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是東南亞的?我們和馬來西亞企業家聊了聊中國


未來是東南亞的?我們和馬來西亞企業家聊了聊中國


最近有種說法,未來20年,故事屬於東南亞。當全球經濟的增長驅動引擎正在轉向消費市場火熱的東南亞。長江商學院聚集了數位馬來西亞知名企業家,我們一起聊了聊他們對中國市場以及中國企業的看法。


張渂華(Chuang Von Fah)是馬來西亞甜家豐有限公司(Dessert Captain Sdn Bhd)CEO,公司擁有馬來西亞家喻戶曉的特色甜品品牌“檳榔律馳名潮州煎蕊”。

張渂華是家族第三代,在他的領導下,這家有80年曆史的甜品店已經從街邊小攤發展成為擁有30家分店的連鎖品牌。

下一步,張渂華想要帶領公司走出馬來西亞,中國無疑是他最感興趣的市場。

3月中旬,他加入馬來西亞零售和餐飲業生產力促進中心主席(CHAIRMAN OF NEXUS PRODUCTIVITY RETAIL AND F&B)拿督林安忠(DATO’ BRUCE LIM AUN CHOONG)帶領的企業家團隊,到長江商學院進行了一個為期三天半的學習。

除了張渂華這樣的傳統食品企業,加入這個企業家學習團的還有馬來西亞最炙手可熱的O2O平臺Fave Asia創始人梁友仁、吉隆坡塔360旋轉餐廳(360 Atmosphere)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拿督邱星超 (Dato’Ringo Kaw) 等一共29位馬來西亞企業家。

之所以選擇帶領大家來到長江商學院,此次長江之行的促成者拿督林安忠說:“中國企業以及中國經濟已經令世界刮目相看,今天的馬來西亞彷佛就是昨天的中國,我希望馬來西亞企業能夠從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過往經驗中獲益。

未來是東南亞的?我們和馬來西亞企業家聊了聊中國

馬來西亞代表團在長江商學院學習


長江擁有強大的校友網絡和豐富的商業資源,在長江瞭解的商業和中國非常不同,長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企業家直接對話的機會。”

馬來西亞企業界對中國市場以及中國經驗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東盟”——這個全球經濟增長亮點區域的勃勃生機。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穩健增長,東盟已經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之於中國,意義更為重大。

馬來西亞作為東盟創始成員國之一,中國與馬來西亞經貿往來可以看作是中國與東盟的縮影。

從2009年開始,中國已經連續10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伙伴。放眼全球,在中美貿易摩擦等大背景下,東盟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之一。

投資東盟也成為中國企業踏出國門、謀求全球化發展的難得機遇。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東盟勢必將成為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的前沿陣地。

向中國企業學什麼?

梁友仁(JOEL NEOH EU-JIN)是FAVE ASIA公司創始人,他幾乎每年都會來中國,觀察中國市場互聯網領域的最新應用。

兩年前他來中國發現移動支付已經無處不在,有些餐館甚至不再接受現金,回到馬來西亞後,梁友仁將自己創業公司FAVE ASIA平臺上提供的服務從優惠券拓展到手機支付,中國市場讓他看到了未來趨勢。

梁友仁是馬來西亞最炙手可熱的互聯網創業者之一,熱衷於通過科技改善亞洲數百萬消費者的生活。他曾參與創辦了馬來西亞Groupon,負責開拓馬來西亞及亞太市場,由於在科技改變生活領域的傑出成就,梁友仁曾獲得安永年度企業家獎,並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全球青年領袖。

FAVE ASIA是一家類似大眾點評、美團的O2O平臺。在梁友仁看來,中國企業在金融科技、移動支付以及電子商務等領域的科技創新世界領先,

“我們從中國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們團隊中專門有同事研究中國公司在電商、消費和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先進技術。”

未來是東南亞的?我們和馬來西亞企業家聊了聊中國

梁友仁在長江課堂上


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和所學也讓梁友仁看到了金融科技領域的一些趨勢。“過去兩年中國有很多技術創新,特別是金融科技方面,這些創新可以幫助更多小微企業解決融資問題。

設想一下,一個小餐館其實是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的,這就是為什麼小微企業的經營者會覺得舉步維艱,融資是個大問題。

“FAVE ASIA的下一步計劃就是從移動支付延伸到金融科技,”我們有大量小微企業的數據,可以通過金融科技的途徑幫助他們解決很多企業發展的問題。“

向中國學習,持這種觀點的不僅僅只有梁友仁。拿督林安忠(DATO’ BRUCE LIM AUN CHOONG)同時也是位成功的馬來西亞企業家。

5年之前他曾經就讀長江商學院,在他看來,那時的中國企業還未取得今天如此矚目的成就。但5年之後,很多當時的普通企業已經成就為今天的商業巨頭。

這些企業做對了什麼?他們的管理者是如何思考如何決策的?拿督林安忠特別希望學習中國企業是如何在一些領域做到世界領先,以及中國企業家對商業的思考和具體實踐。

馬來西亞企業家怕什麼?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所有馬來西亞企業家,在提到對中國企業的印象時都會用“進攻性”或類似的描述。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如何在當地落地生根,與社會和諧相處,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很多中國企業面臨的問題。

