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結束後,沒考好,當家長的會打/吵孩子嗎?這是愛嗎?

根深老師講英語


我想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吧。只是因為,很多父母不懂如何去愛孩子,如何去教育孩子,加上中國傳統的觀念是“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觀念,才會出現孩子考不好就打罵的現象。

在成為父母之前,我們從來沒有上過父母學堂,我們按照父母教育我們的方式,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上一代的父母易打罵孩子,下一代的孩子也習得了這種方式去對待孩子,就這樣代代傳承下來。加上中國父母望子成龍成鳳心情迫切,對孩子期望過高,自己未完成的心願希望孩子去實現。

其實想想我們自己的孩童時代,當你考的不好時,你難道不痛苦嗎?哪個孩子不希自己能考的好呢!如果每次考不好家長就打罵,反而又增加孩子的焦慮壓力,久而久之,孩子會對學習害怕擔心甚至厭惡,也會對自己失去信心。

希望父母們在孩子考不好時先給予足夠的共情,也就是說理解孩子考不好時的難過心情,同時給予鼓勵支持,找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幫助孩子重塑信心,並找到問題所在,這樣才是更好地愛孩子幫助孩子的方式!


路過你的生命如水


首先,我們要思考是打罵有沒有用?是短期有用,還是對孩子長期發展有用?

我這裡講個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身邊的,但是隻是舉例,沒有普遍性。

我一個朋友學校的,初中女生,初二,身高180,體重160,上課遇到和老師意見不一致,可以把老師舉起來的那種。

老師後來去家訪,才知道,她是跟爺爺奶奶長大的,爸媽外地工作,一個月才回來一次。針對這個問題,爺爺的態度是,不聽話就打呀。後來瞭解才知道,她每次不聽話,爺爺都會大,現在人高了,打不過,會晚上睡覺的時候先捆起來,再打。

我聽了真的非常震驚,也知道為什麼孩子在學校裡會用武力來對待很多事情,因為在她的認知裡面,就是這樣長大的。

所以,單純沒有教育性的打罵其實價值真的不大,只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以批評需要有章法。好的批評能夠讓孩子更加樂觀。

該怎麼做呢?

對於孩子的成績不好,具體指出問題,比如最近學習時間少,上課紀律不好,作業完成情況不好等等,不要把錯誤放大,整體否定一個人,甚至上升到人格的高度。

我們有的爸媽,一來就是:你怎麼這麼笨哈!我怎麼生了這麼笨的孩子!等等

這樣的批評對孩子的傷害是巨大的,因為是對整個人的否定,但事實上,有這麼嚴重嗎?

當然沒有,只是一次考試失利,可能是這陣子狀態不好而已。

孩子成績不好,其實是在經歷一次挫折,這個時候,你應該引導他,讓他知道遭遇挫折的原因,督促其改正。

比如,孩子成績不好,你首先要做的是找出原因,可能他心理很受傷,甚至還會有自卑,那麼你需要通過某點的優勢,分析成績不好不是人笨,而是沒有及時練習,幫他發現,這樣的挫折沒有那麼可怕,是可以改進的。

然後幫他制定學習計劃,如果有時間前期可以多督促執行,因為靠自律真的不容易,我們大人也會有體會。

光靠打罵不行,但是不理也不行。

在《自主教養》一書中,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真正的樂觀不是避免孩子遭受挫折,而是讓孩子明白“挫折來臨的時候,我有能力改變它”。

所以,要培養孩子的客觀分析能力 ,這是在學校大班教育很難學到的,需要靠我們家長的用心。

總結一下:

對於批評,我們怎麼做?

首先,不要放大錯誤,從這件事本身出發,而不要上升到孩子自身,或者把以往的事挖出來,重複說。

其次,幫他糾正自身的意識,可能他會自卑,會缺乏安全感。告訴孩子,這次失利是因為沒有努力造成的,而不是因為人笨。有時候同學自己的交談殺傷力很大。

最後,幫孩子制定學習計劃,並且督促執行計劃。讓孩子覺得,我不是無能的,我通過努力是可以做到的。而且通過這樣的正向引導,孩子的成績會越來越好。


雲裡說成長


那要看是什麼樣的孩子。

我家孩子比較乖,一年級期中考試,當時因為是第一次大考,我很重視,幫他複習、理清思路。可是最後數學沒考好。剛開始我很生氣。下班的路上,我和老公沉默了一路,後來他說“我居然不怎麼生氣,並且想給他買一個蛋糕”我說“咱倆想的一樣,我也不怎麼生氣了,想一下,他最近都挺累挺努力的,考砸了,他應該比我們還傷心,需要安慰。”

