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投降时仍拥有700万大军,为何轻易投降了呢?

廖栩


1945年4月22日,为了防守莱茵河上的雷马根大桥,在希特勒的亲自过问下,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向该地派出了增援的装甲部队,而所谓的“装甲部队”是从赛纳军营搜罗出来的五辆虎式坦克,希特勒认为远远不够需要再加,将军们的回答是三天后可以再调来两辆虎式,这就是纳粹德国在战争末期的窘境,掏遍家底凑不出一个坦克营来了。

(凯塞林元帅)

实际上,在希特勒自杀前几小时,驻意大利凯塞林元帅指挥的德军已经宣布投降,只是因为通讯不畅,希特勒临死之前才没有再次受到刺激。

根据朱可夫的回忆,到1944年底,纳粹德国的武装力量还有940万人,其中陆军作战部队约有540万人,德军最高统帅部把最精锐的370万野战部队部署在东线。由此可以看出,德国军队的非战斗人员其实高达400万人。



(邓尼茨元帅)

而到1945年5月投降时,柏林地区的近百万军队已被苏军粉碎,西线的“B集团军群”也被美英盟军彻底打垮,残余德军的总数量虽然仍有600余万,但作战兵力只有200多万了,所以提问中的700万之数貌似靠谱,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武装部队的战斗力主要体现在野战部队上,与人头总数没有关系。

事实上,在希特勒自杀并将继承人选定为海军元帅邓尼茨后,部分德军将领如陆军元帅布施等人的确试图继续负隅顽抗,然而邓尼茨最终否决了这个方案,并以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名义,派员与艾森豪威尔洽降,时间是5月5日。邓尼茨为什么一定坚持投降呢?他对战争有综合的形势判断:

(邓尼茨和戈林希姆莱等人)

残余德军已被切割无法形成作战体系

按照普遍认可的说法,此时德军作战部队是如此分布的:在捷克境内的中央集团军群还有90万人,在意大利的B集团军群(番号转移)60万人,在北欧尚有25万人,在东南欧还有40余万人,在波罗的海和库尔兰半岛尚有30万人,总数约250万作战部队。

然而苏军攻克柏林后,已经和盟军在易北河完成会师,整个德国被一劈两半,散布在欧洲各个战场的德军部队被分割包围,已无法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只能各自为战最终再被各个击破,这是一种无望的军事形势,稍有战略眼光的统帅都看得明白。其实希特勒也很清楚,他死前已下达了毁灭鲁尔区的焦土命令,这就是知道打不下去破罐破摔了。

(施佩尔)

德国已经丧失继续维持作战的工业基础

德国绝大部分的工业集中在鲁尔区,最后一任军备部长施佩尔是建筑师出身,也算是希特勒私人朋友。在他的努力下,纳粹德国的军备生产在1944年9月奇迹般达到了峰值,所以德军可以补充和新建部队,维持东西两条战线的基本稳定。

然而随着守备鲁尔工业区的莫德尔元帅兵败自杀,德国已彻底丧失了军备生产能力,再加上罗马尼亚油田的丟失,德国实际上不再具备战争能力。欧战与亚洲战场不同,拼的是钢铁、石油和炸药,失去这些,大势已去。



邓尼茨不具备希特勒的影响力和统率力

从1943年开始,德国国防军内部的密谋集团加快了铲除希特勒的行动步伐,因为许多将领已经清楚德国必败,需要尽早与美英谈和以避免德国毁灭,包括圈外的克鲁格和隆美尔等元帅也有如此看法。

但希特勒是合法的德国“元首”,德国军队上自陆军元帅下至普通士兵都曾宣誓效忠,只要拒不投降的希特勒还活着,纳粹德国就得继续顽抗下去。希特勒甚至可以在最后时刻,仍然通过电报下令逮捕戈林和希姆莱这样的大人物,邓尼茨哪有这等领袖能力。



(希特勒和施佩尔)

所以密谋分子才要在肉体上消灭希特勒,现在希特勒已经自杀身死,德军官兵没有了束缚,抵抗意志不复存在。而邓尼茨作为一名军种司令,对德国陆军几乎没有什么统率力,更指挥不了最高统帅部、参谋总部和普鲁士军官团,既然无能为力,不如放弃抵抗。

