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救下11個輕生的人!古鎮這位火海里的“拼命三郎”,你認識他嗎?

前不久

當朋友圈滿屏刷著

「4月,請對我好一點」的時候

在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境內

有這樣一群人

已經再也感受不到

「最美人間四月天」了

6年救下11个轻生的人!古镇这位火海里的“拼命三郎”,你认识他吗?

3月30日

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發生森林火災

導致30名撲火隊員遇難

逆火而行的消防員

是現實生活中的超級英雄

只要危險出現

他們一定出現在你我左右

燈都君下面想跟大家說一下

古鎮消防大隊古鎮中隊裡

這位逆行者

......

6年救下11个轻生的人!古镇这位火海里的“拼命三郎”,你认识他吗?

枕戈待旦

值守在應急救援和火災防控的一線

為挽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

消防員廖孟星

6年來 出入火災現場數百次

他是

火災救援現場的“拼命三郎”

6年救下11个轻生的人!古镇这位火海里的“拼命三郎”,你认识他吗?

消防員廖孟星一下子跳過護欄,抱住輕生的女子,身上僅繫了條保護繩,橋底下是堅硬的水泥地,一旦摔下去,後果不堪設想;同去救援的譚湘傑每次回憶起這一救援場景時,仍記得心提到嗓子眼的感覺。在他的眼裡,班長廖孟星每到救援現場,就成了拼命三郎。廖孟星17歲入伍,成為古鎮消防大隊古鎮中隊一名消防員,6年來成功救下11個輕生的人,還出入火災現場數百次,時刻牢記“把搶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

6年救下11个轻生的人!古镇这位火海里的“拼命三郎”,你认识他吗?

救人時來不及考慮自己

廖孟星今年23歲,超一米八的大高個,皮膚黝黑而結實,坐下來聊天時,腰板依然挺得直直的。“過年回家,同學聚會拍了張照片,大家的評論還讓我有些不好意思。”他翻出照片來,中間最高那個是他,也是唯一腰板挺得筆直的一個,6年的歷練,確實讓他在照片中“脫穎而出”。

如今上網搜索他的名字,仍有他去年救人的報道。古鎮與江門交界有座外海大橋,大橋底下水流湍急,人跳下去,凶多吉少。去年的一天,有群眾打來電話,說有人要跳橋。中隊馬上出動了兩輛消防車,廖孟星和譚湘傑也在其中,譚湘傑負責拍攝。帶了下水救援的裝備趕到現場時,才發現信息有誤,女子所站圍欄離下面不是水面,而是公園的水泥地,水泥地上有石凳、花基,根本鋪不了氣墊,橋上和橋下距離又很高,人掉下去,肯定死路一條了。譚湘傑回憶說,這時他看到班長廖孟星在腰上綁了條安全繩,就走去跟女子溝通。

當天的場景,廖孟星記得清楚。他一腳跨出了圍欄,身子探過去,試圖再跟女子溝通:“你喝口水,我們來聊聊天好不好。”。女子卻沒有看他,只說你們不用理我,隨後就開始撕開繃帶,露出割腕的傷口來,接著就往下扔挎包、鞋子,把手機也扔下橋去了。看到這一幕,廖孟星知道女子已經要放棄生命了,腦子裡想著對策。女子突然反過身來,反手抓住圍欄,隨後手指逐個鬆開,眼看就要掉下去了!他來不及細想了,趕緊給戰友們使了個眼色,另一隻腳本能猛跨出去,整個人懸空站著,緊緊夾住了正要跳下的女子,用身體作為最後的“擋板”。這時,女子卻也拼出渾身勁,想要掙脫他繼續往底下跳,廖孟星只好死命撐住。“我當時真怕萬一我護不住她,就前功盡棄一起掉下去了。”廖孟星說。

正在拍攝的譚湘傑被廖孟星突然的舉動嚇壞了,他又焦急又擔心,僅僅一條安全繩護身,如果廖孟星撐不住掉下去了,下面就是水泥地,凶多吉少。他連手中的攝像機不由自主放了下來都沒有察覺到,他心裡為親密的戰友捏了一把汗。

女子放棄掙扎輕生後,廖孟星才示意同伴將她救上橋去,已等候一旁的救護車很快將女子接走。筋疲力盡的他聽到附近的群眾都在拍手叫好,這讓他內心充滿自豪感。當晚他跨過圍欄後,雙腳踩住的是一根直徑只有十來公分的排水管。“有一些後怕,萬一站不住,後果不堪設想。但救人的時候,腦袋裡只想著救人,顧不及那麼多了。”廖孟星說。

6年救下11个轻生的人!古镇这位火海里的“拼命三郎”,你认识他吗?

身上新舊傷痕見證成長

在消防隊員譚湘傑的眼裡,廖孟星在救援現場就是“拼命三郎”。有一次,一座兩層樓的屋子著火,二樓還有煤氣罐放著,進入火場時溫度已經特別高,人進去五六分鐘,身上就快被烤乾,需要出來淋水再進去,人進去三四次已經受不了,需要休整一下,他看到廖孟星出來沖水後,又一次次進入火場,連軸轉。“救援時他一直是這種拼命三郎的狀態。平時他作為班長帶我們訓練時,又具備豐富的救援技能,在我們中隊是頂尖的能手,經常毫無保留傳授給我們,還代表我們隊去參加訓練和比賽,得過先進個人等嘉獎。”

現在有著豐富技能和經驗的廖孟星,是靠著一點點的努力成長的。他第一次踏入火場時,廠房裡濃煙滾滾,濃密得像一堵灰色的牆,一米開外都看不清,辨別不了方向,燈具配件燃燒起來溫度很高,戴上呼吸面罩後,只能聽到火燒到一些物質後噼啪爆炸聲和水槍的嘩嘩聲,他拼命用意志力把害怕壓下去,直到跟著班長走,逐漸看到了遠處的火光,那是他們要尋找的起火點。這時,他開始專注救火,平時操練的看似重複而枯燥的滅火操,變得用處特別大;所有的緊張感被拋到了腦後,班長帶領著大家撲滅了火點,帶著他們一起走出了廠房。那一刻起,他懂得了每天看似枯燥的重複訓練的意義,也更加專注專業技能的學習。第二年,他報名參加了副班長培訓班。“那時候起,我就想成為像我們班長那樣的人。”這些訓練幫助他成長,也讓他變得更為專業和鎮定。“有一次,在火場中,我的面具出了些問題,泡沫滲了進去,我眼睛有些看不見了,我順著水聲摸到了水帶,順著水帶走出了火場。”他平靜地說道。

救援時身上留下痕跡,見證了他們的成長。粘在皮膚上的碳灰常常要洗幾天,而燙傷和割傷更是家常便飯。“你看我手臂這裡、這裡和腿上這裡、這裡,”他一下子指出了好幾處地方來。深一些的疤痕,要癒合幾年。“我小腿肚上這個印痕,原來是一條傷疤,剛開始就跟縫了針一樣,又硬又難看,拿祛疤的藥反覆塗,現在已經好很多了。”作為一名年輕人,他們也是愛美的,但什麼是美,從他們自豪地描述越來越黝黑的皮膚和身上傷疤的語氣中,答案一目瞭然。

逆火而行的英雄啊

衝鋒的意志像泰山屹立威嚴高聳

滿腔的熱血如長江嘶鳴奔騰洶湧

相比6年前

抱著學本領的心態入伍

如今對於廖孟星

這份職業更是一種使命

一份責任,一種自豪!

6年救下11个轻生的人!古镇这位火海里的“拼命三郎”,你认识他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