未來是東南亞的?我們和馬來西亞企業家聊了聊中國

馬來西亞代表團參觀芳草地


但馬來西亞企業卻有不一樣的擔憂。在互聯網領域,阿里已經進駐了馬來西亞的數字化自由貿易區,雖然對於當地企業和經濟,意味著新的商業和投資機會。但同時,馬來西亞的企業家擔心,他們會不會被踢出局?會不會死於和中國巨頭的競爭中?

在梁友仁看來,與日本企業相比,中國企業更讓人生畏,甚至有些時候很多人對中國企業的意圖存有誤解。

中國企業普遍硬件實力很強,但在軟件方面還有提升空間,主要是文化方面,對當地文化的認知和如何處理公司和社區的關係等,缺乏對當地文化和企業家的瞭解。

“中國企業應該花時間研究和經營與當地社會的關係,比如變得更有耐心,能夠提供更多支持來幫助當地的企業和社會發展。”

“其實就像馬來西亞企業來中國發展一樣,我們需要了解在中國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同樣,中國企業去馬來西亞,也要做些人文上的功課,不僅要了解當地企業家是怎麼做生意的,也要知道當地人有著什麼樣的習俗和傳統。”

這次課程的主辦方,馬來西亞生產力促進中心董事長(DIRECTOR OF MALAYSIA PRODUCTIVITY CORPORATION) SUHAIMI BIN HAMAD這樣認為。

不可錯過的企業家對話

在學習間隙,4位馬來西亞企業家、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接受了長江商學院中英文校刊《長江》、《CKGSB Knowledge 》的採訪,跟我們聊了聊中國市場、中國企業以及他們在長江商學院的學習體驗。

Q:為什麼來中國學習?

張渂華:主要是企業全球化的需要。我的公司準備拓展海外市場,所以我想了解一下中國市場的情況。

梁友仁:我通常每年來中國一次,往往是一次學習之旅。從中國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我認為中國企業在技術和移動應用方面比東南亞要領先三到五年。中國企業從技術到應用的轉化率非常高,現在幾乎所有消費行業的領先技術都來自中國。

拿督林安忠:我曾經帶著馬來西亞的企業家去過伯克利、倫敦經濟學院,但在那裡瞭解的商業和中國非常不同。我們想了解現在的中國商業現狀和中國企業家的思考。

我們希望可以學習到中國的企業家究竟是怎麼做生意的,有哪些好的做法我們可以借鑑。同時,我們也希望找到一些我們和中國企業合作的機會,不管是出口中國,還是把中國的企業引入馬來西亞及東南亞市場。

Q:是否考慮進入中國市場?

張渂華:是的,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次課程找到合適的開端。我們是一家馬來西亞本土食品公司,食品其實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面臨的是向中國的消費者介紹和推廣馬來西亞的文化。

梁友仁:我們沒有考慮過進入中國市場來競爭,因為中國公司很強,資金雄厚。我們更多的是向中國公司學習,也在尋找一些合作機會,比如和中國公司一道在東南亞投資。

拿督林安忠:中國是個發展迅速,日新月異的國家,每一次來都有新變化。我最希望的就是我們馬來西亞的企業家不要做一個旁觀者,而是更多地參與到這些變化中去。

Q:對中國企業的印象?

張渂華:我覺得和馬來西亞企業比,中國企業更有進攻性。中國企業家的想法比較深邃,有前瞻性,當他們想要拓展生意的時候,並不是簡單地拓展某一個業務,而是和這個業務相關的所有環節。

梁友仁:我感覺中國企業總體進攻性比較強。這幾年,我也看到中國企業在東南亞的擴張,比較艱難,我覺得原因可能就在於它們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以及在這個地區要發揮的作用。

舉例來講,東南亞商界普遍認為日本企業和投資者是比較友好的,它們在地區投資和建設方面一直都做的很好。相比而言,中國企業更讓人生畏,甚至有些時候很多人對中國企業的意圖存有誤解。

Q:給中國企業建議?