後來我倆買了一個小蛋糕回去,理由是慶祝兒子人生第一次期中考,他真的是辛苦了。兒子很感動。

後來二年級一次小單元測試,他考了84分,拿出卷子的時候我真的怒氣沖天,因為他顯然是馬虎了。我在車外面冷靜了一分鐘,他在車裡害怕的看著我。我差一點點就要打他了。思來想去,要冷靜。途中經過一個文具店,我說我們去買塊漂亮橡皮吧。穩定下他的情緒。我們又去了小餐館吃牛排,好好的聊一聊天,交流了最近的學習狀況。我說“媽媽很真誠的希望,你能更加認真的對待學習。這一次的失誤就算了。我相信,你下次會有很大進步。不要覺得馬虎不是問題,馬虎,證明還是不會。”他也很認真的同意了,

後來成績就又很穩定了。

對於我兒子這種性格的孩子,需要鼓勵,而不是責罵。他一旦失去學習興趣,那真是犟的幾頭牛都拉不回來。而且考差了他自己會愧疚。我只需要指出他需要努力的方向。

而且雖然他考差我真的很想打他。可是長遠的考慮,我不希望他因為考差怕我而去撒謊,不希望他有一天考砸了就覺得不能活。還是希望他能明白父母的愛,能自發的去改正,更認真的學習


美錯1553


一味的埋怨,是很多爸媽的共性。而真正對提升有效的,卻是對孩子的鼓勵和行動。

體會一下,在工作中,Leader交給一個任務,我們為了將這個任務完成得更好,為了證明自己能行,熬了好幾個加班加點才完成,豁然開朗,成就感滿滿,興沖沖地拿著結果去彙報。

得到了領導這樣的回答:

方式一:“好的,你先放著,或者,根據你之前的糟糕表現,你先再檢查檢查,我有空的時候再看。”

方式二:“怎麼還像上次一樣,我一眼就看出好幾個格式都不規範,自己找原因,趕緊改吧,這麼簡單個事情都做不好。”

方式三:“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你之前的東西白學了?老王都比你做得好,再給你一天的時間,做不好就別幹了!”

方式四:“做好了?這麼快,給我看看。嗯,有幾個格式標準問題,你去改下然後馬上給我。”

方式五:“不錯不錯,除了幾個格式標準問題,比上次有進步,趕緊改下儘快給我,下次注意。”

對於前面三種回答方式,基於人的情感本性,言語中對我們的反饋是,漠不關心的,埋怨輕視的,呵斥粗暴的。

聽了這些誰都不會有好心情,久而久之,言語自然能少就少,甚至某次被主動問起,下屬都有一定的“心理陰影”。

家長和孩子之間也是一樣,人都是希望別人對自己成果表示讚揚,沒有讚揚,得到肯定也是好的。

我們都是讀書過來的,分數和名次每次都顯著提升是不可能的。但是,家長和老師對孩子,要明白,提升都要鼓勵,都要表揚,提升無大小,哪怕孩子一次考試只是進步了一兩個名次一兩分,也不例外。

提升本不易,不要再拿著“差不多”“還那樣”“我也沒辦法,不管你”這樣的言語“敷衍”孩子,甚至是埋怨和呵斥。

當然,鼓勵和表揚不是目的,目的是和孩子一起,心平氣和的,客觀的,分析每個題目和知識點,為什麼會進步,為什麼會退步,下次要怎麼樣行動才能更好。

有很多家長有個疑問,為什麼孩子總是不願意和家長多交流,甚至躲避和爸媽談起學習和成績上的事情,反而比較聽老師的話,和同學能扎堆。

其實原因很簡單,很多爸媽對孩子學習上的事情來說更多的是扮演著催促、不關心、埋怨、甚至呵斥的角色,而老師和同學恰恰是扮演著和孩子一起相互鼓勵、挑戰和行動的人。

我是周庭,物理老師一枚,我把我的原創講義公開給大家,希望能夠給更多的同學更高效的幫助。


桔子物理周庭


1.如果家長這樣做,說明起碼家長是在乎和關心孩子成績的。

2.只是這個是否有效果就不好說了,也許短時間有效果,時間長了,孩子知道你就這幾招,免疫力強了,就不好使了。

那麼既有效,又長時間有效的方法是什麼呢?