苏联和盟国军力已对德军构成压倒性优势

到柏林被攻克为止,欧洲大陆的苏军作战部队670万人,美英盟军作战部队240万余人,两者之和多达900多万地面部队,这还不算占据绝对优势的空军和后勤补给,200多万素质严重下降的德军,许多都是新兵和外籍志愿兵,面对敌方如此庞大的武装力量,继续抵抗下去毫无希望,无条件投降是唯一的出路。

(希特勒接见青年团)


度度狼gg


电影“帝国陷落”里有一段比较能说明问题的情节:苏军已经打到柏林,一位德国将军视察阵地,看见有很多德国人拿着简陋的武器向苏军冲锋,就问手下,这些是什么人。手下告诉他是希姆莱还是戈培尔组织的国民敢死队。将军说让他们下来,这是屠杀。

德国、美国这类的国家极其重视士兵的训练。士兵必须有充足的训练,掌握了足够的技能才能参加战斗。不谈人道,只谈功利,这样做也肯定是最划算的。这些国家早就算计清楚,把不经训练的平民直接推上战场,是赔本的买卖,是没意义的事情。

抗日战争中,绝大多数的时候,日本的士兵面对中国士兵,都是占据很大的优势,原因就是他们在开战之前有着充足的军事训练,而我们的战士是应急从田里抓过来的顶数的,这打起来,肯定是咱们吃亏。

把士兵训练完善了,再上战场,打胜仗。仗打赢了,训练的成本会连本带利的赚回来。平时不备战,在训练上省钱,等打起来,拉农夫上战场,打败仗,然后赔钱,割地甚至亡国。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从宋朝一直到民国常干的赔本买卖。到现在网上还有不少人在那喊歼20太贵,不可能装备太多......

依旧是唠嗑,咱们稍微再扯远点。

德国、美国的士兵是经过长期训练的,是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的,所以这个士兵本身也是贵重的财产。一个训练充足的士兵如果死了,政府也就赔了。这就导致从高层就不希望士兵死。然后做出很大的妥协,譬如在什么情况下,这个士兵可以投降,什么情况下你可以撤退。尤其是那些有过战斗经验的老兵,那更是宝贝,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这个宝贝先保证别打碎了,至于在谁手里,可以缓,可以等,有机会我再抢回来就完事了。所谓的美军怕死,归根结底是高层怕士兵死。然后建立了这样的文化:你先保住命再说,只要不叛国,最终能回来,你还是我的小宝贝儿。所以,在西方国家,当了俘虏回来,依旧是英雄。

甲午年,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曾、丁汝昌......大量的海军将领自杀殉国。从气节上,这是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的。但是,站在利益的角度,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去算,这些人都是当时顶尖的军事人才,受过正规的海军教育,绝大多数人都是海外留学回来的,说着流利的英语......国家在他们身上投入了多少资金?如果他们活下来,未来重建海军,报仇雪恨是不是更容易?所以说这个账应该怎样算,即便是现在人也很难说清。

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也曾经狂妄一时,大声的叫嚣:美国的海军在哪里?但后来发生了马里亚纳猎杀火鸡式的战争。日本飞机被美国飞机当火鸡猎杀,没有还手之力。发生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日本的老兵,有经验的老飞行员基本上全战死了,到马里亚纳海战的时候,剩下的就是菜鸡。

它不怕死,那些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动不动就来个同归于尽。然后飞机的设计也不重视防护,一打就着火。日本损失了飞机还是小事,最后没飞行员才是最要命的。而它后来的关东军也是不堪一击,原因都是一个:老兵打没了。

中国以前千年的教训是:训练不足的战士上战场,是赔本的买卖。日本的教训是:不重视保护士兵的生命,赔的更大。

像德国这种靠普鲁士军事力量起家的,又是讲哲学讲数据,他战争帐算的非常精:打仗全得依靠训练到位,有打仗经验的士兵。当初德国之所以敢发动战争,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那时他的士兵是训练的最充分的,战斗素质和精气神远高于英法这些国家。

训练不足,甚至没有训练的平民上战场,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打不了仗,只是让人无所谓的屠杀。而希特勒那一撮人也懂这个道理,但他们说这些平民死就死吧,反正日耳曼人的精英也已经在这场战争中死干净了。道理都懂,只不过他们是不介意这些人去当炮灰。

问题里提的700万大军,现在大家也就明白是咋回事了吧?他们不是训练充分的士兵,只是临时拉来凑数的杂牌。这700万人要是够士兵的标准,像国防军,党卫军一样精良,希特勒能打到阿拉斯加,对不对?