梁友仁:東盟國家其實各具特點,具體到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的人口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是她的優勢。馬來西亞人非常開放、友好,還具有企業家精神。

整體來看,在東南亞,大公司總部較多集中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兩個國家。如果你想要發展金融業,那麼去新加坡;如果是其他行業,馬來西亞則是更為合適的選擇,在這裡,有豐富的各行業人才,戰略位置也更好,有利於企業開拓和延伸在東南亞的業務。

東南亞國家的文化和人民其實是比較溫和友好的,特別還和中國廣西毗鄰接壤。但有時候,東南亞國家的民眾還是會感覺到中國企業的“狼性”,尤其在剛進入一個新市場的時候,比較有進攻性。

所以,我覺得中國企業應該花時間研究和經營和當地社會的關係,比如變得更有耐心,能夠提供更多支持來幫助當地的企業和社會發展。

SUHAIMI BIN HAMAD:其實就像馬來西亞企業來中國發展一樣,我們需要了解在中國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同樣,中國企業去馬來西亞,也要做些人文上的功課,不僅要了解當地企業家是怎麼做生意的,也要知道當地人有著什麼樣的習俗和傳統。

Q:對長江商學院的印象?

張渂華:我知道長江商學院有非常有影響力的校友群體,很多中國最知名的企業的創始人、CEO都是長江校友,所以我覺得這個學校一定有其過人之處。這也是吸引我來長江學習的原因。我比較好奇的是,他們怎麼把企業發展得這麼大,這麼成功的。

拿督林安忠:我第一次來長江商學院是5年前。我的印象是,長江教授治學嚴謹紮實,注重數據支撐,對商業實踐的分析深入透徹。

我當時參加了一個全球化課程,班上的同學都是大跨國公司的高管,只有我一個馬來西亞的。雖然當時的商業環境和今天不同,但長江教授大量的數據分析和商業洞見令我印象深刻。

梁友仁:我在哈佛商學院學習過,那裡的同學大部分都是在大公司工作,級別很高,副總裁、高級副總裁甚至是CEO。

但作為一個創業者,我們之間並沒有很多共鳴,因為大家的目標是不一樣的。如果在大公司工作,目標是升職加薪。

長江在這一點上非常不同,來長江讀書的更多是企業家。

所以,這裡的學員是為了學習到可以直接運用到企業管理、指導企業發展的知識和技能而來的。這是長江的特色。

我這幾天的學習經歷也證實了這一點,非常具有現實指導意義,之前在哈佛商學院更多的是討論商業案例,我大概和7、8個同學一起研究了50、60個案例。

在長江,我們參訪了盒馬生鮮、京東總部,看到了很多領先的做法,這對我的企業有直接的幫助。這是長江和哈佛很大的一個不同。

未來是東南亞的?我們和馬來西亞企業家聊了聊中國

馬來西亞代表團在“盒馬”參訪學習


SUHAIMI BIN HAMAD:這是我第一次來長江商學院,令我驚歎,特別是長江的師資。這些教授都有著非常深厚的理論知識,在商業管理實踐上也很有見地,不僅深諳中國的經商之道,也十分清楚學員的需求。

Q:此次長江課程學習到什麼?

拿督林安忠:首先,我覺得此次學習的目標基本達成,包括教授的洞見、企業參訪學習、課堂話題設置等;其次,我們有機會體驗了在課堂上聽教授講的知識,這是一次體驗式的學習過程;再次,教授的講授非常具有針對性,很多內容是可以直接運用到我們自身上的。

我看到很多同學埋頭記筆記,甚至在課堂就發信息給他們在馬來西亞的同事,讓他們立馬測試一下某個做法。

我覺得對於一些理論或技術我們是瞭解的,我們也聽過海底撈,阿里巴巴,京東這些企業,但我們想要真正瞭解的是他們如何具體運用技術,如何實現一個商業設想的。

未來是東南亞的?我們和馬來西亞企業家聊了聊中國

馬來西亞代表團在校友企業海底撈參訪學習


很幸運,長江滿足了我們的需求。依託強大的校友網絡和豐富的商業資源,長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機會,可以到發動機內部去看一看。

SUHAIMI BIN HAMAD:

我們來這裡,其實就是想向最好的學習,學習中國領先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比如電商營銷。

我覺得大家都學習到了很多,不僅從公司訪問中,還有課堂上教授的講授,他們把商學理論和現實案例相結合,又加上了自己的分析和解讀,非常有益。

梁友仁:長江的學習是體驗式的,我們有機會了解現實世界裡的事情。我們看到了像阿里巴巴、京東這樣的超級電商是如何經營企業的,的確刺激了我們更多地前瞻性思考,思考企業下一步如何發展。

未來是東南亞的?我們和馬來西亞企業家聊了聊中國

馬來西亞代表團在京東參訪學習




中國企業一路走來,從中國製造,到為中國製造,再到引領創新,這個過程也讓我們深受啟發。同時,班上其他同學的分享和討論,也拓寬了我的思維。

說實話,這次課堂上我記下的筆記,明天就可以用在我的企業上。



未來是東南亞的?我們和馬來西亞企業家聊了聊中國



課程諮詢


許耀公老師 18565882588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黃躍老師 13911180504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