲——《普通人的珠峰》。在他30多岁的时候,就多次完成了7+2的极限终极目标(所谓7+2,就是登顶七大洲的最高峰,以及徒步到达南北极点)。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身边的3个故事,给了我最意想不到的答案

△孙斌徒步穿越雪原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这样的人,一定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运动狂,只会登山胸无点墨。这样的人,不说学霸,更应该是一个会因为户外,浪费了学习时间,没有太多文化知识的人。

当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跟他聊起他的背景,让我咂舌。

跟我们想的那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运动狂不同,他其实是个江南才子。生于浙江临安,在高考的竞争中,1996年即以高分考入了北京大学化学系,甚至连体育特长生都算不上。

进入北大之后,他加入了山鹰社,才发现了自己对登山的热爱。于是,他以优秀毕业生从北大毕业的同时,还在上学期间,就登顶了好几座6000米以上的雪山。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身边的3个故事,给了我最意想不到的答案

我觉得很多人对名校的学生有一种误解。

一方面,他们渴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考上名校。并把名校和高分,成为教育的终极追求。

而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头脑中,对名校的学生,有一个深深的标签。他们一定是高分低能的,一定是没有生活情趣的,没有业余爱好的,每天往返于两点一线,头脑里只有两个字:“做题”。

可真正当我进入北大校园,每天跟他们朝夕相处以后才明白。这些认知,都是彻头彻尾的误解。

正如我的登山领队孙斌的登山之举,这并不是他从小就接受过的专业训练。能在短时间内就把这些都玩得有模有样、做得出众出彩的原因,我认为更多来自于他们从小到大所经历的教育和锤炼。

大部分名校的学生,他们拥有在一个目标之下,对自己高度负责的积极态度;在曾经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总结出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早起晚睡、苦苦坚持的过程中,磨练出坚强的意志……这些,并不会随着每一次考试的结束而结束,反而会成为让你受益终身的本能。

而我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很多大公司会倾向于招聘名校的毕业生。

因为他们坚信,这些学生在面对学习的时候,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攀登学术的高峰,所以也会用同样的坚毅、灵活、勇敢、不轻言放弃,去面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

在过去的40年里,对我们而言,高考是具有决定一个人人生走向的作用的。可时至今日,对大多数人来说,高考都决定不了什么。真正决定我们孩子命运的,是进入社会时所习得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所以,教育的本质,从来都不是让我们的孩子,把追求高分和名校作为唯一的目的。教育的真正本质,是影响孩子的人生态度,以及他们与世界的联结高度。

4

这些年,我写了很多关于英语、数学和科学启蒙教育的心得。但这些其实无非都是学术的层面,也不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核心,其实是在于家庭的引导,在于父母的格局,在于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面对逆境的处理态度,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孩子。

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真要用一句话来阐释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