按照咱们中国传统思维,这些人进了军营,穿上军装,有了编制,发了把枪,这就算兵了,把这些人凑一起就算军队了。但按照德国的思维,这些人还得再训练2年,掌握了熟练的军事技能,才能算兵。而这些人聚集到一起,能服从指挥,互相配合,彼此支援,讲技术讲策略,这才能叫军队。所以德国这700万人咱们叫大军,在德国人眼里他们依然还是农夫、厨子、修鞋匠......打不了仗。

这些人在德国的将军、统帅的眼里根本就没有战斗力,再说,打仗是贵族的事,你们这些平民跟着瞎搅合啥?所以,希特勒也看不到希望,自杀了。而他一死,那些将军们也就放弃了没有意义的抵抗。


锐视觉何老师


我们先来算算,二战结束时,德国还有多少兵力?



截至1945年5月9日,、纳粹德国正式投降,其还有这些家当:德中央集团军群大概有90万人,驻扎在捷克。还包括1700多辆坦克装甲车、1000余架各型飞机。在北欧有30万左右的部队,驻扎在挪威和丹麦,包括500多辆坦克装甲车、400余架各型飞机。在意大利的B集团军群,是保存最为完整的部队,大概在60万左右。包括1000多辆坦克装甲车。此外在南斯拉夫地区和波罗的海地区分别还有40万和25万的作战部队,算起来总的大概有250万左右的部队。


这个700万我是真不知道从何而来,要知道在德国最强的1941年.全欧洲的纳粹军队加起来也不过1000万左右。

有人说250万也不少啊?对是不少,打几个大战役绝对是够人的。但是仅是不同往日了,这250万人大多数是滥竽充数,此时的德国早就山穷水尽,涸泽而渔菜凑出来这么些人。不论是战斗素养还是武器装备,都原不如当年,甚至许多人上去就是炮灰。能真正在战场上起到作用的军队,绝对不超过一百万。


这一百万能干嘛?你知道盟军有多少人吗?大概统计了以一下,在1945年,苏联在欧洲战场爆兵超过600万,其中一线作战部队在400万左右。而在第二战场,盟军总兵力达到了500万,其中美军占大头,有300多万。也就是说整个盟军,在东西两线战场总兵力达到了900万。而且还不算武器,后勤以及士气的各方面碾压。仅仅是兵力就完爆了,而且德国还是两线作战,这基本没法儿打的,除非上帝帮忙。

事实上,原本德国因人口数量的原因,军队的后备储蓄就很有限了,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之大,兵员死伤惨重,对于德国来说,仗打的越久,其亏损就越大,并且由于人口少,国土面积小,当大部分人口被征作兵用之后,整个国家将只剩下老弱病残,缺少发展的空间,如果真是这样,那德国的未来也就不再有希

望了。


再者,德国这时候已经山穷水尽了,当兵的也要吃饭啊,坦克飞机也要有油才能动啊,枪炮也要有弹药啊。德国之前之所以有资格站出来和世界叫板,纯粹是依赖于其之前所进行的侵略扩张活动有了一定的物资基础的支撑。现在什么都没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打不了就投了呗。

总而言之,资源供给彰显了实力差距,德国在交战时便倾其全力与其他国家斗争,奈何只能维持一时短暂的胜利,却没有能力进行提供长足战争的供给,那也只能在战场上被打的节节败退了。


所以,即使希特勒想要负隅顽抗,但他手底下那些人必须要为自己要为国家,要为这个民族留条后路,不能和他一起疯啊!



综上,对于二战时期的德国来说,为什么要在还有百万军队的情况下选投降,一是因为不想做无意义的输出,败局已定,胜败与否只是时间问题;二是自身实力不足,而对手又过于强大,正如打不赢就跑的策略一样,德国肯定不希望自己就此成为他国的附属,与其如此,还不老老实实投降接受战败的惩罚,至少也比在一再强硬地坚持错误决定下被灭国来的好。


白话历史君


二战后期,德国还有部署在库尔兰岛上的集团军群、捷克和奥地利的中央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意大利北部、巴尔干半岛、挪威等地德军,这些兵力加起来还有好几百万,为何就投降了呢?

