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人的生活習俗,為什麼像西安不像太原?

唐風宋雨


我感覺運城人的生活很自己,地處西安太原之間,兩地文化兼蓄兼收。

西安是曾經的幾代朝廷所在地,涉及立場和態度,各種影響是必然的。但根本的文化基因和元素是不可以取代的,這塊地方也出現過堯舜禹,出現過最早的國家形態,夏朝。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所謂秦晉之好,就是說河東這塊地方是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和文明傳承。

太原是歷朝歷代的山西中心,這種主導力和統治力與距離關係不大,而在其治下不得不受到影響。

運城有自己的文化傳承,滋生在晉南盆地的區域文明,這裡有個名字叫“古中國”!


老寧攝影


運城人喜歡說,運城是河東文化,那河西就是在陝西了。運城文化趨向於西安,是有很強的歷史因素,也有著交通的因素。

先說說交通因素,運城人前往西安跨過黃河就到了陝西境內,一個小時就可以到了西安,在高鐵之前,運城人前往太原至少需要4個小時以上,甚至更久,所以運城人和西安交流的就會多一些。而且,西安的經濟發展要比太原高很多,所以運城人也喜歡前西安尋找發展機遇。

歷史的角度,宋朝之前,西安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首都,類似於現在的北京,而運城則是拱西安的重要區域。就像現在的天津一樣,文化更多的會向北京學習和靠攏,運城就是這樣的角色。運城距離西安近很多,西安又是當時政治文化的中心,西安自然是運城的最大影響力。太原,在古代屬於戰爭的前沿,屬於古戰場之一,總不能一直學著去打仗吧?

運城,受到西安的影響很大,但是西安也因為運城的緣故,很多的山西文化走進了陝西,秦晉一家是不可完全剝離。


太原看點


運城人的生活習俗,為什麼像西安?因為一:鄰居,運城市與陝西以黃河之隔運城居河之東,西安居河之西,地形地勢,同處於汾渭流域黃土.高原邊錘,是關中丘陵地勢的延伸。二,歷史,歷史緣分很深,自秦統一天下始,歷代13朝定都西安,運城河東之地又與秦陝緊鄰,自然受其生活風俗的影響頗深。三,,食,五穀多以麥為主食,羊肉泡饃,哨子面,油潑面山藥豆,紅薯,玉米為付食……居,山村多窯洞,冬暖夏涼,……說唱,說起話,秦腔很重,一字一字崩,母親叫,嫫,父親叫達,爸.爹,媳婦叫,婆娘,孩子喊娃,女兒喊丫……唱,聽唱秦|腔,蒲劇,.眉戶劇是運城人喜聞樂唱的主要劇種,都是從秦地蒲縣,眉縣,-戶縣傳播發揮而來。還有許多生活習俗多是攜帶有秦地的印跡,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其四,西安相距運城也就260多里,是離運城較近的大都市,自古就有去西安趕考,作官,熬相公,之說,所以生活習俗像西安就自不多說了。其五,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運城與汾渭流域的人民本是同屬同根同祖,多少代的相互遷徙交流的程度明顯,要比中原及少數民族的融洽度要大,單舉一例明未的關中毀滅性大地震,渭南,關中,運城都個地方都家破人亡,後輩想重建家園,說不定遷徙到運城的不在少數。而運城人為什麼就不像太原呢?我想太原歷史上頻臨奴地區,戰亂較多,五胡亂華時,少數民旅南犯,太原也成少數民.族的地盤,當然漢族人漢文化漢風俗又和少數民族的習俗格格不入,雖然晉南也有幾次全國人口大遷徙,但大多是向南而不向北,也許是怕了,所以目前為止著晉南人還有這樣的顧忌,不好遠途出門,我想這也和運城人生活習俗不像有莫大關係。


董力12


【運城】習俗更像【西安】而非【太原】的原因,寒鯤認為可以從“地理”與“歷史”兩個角度解釋其緣由:

從地理上看

【運城】所在【涑水流域】與以【西安】為首的【關中平原】僅僅相隔了一條黃河,而且還是黃河比較平緩容易渡過的區域,無論是從運城過黃河往關中走,還是從西安過黃河往運城走,只要過了黃河,都是一馬平川之地,有利於運城與西安之間古往今來的交通往來,兩地風俗的互相影響與逐步融合也便順理成章了。

從【運城】北上【太原】,需要先後翻過絳山、越過汾河澮河、翻過太嶽山系靈霍山峽,直到韓信嶺,方能抵達【太原】所在的【晉中盆地】(又名太原盆地),這就遠比【運城】到【西安】困難得多了。地理形勢決定交通難度,交通難度決定交流難度。【運城】與【太原】之間更為複雜難走的地形,決定了【運城】與【太原】在現代交通工具應用以前無法在交流程度上比得上【運城】與【西安】,生活習俗這種歷史時期積累下來的現象,自然受到了強烈地影響。

何況,【運城】與【西安】的直線距離只有170-180公里左右,【運城】與【太原】的直線距離則有350-360公里左右,直線距離也為【運城】更像【西安】提供了助力,畢竟更短的直線距離,在交往起來的經濟成本只會更低。

從歷史上看

運城地區在歷史時期總是在行政區劃上跟著東西兩京長安、洛陽在一起,運城跟隨太原在一個大政區的歷史其實僅僅是近七八百年間的事。

西周時期,晉西南與關中、河洛一道構成了西周王室的京畿地區,並被分封了最為密集的姬姓諸侯,用來屏藩王室,晉西南在此時開始便緊跟關洛兩地風潮。而太原此時尚且還沒有納入到西周統治的華夏共同體範圍內,仍舊是燕京戎的地盤,考古出土的文物也與燕地更像,而非周人風格。

西漢初期,太原地區歸【代國】管轄,晉西南所屬河東郡則歸中央直轄。

西漢武帝以來,太原地區劃歸【幷州刺史部】監察,晉西南則與關中一道歸【司隸校尉】監察。

東漢末年以來,尤其是曹魏與西晉時期,太原地區歸【幷州】管轄,晉西南則與關中一道歸【司州】管轄。

隋唐時期,雖然晉西南一度在監察方面與太原一道劃歸【河東道】管轄,但晉西南的【河中府】、【河中鎮】往往在軍事、行政上更趨近於關中,也相對於【河東鎮】、【太原府】而言更為獨立一些。

北宋時期,今日的運城地區被劃歸以關中為主的【永興軍路】,與太原所在的【河東路】分離。

金、元、明、清四朝,運城地區方才比較穩定地與【太原】歸屬在同一政區。

綜上,在歷史時期,從周到宋的兩千多年間,【運城】總是跟【西安】處於同一大政區轄下,【運城】與【太原】處在同一大政區轄下只是最近七八百年的事。

兩千多年的同處一個大政區的歷史,以及在地理交通方面的便利,使得【運城】保持了與【西安】更為接近的生活習俗,也便不足為奇了。

例如,如今運城人所說方言並不屬於【晉語區】,而是屬於與陝西話(中原官話關中片、秦隴片)更接近的【中原官話汾河片區】,而且運城人民愛吃的油潑面也與【西安】相近。

覺得本答對您有所幫助的話,還望點贊轉發支持

如果您有獨到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如果您喜歡寒鯤的文字,可以點擊回答上方的頭像關注


寒鯤


作為一個老家是運城但在西安長久生活的人,我來說說一些個人的想法。

首先,從地理位置上講,運城離西安近,風陵渡黃河大橋連接著秦晉大地,生活,習俗,方言差距不大。再看太原,從口音上來說亦不同,差別較大。從地理位置上講,太原距離運城太遠。

接著,很多運城人上學,打工會優先考慮西安,大學眾多,打工機會也多,最後很多都在西安成家立業。西安也是一個很包容的城市,逐漸的運城人在西安也越來越多,記得我從2006年來的時候建了一個老鄉在西安群,現在人也越來越多。

