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午后》VS《迫在眉梢》:看两大影帝是如何演绎经典劫匪的

“劫匪电影千千万,挟持人质占一半”,在众多的警匪类的电影中,劫持人质题材的往往是最扣人心弦和激动人心的。因为这里有最激烈的正邪对决,也有最复杂的英雄情怀。英雄往往是站在好人这边的,但有时候也会站到坏人的那边。劫匪型的电影往往逃不过邪不压正的结局,如何把一个坏人演成一个英雄则成为了最大的难题,而这方面两位好莱坞的著名影帝阿尔·帕西诺和丹泽尔·华盛顿则有些话要说。

阿尔·帕西诺VS丹泽尔·华盛顿

阿尔·帕西诺、丹泽尔·华盛顿好莱坞如雷贯耳的两大影帝,一个是“黑帮教父”老戏骨,一个是“黑人一哥”伸冤人。两人都是各自领域里最优秀的代表人物,但是却很少的被人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是因为两人很少直接合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两人表演风格完全迥异:阿尔·帕西诺表演主要靠个人张力,他所饰演的角色爆发力极强,比如《疤面煞星》和《闻香识女人》无论是悍匪还是盲人永远都是无所畏惧战斗力爆表;而丹泽尔·华盛顿则刚好相反,他的表演主要靠个人收力,他饰演的角色往往有一种坚如磐石的内敛感觉,《艾利之书》《伸冤人》等电影就是如此,个人气场极强却总是收而不发让人不寒而栗。尽管两人风格不同,但他们都曾把劫匪演成了英雄。

《热天午后》VS《迫在眉梢》:看两大影帝是如何演绎经典劫匪的

《热天午后》VS《迫在眉梢》:看两大影帝是如何演绎经典劫匪的

《热天午后》VS《迫在眉梢》

《热天午后》和《迫在眉梢》是阿尔·帕西诺和丹泽尔·华盛顿各自主演的一部关于劫持人质的电影,《热天午后》主打政治牌,通过阿尔·帕西诺抢劫银的荒诞行为来讽刺当时美国政府的混乱;《迫在眉梢》主打感情牌,通过丹泽尔·华盛顿挟持医院救子的故事来反映美国医疗制度的缺陷。一个是阿尔·帕西诺的向天咆哮,一个是丹泽尔·华盛顿的沉重父爱,两部电影前后相差近30年,却有着很多异曲同工之妙的地方,两人都曾把身不由己的劫匪一度演成了人见人爱的英雄,但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热天午后》VS《迫在眉梢》:看两大影帝是如何演绎经典劫匪的

《热天午后》VS《迫在眉梢》:看两大影帝是如何演绎经典劫匪的

第一步:合情合理的动机

“名不正则言不顺”凡事得有一个好的动机,在《热天午后》和《迫在眉梢》中,如果阿尔·帕西诺和丹泽尔·华盛顿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那么他们只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而不是人民的英雄。但在电影里他们都有一个身不由己的苦衷:

《热天午后》里,阿尔·帕西诺是一个曾经在银行上过班的职员,他不是恐怖分子与古惑仔,他抢劫银行只是为了给自己心爱的男人做个变性手术,而《迫在眉梢》里丹泽尔·华盛顿只是一个收入微薄的蓝领工人,他劫持医院是为了强迫医生给自己患有心脏病的儿子做个心脏移植手术,两人抢劫的原因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自己爱的人。这从本质上定义了两人并不是坏人,所以在整个挟持过程中他们心中的善要远远大于心中的恶,他们虽然破坏了法律,但是却容易得到道德上的原谅。这一点是他们能得到群众支持的根本原因。

《热天午后》VS《迫在眉梢》:看两大影帝是如何演绎经典劫匪的

《热天午后》VS《迫在眉梢》:看两大影帝是如何演绎经典劫匪的

第二步:强大的个人魅力

并不是所有的人做了坏事都能得到大家的原谅,做好人还是做坏人最终还是得看自己的努力。在《热天午后》和《迫在眉梢》中阿尔·帕西诺和丹泽尔·华盛顿分别给角色注入了强大的个人魅力,使他们最终逆袭成为了群众欢呼的对象:

《热天午后》被很多人誉为阿尔·帕西诺表演最好的电影之一,因为他塑造了一个极其真实又有个性的劫匪桑尼,桑尼看上去是一个毫无章法的抢劫犯,但实际上他心思缜密温柔博爱。他能抗住巨大的压力处理好人质的安危,警察的压迫和同伙不安分的狂躁已实属不易,同时他对自己所有家人亲人的安排又体现了一个深情男人的温柔。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在极其被动的情况下把舆论的压力引向警方去,这是人们真正欣赏他的原因。

《热天午后》VS《迫在眉梢》:看两大影帝是如何演绎经典劫匪的

《迫在眉梢》里的丹泽尔·华盛顿处境没有阿尔·帕西诺的那么复杂,但是却比他急迫得多。丹泽尔·华盛顿的想法和需求很简单:穷尽一切办法来逼迫医生给自己的儿子做心脏手术。他不需要考虑太多外在的因素,但是时间容不得他一拖再拖,所以他全程体现更多的是一种父爱的沉重感,这种父爱自带强大的感染力,丹泽尔·华盛顿不需要太多过激的语言和行为,单凭一颗对儿子的爱,就足矣融化所有旁观者的心。

《热天午后》VS《迫在眉梢》:看两大影帝是如何演绎经典劫匪的

第三步:深层的社会共鸣

如果纯粹只是个人行为,那么一个不顾他人安慰而去劫持银行或医院的人,无论如何是不肯能成为英雄的,其中必定是在某一点上激起了社会的共鸣:

《热天午后》我们目前来看谈论的更多的是阿尔·帕西诺天衣无缝的个人演技,但实际上这部电影背后反映的社会问题更加的深刻,《热天午后》是一部需要结合时代来看的电影,电影拍摄于1974年,当时的美国正深陷越南战争泥潭无法自拔,美国群众对此极为的愤怒和不满,同时阿尔·帕西诺在电影中高呼的“阿提卡”更是美国监狱暴力镇压囚犯的著名丑闻事件(1971年美国政府用不当的方式处理监狱暴动导致42人死亡,引发了美国社会一次巨大的风波)。当时的整个美国社会都压抑这一种对美国政府的厌倦和不满,而这种不满正好通过阿尔·帕西诺饰演的桑尼爆发了出来。

《热天午后》VS《迫在眉梢》:看两大影帝是如何演绎经典劫匪的

《迫在眉梢》最大的看点依然是丹泽尔·华盛顿无可挑剔的演技,在刚刚凭借《训练日》获得奥斯卡影帝之后,丹泽尔·华盛顿趁热打铁在《迫在眉梢》里出演深情父亲。这一次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整个社会的无奈。无论社会怎么发展,短时间内的穷人依旧每天过得胆战心惊,25万美金的手术费直接压垮了丹泽尔·华盛顿的整个家庭,这钱谁来出,医疗保险不承担,医院自身有制度,丹泽尔·华盛顿自己更是没办法,最后为了爱,只能走上一条极端的道路。这不仅仅只是丹泽尔·华盛顿在电影里一个人遇到的问题,而是当今社会全世界都面临的一个难题。

《热天午后》VS《迫在眉梢》:看两大影帝是如何演绎经典劫匪的

合情合理的动机给了我们原谅他们的理由;丰富多彩的个人魅力给了我们喜欢上他们的条件;最后他们身上反映的社会问题又让我们不得不给他们摇旗呐喊,这就是电影里劫匪变英雄的三个套路。然而罪犯终究还是逃不过法律的制裁的,电影也终究不过是电影。或许谁都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我们不是阿尔·帕西诺也不是丹泽尔·华盛顿,我们当不起“教父”也演不了“伸冤人”,想当英雄,还是老老实实的靠自己的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