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淄川昆仑滴水泉的滴水钟乳石丢了

痛心!淄川昆仑滴水泉的滴水钟乳石丢了

(钟乳倒挂,清泉沿钟乳由上而下轻落池中,此景只有天上有)

痛哉,滴水泉的滴水钟乳石丢了!

大淄博最有名、最神奇的山泉本应是淄川西部的滴水泉。

滴水泉位于淄川区昆仑镇滴水泉村西路北悬崖处,村庄因泉而名。

痛心!淄川昆仑滴水泉的滴水钟乳石丢了

泉的本意是指含水层或含水通道与地面相交处产生地下水涌出地表的现象。而淄川滴水泉确是悬崖下有一神奇的倒挂金钟式的钟乳石,长约半米,绿苔萦绕,生机盎然,水沿石笋由上而下,穿过5米左右的空间滴下,泉水落向水面,叮咚有声,清澈的泉池内涟漪层层,令人顿感神秘又心怡,大自然的神功鬼斧,天然造化,实为奇迹。东西南北,古今中外,见过之人无不赞叹神奇,“此乃神泉、宝泉也!”。

痛心!淄川昆仑滴水泉的滴水钟乳石丢了

(神工鬼斧,独孕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淄川文化旅游平台介绍:滴水泉,又名“晴雨泉”、“天雨泉”,位于淄川区昆仑镇滴水泉村西路北悬崖处,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26平方米,般阳二十四景之一。

滴水泉,坐北朝南,在崖壁下有一天然石窟窿,形成一大石棚,长20米,宽8米,高5米,石窟内垂钟乳石6个,系天然形成,依次排列,水自乳头滴入池内,久旱滴挂不止,当地百姓称之为“井口朝天,泉水倒流”。

清《淄川县志》载:县西二十八里,石穹窿如百间屋,苔结如龙首,泉自龙首宣泄而下,似百道**,石池承之,流入涧壑成溪。一老衲云:迹遍九州未尝见也。一名晴雨泉,一名天雨泉。

明代邑令陈时万《滴水泉》诗云: 谁窍明河一派通,垂天百尺泄穹窿。水花渐结苔痕老,山色低衔练影空。看罢石林晴送雨,坐来龙窟昼呼风。未须论到贪泉饮,自在清流短壑中。

痛心!淄川昆仑滴水泉的滴水钟乳石丢了

(滴水泉奇观,泉水沿钟乳石由上而下,泉水落池掷池有声)

滴水泉的最神奇的地方在在于泉水沿天然的钟乳石由上而下,其中2个大的似垂钟般的钟乳石更为奇特。

然而,现在如果你再去滴水泉会发现,这一奇观已不存在,神秘的钟乳石已不存在!

阳春三月,与朋友结伴而至滴水泉村,在没有钟乳石的滴水泉旁,望着那没有钟乳石的滴水口,听着滴滴答答的落水声,感觉奇特的滴水泉似乎缺少了不少的灵气和生气,原来那悦耳的滴水声似乎变成了低沉的哭泣.....

痛心!淄川昆仑滴水泉的滴水钟乳石丢了

(没有钟乳石的泉眼,生气灵气大减)

曾几次与村民交流,询问钟乳石的去向,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倒是一开车取水的家住城里的退休大哥表情凝重的告诉我们:“让人盗走了,可惜!多好的钟乳石,多好的风景啊!”......也有人说:钟乳石脱落了......

百度钟乳石知:钟乳石(stalactite),又称石钟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才能形成。形成时间漫长,对远古地质考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钟乳倒挂,泉水叮咚的美景已成过去)

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会溶解其中的碳酸钙。这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上滴下来时,由於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称为固化)。由上而下逐渐增长而成的,称为“钟乳石”。 钟乳石和石笋每年只增长1毫米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沉积物就会形成千姿百态、十分壮观的天然建筑物。

滴水泉这个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形成的钟乳石,过去几百年、几千年我们的先人都完整地将她保护保留了下来,并传承给了我们,而在科学技术发展发达的今天她却没了.....

痛心!淄川昆仑滴水泉的滴水钟乳石丢了

(水母娘娘的无奈,呼唤乳石回归)

网上查找,有网友2016年1月还在现场拍过它。

一位网友曾发文说:在(滴水泉)石龛北面最深处有一小神龛,供奉着水母娘娘,冥冥之中护佑上着这一池碧水和这一方水土。

那么谁来保护滴水泉这神奇的钟乳石呢?

痛哉,蔚为奇观的

滴水泉!痛哉,陪伴村民千年的钟乳石!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一并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来自内容合作平台 劈山故事,特此致谢!

扫描二维码 关注淄博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