其实德国在二战后期也曾想过翻盘,包括希特勒和德国高层还在制定各种战术,但无奈德国此时大势已去,不得不投降。而之所以会投降,主要是几个关键原因:

精神支柱的倒塌

苏联进攻柏林时,希特勒知道大势已去,心灰意冷之下选择了自杀,当德国军队得到这个消息后心中的信仰顿时崩塌,从军官到士兵没有任何战斗的信念支撑下去,在以前希特勒就是他们心中最坚定的信仰,而现在信仰没了,战士们如同行尸走肉,部队上下乱成一锅粥。

德国二号人物海军元帅邓尼茨与德军高层经过考虑后最终决定投降,他的理由很简单,继续抵抗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投降还能为日耳曼民族保留种子。如果继续战斗下去,有可能德国的青少年将全部阵亡,那么即使最后抵抗成功,那德国只剩下老弱病残,国家没有男人,没有劳动力,赢了也没意义。

国家经济严重受损,后勤物资跟不上,百姓揭不开锅了

军舰、战机、坦克需要石油来提供动力,而此时德国主要供油管道之一的罗马尼亚等地的油田,全都被英美空军炸毁,没有石油,坦克战机都只是一堆废铁。

战争前期德国顺风顺水,从各个国家掠夺资源,但到后期,为了持续这场世界大战,德国把能提供的资源都消耗光了,面对多国的打压,光靠德国一家支撑显然不行。德国的海外支援全被切断,没有任何物资提供战斗需求,民众揭不开锅,开始饿死人了。

打战需要武器、士兵需要吃饭、冷了需要衣服、伤员需要药品、武器需要弹药、石油、燃料、机械零件等等,而此时的德国没有一样物资能供应的上。

军队兵力虽多,但战斗素质低下

德国虽然看似还有700万的兵力,在持续的战争中,德国老兵伤亡严重,新兵战斗素质低下,这几百万军队的战斗力,跟德军前中期相比天差地别。

就说那些在世界各地的部队,挪威的30万兵力被卡在那边动不了;经历炮火洗礼后的高素质军官死伤太多:死在东线、西线、非洲、北欧等,而那些新兵更是夸张,很多都是老人和小孩没怎么接受训练就上了战场,枪都不会拿。

在苏联和不列颠的战斗中,空军人员死伤太多,技术、设备严重缺乏。陆军技术兵种也不够,精锐部队更是在东线战斗中消耗殆尽。

简单的总结为什么投降:要为德国留种子、国家经济已经崩溃、作战意志不足、士兵信念崩塌、国家已经无法提供武器装备了。

再打下去,连上图这种枪都造不起了,这让700万人拿水枪去滋苏军吗?


大国布衣


这个问题问的并不太客观,纳粹德国在灭亡之前,的确还有七百万部队,但却不是轻易投降,无论是苏联军队还是西线的联军,都付出了极大代价,才获得了胜利,显然,这并不是轻易投降的简单战争。


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德国的兵力布置。德国的地理位置,正好在欧洲中部,是一个四战之地,而德国也的确很背,三面全是敌国,南面还有战斗力很弱,相当搞笑的意大利。

甚至还不如南边多个敌人来的更快。不过,这个猪队友,的确在1943年的时候投降,并且倒戈。

在1944年到1945年之间,德国到底如何布置兵力的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德国的西线兵力。德国对于西线兵力的布置,装甲部队居多,兵力相对来说较少,按照1944年五月算,布置在西线的兵力大约有五十九个整编师,占有德国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而在北部,主要是诺曼底一带,有六个师,九万多人,只是凭借工事,进行防守。

在东部,面对苏联军队,德国反而更加重视,在1944年的时候,在东部战线上,一共布置了179个整编师,大约占了总兵力的三分之二。

在南线,德国布置的兵力相对较弱,在法国南部,大约驻扎了九个整编师,主要是应对猪队友意大利的倒戈。

这里路军队,基本上就是1944年到1945年期间的基本部署,但因为调动频繁,所以,很难确定具体数目。

那么,在1944年到1945年,到底发生了哪些战役呢?

