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建议把外语课改为副科您觉得有没有道理?为什么?素质教育改为主科重要不?

飞猪美文


01

英语是学业晋升、职场入门的“敲门砖”,学好、会用能保证前程无忧。

趁着国家把英语课设为教学主科,偷着乐、赶紧好好学吧。

因为英语是孩子将来求学、求职的门槛,英语不行,连“敲门”的资格都没有,任你把“阶层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吵翻天,硬性条件悬在门槛上,资格不够,别说门儿了,连窗户缝儿都没有。

现实情况是英语做主科的当下,能学好的都不多,笔试能考过关,也不见得张口就能流利说。

更别提划成副科了,级别直接从“华贵妃”降为“年答应”,孩子们更不当回事,更不好好学了。

有眼光又有钱的家长肯花钱买辅导,学校外的英语辅导班补课费会更贵,到头来吃亏的还不是没背景没资源还缺钱的普通家庭。

好好算计算计利弊,划为主科就是国家支持公平学习,公平考试,真要划成副科,哭都没地儿哭去。

02

素质教育的根本是教做人,家和学校“双管其下”,才能教出有素质的学子

素质教育从1985年提出至今已经34年了,85年前后出生的孩子现在是社会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说明这些年的素质教育基本上是成功的。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离开“心理健康”这个前提谈“素质教育”,就是空谈。

刚刚爆出的热点“北大吴谢宇弑母”,以前的马家爵、药家鑫、林森浩等等,都是心理出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把“心理健康”列入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个例的时有发生说明“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英语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是人文教育,两者没有可比性,重要性并列吧。


阿娥你好


说英语不重要的大多是上了岁数,学历、科学素养相对不高的人。这不奇怪,高度决定视野!建国初期我国对外交流少,英语的作用显现不出来,跟前苏联交往密切,那时流行学俄文,很多老科技工作者都懂俄语。其实早在民国时期的大师学者很多精通英(法、德)文,学贯中西!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英语确实没多大用处,所以很多人反对强化英语教学,以为是学英语耽搁了他们的前途,没有英语这个“拦路虎”他们还有他们的孩子早进了清华北大了!

殊不知顶尖的科技人才更离不开英语,读到硕士博士的英文不行你怎么查阅资料?怎么写论文?国际顶尖学术论文全是英文的!我小孩学医,他的很多教材都是英文原版的,英文不好怎么学?语言必须要从小学起,普通人不仅用不到英语,生活中也用不到数理化,那你让孩子从小学什么?空中阁楼是建不成的,站上塔尖的毕竟少数,有教无类,孩童时代必须一视同仁,谁知道你的孩子能不能登上塔尖呢?



闯西蜀


支持。

全民学外语,真是过分了。何况还要占那么大的分量。

闭上眼睛看看,这些年全国花在外语上的精力和物力何止千千万万。

如果说我们要开放,要走向世界,需要全民出国吗?假如真是那样。以我泱泱十四亿国民,所到之处,必然会使一切语言黯然失色。当然这个假设是不可能的。那么请问一下当年开放的唐朝全民学外语了吗?现代的日不落帝国全民学外语了吗?

我们要走向世界,外语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也仅仅是一个工具,有一部分人会就可以了。国家的强大与否和使用什么语言没有关系。倒是国民素质强了,这个国家一定强大。

放弃素质教育,全民学外语。瞎子都看的明明白白。是地道的祸国殃民。可是就有人视若不见,一意孤行。

唉,真是无语了。


老宋如是说


英语应为主副科不重要,重要的是英语在中国应该怎样的让孩子们学。现在的情况是,一个行政村的孩子,甚至一个乡的孩子都学英语,并且高考又是主科,真正毕业之后能使用英语的有几个人,廖廖无几。让广大的家长浪费了大量钱财,也毁了广大的孩子。英语应该在中国怎样学呢?

我建议:从三级开始,所有的小学的孩子都学英语,小学六年级时,全国的学校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情况进行选拔。选拔对英语感兴趣的,英语学习好,并且学生夲人,家长又都愿意学习英语的可以继续的学习英语。那些对英语不感兴趣的,英语成绩又比较差,学生夲人又不愿意学,家长也不想让孩子学的学生,升入七年级后就不要让他们学习英语了。这样做可以解脱很多的孩子,选拔出来的孩子,英语学习好也够我们国用的。