第三,運城與西安之間的交通極其方便,班車,高鐵,高速公路很快就能到達。而去太原,交通用時長,想回趟老家也得折騰。

總結,地理位置,交通,打工上學,成家立業都慢慢的讓兩個地方的人越來越融合。


Teacher郭瑞


偽命題!山西運城陝西西安是一個地域嗎?出這樣的題目的人,腦袋瓜子讓狗的屁醺咧!……!山西運城人的生活習慣 和西安人有絕對的區別……從地理距離上,運城離西安近一點,為了某些事情到西安更方便快捷點……生活習慣不可能為此改變的……一個地區的風俗習慣,是上千年曆史約定俗成……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


孔乙己亂彈


解放前運城這邊到西安經商熬相公很多,我爺爺的表弟就是解放前去的,八幾年去西安看他,每天吃完晚飯都領我散步,一路上跟我講街上的商鋪以前是誰家的,記憶中在東幾路解放路上有不少運城人的店,運城的蒲劇名家解放前都在西安唱。


興奮的尤克里裡


運城到太原,將近400公里,運城到西安,二百五六十公里,而且以前有好幾個黃河渡口,比如說風凌渡,蒲津渡,吳王渡,河津市的玉門口,三門峽這邊還有茅津渡。黃河兩岸的生活習性,風土人情,都比較接近。


雲捲雲舒


運城和西安,從古來說,有一定的源緣關係,雖然相隔黃河,無論從政治,文化,經濟等交流,都是隨從西安。西安自古就是全國的政治中心,運城屬晉南地區,與西安一河之望,文化,語言等同於西安,運城人特別喜歡陝西的眉戶戲和商洛花鼓戲,運城的蒲劇也是從秦腔中衍生出的一個新劇種

再從經濟交流來說,運城人民與西安的經濟交流遠比太原更廣泛,更頻繁。自古以來,在全國各地開設的《山陝會館》,就是最好的證明。在陝西,兩個年輕人結婚,我們稱之為《秦晉之好》

大家都知道茅臺酒,但是都不知道他的前世今生。貴州茅臺鎮過去就有山陝會館,就相當於現在的商會,由於茅臺沒有酒,陝西,山西商人又喜歡喝酒,山西又是汾酒的故鄉,所以山西商人就夥同陝西商人共同創辦了酒廠,後經陝西商人的改良,就形成了現在茅臺酒的雛形。民國時期,生意難做,山陝商人逐漸撤回,當地有人就想學習釀酒技術,由於技術保密,只有山陝西商人掌握,當地有一個人就在陝西人門下拜了乾親,最終學得了釀酒技術。解放後,山陝商人全部撤回家鄉。技術卻永遠留在了貴州茅臺,這也是山陝商人對茅臺酒的一大貢獻

所以說運城人民與西安人民走的更近,就是現在,運城人民無論在經濟,文化,醫療等方面在西安比太原更近更方便


俄是沵的眼


一 方言幾乎和西安話一樣, 運城人一口西安話。
二 西安一帶和運城風俗也一樣
三 運城人跟西安一帶關係很密切,看病,上學,玩耍在西安
四西安的一些經濟政策都會把運城拉入其中


五西安渭南運城臨汾同屬汾渭平原,為華夏文明發源地
汾渭平原百科:
汾渭平原
汾渭平原是黃河流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及其臺塬階地的總稱,北起山西省代縣,南抵陝西省秦嶺山脈,西至陝西省寶雞市,呈東北—西南方向分佈,長約760千米,寬40~100千米,包括山西省和陝西省的西安、咸陽、渭南、運城、臨汾等11個地(市)。該平原區域土地總面積6.7萬平方千米,位列中國第四大平原,也是黃河中游地區最大的沖積平原。汾渭平原歷史文化悠久,文物遺蹟繁多,不但是華夏文明和中國歷史的搖籃,也是黃河流域資源條件優越、工農業生產水平高、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