在1944年6月,诺曼底战役爆发,盟军一共出动了二百八十多万兵力,在海陆空绝对优势下,向德军发起进攻,迫使西线的德军,几乎全部投入战斗,德军投入兵力一百三十多万。

这场战役打的相当惨烈,从六月一直打到八月,直到盟军收复巴黎,才算结束。

在盟军兵力、装备以及后勤补给等多方面绝对优势下,这场战役,据后来人统计,盟军伤亡二十多万,德军伤亡更大,超过了六十万,可见战斗的惨烈。

而在西线,德军布置了相当多的机械化部队,金国两个多月的惨烈战斗,德国机械化部队损失惨重,已经没有了再战之力。


联军诺曼底登陆后,德军的西线防线接近崩溃,面对急剧变化的局势,以及联军数百万大军和绝对优势的空中海上力量的压制下,希特勒不得不抽调东部的兵力,去弥补西线现场的兵力不足,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是不得已而为之。

但这种做法,并没有阻止联军如潮的攻势,反而让东线战场兵力减少。而就在盟军在西部给德军造成巨大压力的同时,苏联的柏林攻势,也开始了。

在1945年四月,苏联集结了一百五十万大军,向着德军发起猛烈进攻,刚刚把兵力抽调到西部现场,德军不得不依靠剩余的一百万德军,和苏联的一百五十万展开厮杀。

这场战役,像是诺曼底战役一样,非常艰苦而且惨烈。德国的一百万兵力几乎被全歼,而苏联则损失了三十多万兵力。伤亡比例,和诺曼底极为相似。


东线的柏林会战和西线的诺曼底战役,都是以绝对优势,向德军发起的空前攻势,虽然两场战役,都是以德军的失败告终,但联军的损失,也是极为惊人的。

所以,虽然联军以及苏联军队在各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但战胜德国,丝毫不轻松。

仅1944年到1945年一年,从东西两线作战看,德国损失近三百万兵力,而盟军包含苏联,也损失了五六十万的兵力。困兽犹斗的德军,自然令人头疼。

可见,德国兵力的确还有七百多万,但分散在东西两线,每一线的兵力,都要面对优势对手的冲击,很难占据优势。

当东西两线德军全部溃败,导致德国仅存的精锐部队土崩瓦解,剩余的军队,大多数只是二线部队,战斗力不强。随着柏林失手,希特勒自杀,德国残余部队失去了最后的精神支柱。希特勒所构建的世界观被打破。精锐尽损,精神支柱也没了,德国已经没有战心。只得投降。


小小嬴政


我来讲讲,原因。

1德国剩下的700万大军,是服从命令,投降的,希特勒自杀前,立遗嘱海军邓尼茨继承国家元首,然后他下命令投降的,以德国军队的服从传统,和容克军官团的荣誉感,会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国会大厦,有的狂热法西斯分子用锁链把自己绑在重机枪上,战斗到底的。

2德国的形势已经四面楚歌,明眼人都知道,命不久矣,两线做战,猪队友意大利已垮,与全世界为敌,东边顶住俄国佬,等西边美国人来踢屁股。

3现代化军队,打的是石油,钢铁,打的是后勤,别的不说,德国已经木有汽油了,坦克趴窝,飞机上不了天。鲁尔区,军工厂被炸得一塌糊涂。德国已经木有实际的空军了。

4士气低落,训练不足,久经战争考验的老兵已经打光了,戈培尔的国民敢死队,就是一群孩子和老人,幸亏德国保住最后的底线,木有让女人直接上战场,这些人,木有经过军事专业训练,是无谓的抵抗。

5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经过盟军的无差别轰炸,和控制面积不断缩小,加上,自己的焦土政策,德国已经木有粮食了,吃都吃不饱,还打什么。