也可以为家长省很多钱,就因为一英语也坑了很多的孩子,有不少的学生其他科都不错,就因为英语成绩差而进不了重点学校。总之做教育更需要科学的做法吧。


用户6483893443850


小孩子是天生贪玩好动,在大学之前一般学什么都是被动接受。所以一般孩子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精力有限,在这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有很多贪玩的学生智商很高,对于不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一般课堂上被强制性的按在椅子上听,因为智商高,理解能力强,一般在这些学科方面成绩比较好。而英语是需要死记硬背的。本身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你非得让他死记硬背一些东西,这样严重摧毁了小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别的科目是母语即可学习理解,不太需要浪费太多时间,而英语不死记硬背不行,本来一般小孩子对学习都有抵触情绪,这样被死记硬背的学科又把仅有的一些兴趣给抵消了,这样即不利于孩子打好基础教育的根基,又淘汰掉了大部分智商高贪玩的学生,把英语安排在从入学到学业完成,真的不利于国家基础教育和人才的选拔,而中国现在急需的是脚踏实地在基础工业发展中默默无闻付出的劳动者,如果他们基础学科理论基础好,就可以在基础劳动中积极提出改进措施方案。如果大学之前取消英语课程还可以让孩子提前三年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大学以后再在有需要的专业和有需要的家庭有需要的人进行英语专业专门培养,这样既不打击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让将来不需要接触英语的学生在学生时代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尽可能多的学习一些基础学科知识。然后学习爱好英语的学生会籍在一起,因为都有需要兴趣会在学习英语的路上更加提高学习效果


用户2136501381844


英语是最应该列为选修的科目!

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到大学博士,英语学科竟然成了唯一贯穿始终的科目!

而与此同时,也普遍存在一个“怪像”:每个阶段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投入与学习效果的产出之间根本不成比例!硬生生把一门语言工具,学成了一门应试科目!分数还不高😂

所以,强烈建议,国家应该把英语列为选修科目,由学生根据自身所需,自由选择!同时,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内容比例,提高学习要求!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华莘莘学子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进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老铁有课


英语有多么重要?各路专家已有答案,我们不应该否定她的重要性!

但英语和我们的母语一样重要吗?非得高考和语文一样必考还都150分?

你说物理不重要吗?为什么高考中物理不是必考,物理为什么没有英语的150分?

再问,体育重要不?现在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怎么样,搞教育的心知肚明,真心焦虑以后我们民族的身体素质,可是高考中差不多体育被忽视了!

还问,思想道德修养重要不?成才先要成人,不突出政治课重要性真不正常!有人说,思想道德教育靠平时靠生活中进行,有点理想化了。把政治课纳入高考必考科目(分值不用太高80分足够,试题不考虑难度而是考虑现实性和探究性),才能真正引导整个社会和所有学校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真正做到成才先成人!


城镇大哥


我觉得是可以的。其实我很喜欢英语。可是在学习的时间上,也是花了不少。但是由于没有考上好大学,那个时候改革开放,父亲面临失业。结果也就三本也没钱上了。于是成了现在的普通宅家媳妇。现在儿女学英语,初中的女儿,我看看英语书,根本就看不懂了,单词好长一个了,课文也是好长一篇了。基本上没汉字。一般人学了英语,如果都是本国工作,根本派不上用场。本来学生学习的科目知识都多,英语又花了很多时间。可以选修英语,如果家庭条件好,可以出国用得上。学生现在的素质教育真的太薄弱,学生欺凌太多,学生自杀太多,应该把素质教育重视起来,有好的思想好的抗压能力承认能力,才能让社会风气好起来,而不是越来越多的校园暴力,青少年自杀。学习也是以人为本,人性都不好了,学习再好,也是做坏事。把本国语言学好,本国历史学好,思想品德做好,未来都是尽忠报国的青少年


熟悉到陌生294


学校的英语学习是最低效的学习,浪费时间和生命!为什么不能取消?

从小学到大学,学了十几年英语却几乎没有形成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好一点的也是只会应付考试。就算应该学习一门外语与国际接轨,难道如此低效无用的学习不该改变一下吗?更有很多人因为他可能压根就用不到的英语影响了他的一生前程。

有很多孩子在国内一直都说中文,放美国小学两个学期英文就完全流利了,根本不用操心。反过来说,中国的英语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学了十几年,居然都不能达到流利对话、读书看报和收看电视节目的水平。

所以掌握英语最好的办法是在实战中提高,放到那个环境里面自然就会了。


乡村一枚师


其实孩子们在学三门语言:现代汉语、古汉语和英语。

如果一定要做出取舍,舍弃的应该是古汉语。这门语言已死,未来不再发展和使用,文法上惜字如金,重大事件三五字一笔带过全靠脑补,细节刻画模糊潦草,硬说是“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什么的,确实牵强。

作为情怀,如果实在需要缅怀大国荣光不跩几句古词儿就难受的话,改为选修未尝不可。别再浪费孩子精力时间死记硬背这些没什么大用的孔乙己学问了。未来的孩子们更需要的是跟地球人打交道,而不是死人。把古汉语留给专家学者们研究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