3.親子溝通五步法:

第一步,三不原則:放下“應該”,不否定、不批評、不對抗。

以下每一步都是先跟,後帶,逐步將孩子帶到正向思維(我要什麼、我有什麼、我能做什麼)

第二步,理解的回應:

站在對方的立場,讓他說出看到、聽到、經歷的事實,說出他的感受、他的想法,用“是啊、對啊”給對方回應。

比如,寶貝,這次考試沒考好,是不是傷心難過啊,引導孩子說出想法和感受。

第三步,找出行為背後的正面動機(對方在乎的價值、對方的需求)

一是觀察,猜測孩子在乎的是啊。二是問問孩子在乎的價值是啥。比如,孩子很在意語文老師對他的看法,那就激勵孩子先學好語文。

第四步,肯定其能力及過去的成功經驗,並引導其找出更多選擇。(肯定孩子好的那一科,補弱課,找到高效的學習方法,請教老師)

第五步,建立支持系統。帶到合作、共贏的方向。

全家人都是支持者。

[故事]

美國南部的一個鄉村院子裡,有一個男孩,開心地對著月亮跳呀跳。

看到這一幕的媽媽,好奇地問:“你在幹什麼呀?”

男孩指了指月亮,興奮地說:“我要到月球上去!”

[不否定,不批判]

媽媽為兒子的想法大吃一驚,但還是默默聽完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

【理解的回應】

孩子說完後,媽媽笑著說:“很好啊,但你要記得回家吃晚飯哦!”

很多年以後,電視上播放了第一個登陸月球的美國人,而這人正是當年的那個小男孩,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試想,當初那名媽媽沒有傾聽小男孩的夢想,而是還沒等男孩說完,就扼殺男孩的奇思妙想,還會有後來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嗎?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新奇和想象,無論孩子的言語多麼的幼稚,都是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無論多麼的好笑,都是孩子想象力的徜徉;

無論多麼的荒誕不經,都是孩子創造力的釋放。

等孩子把話說完,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尊重,更是父母對孩子的最大饋贈。


叢冬旭鼓勵教育


考不好,很正常吧!你覺得100分和98有區別嗎?班裡10個100分,15個99分,你孩子98分,難道你孩子就不優秀了嗎?及時95分我覺得也值得表揚。至於打不打孩子,這要看平時的教育。我的孩子,平時考試之前我都給他幾份練習題做,成績可以,可是真正考試就很差?但是我知道她不是不會,所以及時和她一塊看出錯吧地方,大部分是不仔細審題造成的。知道了原因下次就注意了。千萬別一味地打罵孩子。如若是品行的錯誤就應該打。學習上以教育為主。


劃過那些悲傷


孩子考試沒考好,肯定也會難過,家長如果在打罵孩子,會讓孩子更加難過。哪怕以後努力學習,心中也不見得真是想好好學習而好好學習,多半是為避免父母不在打罵自己。不是發自內心的行為,肯定會伴隨著不滿與壓抑。

父母愛子女,這是天性,也是人之常情,不會有人去否認家長對子女的愛。可是一定要講究方式。

以孩子考試考砸為例。

當家長知道孩子考試沒有考好時,一定不要展現出憤怒的表情,或者用兇巴巴地語氣與孩子交流,甚至更過分的還罰孩子不許吃飯或者不許看電視等錯誤行為,應該用關心的語氣,向孩子瞭解考砸的原因,是題目不會做,還是考試時間不夠用,或者其他的原因等等,知道原因後,可對症下藥。

這樣,既不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懼怕情感,也不會使孩子對學習產生抗拒性。


看鑑教育



李老師說考研


當今社會,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依舊沿襲了下來,希望自己子女優秀生活的好,這就是心裡的愛,流露於外。

關於父母打罵孩子,也是部分脾氣心態也是長年累月形成的習慣所致,內心必然是愛孩子的,極個別虐待孩子的確實生活中也存在,這些父母的病態心理也都受到了該有的懲罰。

生活中,父母也是瑣事繁多,看到孩子考試不好不免有些失望,我就是分階段的,小學成績不理想,初中尖子生,老師們心頭肉,高中環境不適合我,我成績再次跌到谷底。所以孩子們考試好壞有很多因素,不能一概而論,父母的愛是沒問題的,只是方式有所欠佳,孩子們自己要多跟父母溝通,形成良好家庭氛圍,自然愛意濃郁,家庭和睦。


胖先森雜談


這種做法可以說明,家長肯定是在乎孩子的,但是表達關心的愛的方式不對。其實很多父母不懂如何去愛孩子,如何去教育孩子。

孩子沒有考好,作為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找出問題,並共同幫助制定提升方案。真正對提升有效的,是對孩子的鼓勵和以身作則。鼓勵和表揚不是目的,目的是和孩子一起,心平氣和的,客觀的,分析每個題目和知識點,為什麼會進步,為什麼會退步,下次要怎麼樣行動才能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