先讲这么多。谢谢


天天扎心13君


希特勒还是不错的,自知德国必投降才可不亡国,所以选择了自杀。如果继续抵抗,德国人会被杀光。一但决定不投降,会激怒苏军和美英法,德国会从地球消失。人也会被彻底杀光。日本也一样,如果连原子弹都不起作用,美苏中会联合绞杀,苏军进中国东北后会进攻朝鲜,既使不兵进关里,也会在武器,物资方面向中国提供援助。侵华日军会被顺间消灭,然后中国军队就会被美国邀请去日本本土作战。就是:美国出钱出武器,出空军,海军舰艇,中国出人,苏联完成消灭朝鲜日军。最终:数百万中国军队进入日本本土作战,美苏用空军狂轰滥炸作掩护。在伤亡百万大军后,日本被彻底消灭。也就是:现在的地球上没有德国和日本。德国被法苏分解,日本被美苏分解。但做为战略考虑,美国会把日本四岛中的其中一个岛分给中国,来牵制苏联。英国由于离德国远,法国近水楼台。美国会撤出。法国为了报答英国会把自己的领土分一些给英国。


老夫有话说5


诚邀,如题。楼主的说法不太确切。


二战中德国的确是军队数量最为庞大的国家之一,经过充分的战争准备,德军突袭波兰的时候其部队甚至于超过了英法,但是,二战中的德国人口不过6000万,其军队鼎盛时期也只有1000多万,而仅仅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就伤亡150万,莫斯科保卫战又伤亡90万,做一个简单的算数就知道1945年处于强弩之末的德国是绝对没有700万大军的!


那么德国投降的时候还有多少部队呢?

据史料记载,1945年德军尚存250万人,至于投降时,德军还有多少人,这个很遗憾,国内的史料鲜有介绍的。 德军最后在捷克斯洛伐克被围时,还有90万人,那是德军最后的重兵集团,而当时柏林已经被英美法苏攻破,希特勒也自杀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只知道德国人还有700万大军,那么知道德国人的对手有多少吗?当时苏军已经扩充到1100万,美军的数量比这个数量还多,英国的数量也不见得少。不计算其他盟国的兵力问题,仅英美苏三国就已经对德国构成压倒性的优势,继续打下去,德国还有什么意义?

德国投降前夕的话,其盟友已经全部消失了。仅靠自己700万军队去与自己几倍于的对手进行交付,实际依然没有任何胜算可言,更不要说德国还拿什么去拼,所谓的700万只是一个大概数值,实际却远远没有那么多,实际状态更绝对没法与战争早期相比,都是残兵败将,老弱伤残级别。重武器已经基本损失殆尽,也没有什么弹药了,谈不上什么物资储备的了,因为军工生产已经被崩溃掉了,也就是说继续打下去,德国没有新的装备补充,燃料补充也几乎没有了。

德国人实际上已经没有能力进行一场战争,打下去只是增加自己的伤亡,增加自己的损失,而不是给对手制造什么麻烦,所以早一点投降对于德国反而是最好的。


浴火


二战打到最后,德军已经是四面楚歌,不仅仅面临苏联的收复失地和全面反击,还有英美盟军的诺曼底登陆。

德军最能打仗的真正精锐部队全部投入了巴巴罗萨计划,到了苏军突入柏林的时候,很明显的,他们的精锐之师已经基本上葬送在了苏联广阔的雪地上、严冬里了。随着苏德战力的此消彼长,苏联越战越强,德军却越打越弱,无论是后勤补给、工业制造、还是兵员后备以及国民士气,苏联已经逐渐占了上风。

特别是后期苏联的军工制造能力,已经不是德国能够望其项背,德军在撤退的路上,大量的重装备都被抛弃在了路边成为废铁,但是苏军不但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坦克、大炮、战机,还造出了二战末期的魔鬼打击火力--喀秋莎火箭炮。每每 一个齐射,就让德军魂飞魄散,胆战心惊。

不但苏军已经攻入了柏林,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后也一路所向披靡,德军已经全面丧失了战争意志。最重要的是,柏林沦陷了,他们寄以希望的伟大元首希特勒都自焚而死,盖世太保、党卫军也全面崩溃,他们还为谁卖命?

而且就算他们还愿意战斗下去,已经很清楚不过是无谓的死亡而已,盟军已经杀红了眼,不会在乎多死几个人,而他们面临的将是报复性的屠杀,完蛋的将不仅仅是他们,还有在仇恨下失去理智的盟军对他们妻儿的报复性杀戮,那将会毁灭掉整个德国和日耳曼民族。

这个时候,就是傻子都知道该如何做,即便是武士道洗脑下的疯狂日本人,最后在形势比人强的时候,不也乖乖举手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