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奔三的90後:一事無成,該何去何從?

前幾天一位朋友說:由於公司效益不好,工資經常發不出來,打算辭職了,學歷也不高,已經30歲了,現在真的好迷茫!

我告訴他,我們年紀相仿,我也快30了,自己得做好人生規劃,知道自己最終想要什麼,時間不等人。

之前還有個朋友,大學畢業4年後,竟然換了6份工作,而且關聯性都不是很大,平均算下來每份工作都幹了半年左右。

如此頻繁的更換工作,確實很好奇。

我問他這幾年換了六份工作,是出於什麼原因呢?

他說,原因很多原因,有些工作做了之後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並不適合,面對公司的工作環境不是太理想,還有一些人際關係的處理。

他似乎看出了我的用意,接著解釋說,之前的每一份工作我都是想做很久,只是情況特殊而已。

這一次,他前來一家單位應聘是業務員的崗位。

我給他說,做這個工作要有耐心,很累很辛苦,而他說,做銷售就已經做好了吃苦的準備,想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開玩笑的說,你可別幹幾個月又走了。

他拍著胸口說,表示不會。

我瞭解到,那家公司那邊時間剛好急需業務員,就剛好應聘到了這家公司,因為這個崗位流動性就比較大,也不擔心他的離開會給公司造成多大損失。

三個月後,他真的選擇離開了,這次都不到半年就要走了。理由是一直沒開單子,感覺自己不適合做業務,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

我笑著安慰他,沒事,以後在新工作單位可要努力好好幹了。

我一點也不惱,好聚好散,因為我從一開始就做好了他會離開的準備。只是不知道他何時才能安頓下來,畢竟他也快奔三十了。

三十歲,說起來是個數字,其實是道生死線。

1

30歲,為什麼立不起來


在這個世界上,最殘忍的就是時間,比你的上司要冷酷,比你的客戶要難搞。

因為時間會證明你有沒有在公司裡混日子,時間會證明一切,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我一直對身邊的人說,混什麼也別混日子,做什麼也別做懶人。

一個人到了三十歲,如果還是一事無成,沒有家庭、沒有事業、存款羞澀,那麼一定是有原因的,或是外在的,或是自身的。

我剛提到的那位朋友,相處幾個月下來,發現他人其實挺不錯的,熱情洋溢,也很厚道,但就是做什麼事情都三分鐘熱度,做什麼事堅持不下來,無論做什麼事要持之以恆。

他曾和我說起過要利用業餘時間學點技能,考幾個證書,參考書我看他買回來了幾本,但也就看了幾天,就再也沒有翻過,還在一邊放著。

和他同批進來的業務員中,有兩個小夥子一年後基本月薪達到3萬元,業務都是人跑出來的,同樣的平臺,同樣的產品,做不出來就是個人的能力問題。一個人的能力很重要。

第一批奔三的90後:一事無成,該何去何從?

職場上的人,能力差並不是最大的問題,因為可以通過學習和努力來提升,最怕的是沒有堅持下去的決心,沒有改變現狀的決心。

可能很多人都聽過職場上有一種現象叫:35歲現象。簡單來講,很多企業將招人的門檻設定在35歲,35歲成了職場人的生死線,35歲之後再找工作的難度會很大,會招到用人單位的嫌棄。

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在三十歲的年紀就知道有這樣的潛規則存在,未雨綢繆,有備無患,總不是壞事。

2

不總結過往,40歲仍一事無成


那麼如何未雨綢繆呢?

  • 首先,要活得通透,盲目地熱情會讓人不斷地從事低質量的勤奮,很多時候低質量的勤奮比懶惰更可怕。


前幾天,一位朋友說,幾次創業都失敗了,現在做什麼事都沒有信心,他問我怎樣恢復信心嗎?

我回復他說,總結失敗的原因,把好的和不好的都羅列出來,將事情看得通透了,自信心自然就會回來了。

到了三十歲了,你一定也經歷了很多事情,經歷就是財富,經驗往往比學歷、能力更重要。

給大家講一個劫匪去搶銀行的故事吧。

一夥劫匪在搶銀行,身背幾次案底的劫匪頭子大聲地說,通通不許動,錢是國家的,命是自己的!

這就是經驗,也說明他做過功課,進行過心理學的研究。

劫匪回去後,其中一新來的碩士學歷劫匪說,老大,我們趕快數一下搶了多少,那老劫匪(小學文化)說,你傻啊,這麼多錢,你要數到什麼時候,今天晚上看新聞不就知道嗎?

經驗有時候比學歷、能力來得更有效率。

  • 你如果想在未來有一個質的飛躍,就必須對之前的人生進行總結:哪些地方做的不錯,繼續保持;哪些地方做的不好,那要改進。


只有自己把問題想明白了,事情看通透了,你才會對自己有底氣,做起事情來,也會更加得心應手。

如果你一直就這麼稀裡糊塗地過著,不管多大歲數,你都會感到迷茫,你都會這樣,而且只會越來越差,時間會證明一切。

3

解除危機,需要做到這幾點


總結過去不成功的原因是第一步,給自己制定一個行之有效地方案是接下來急需要做的。

  • 權衡好家庭和事業


到了這個年紀,做什麼事情要考慮到責任,考慮到家庭了。家庭在一個人的事業中扮演著很重要地角色,能夠將後方妥善處理的人,事業上也更容易成功。

錢是掙不完的,家人很重要。

  • 制定一個5年目標


在你總結完失敗的經驗之後,總是要用實踐來證明的。在35歲到來之前,制定一個為期5年的人生目標。

也許你們聽過一萬個小時定律:不論你想在任何一個領域成功,你都必須至少付出一萬個小時的努力。

也不用你花一萬個小時了,你要是每天能花3個小時用在實現這個5年目標上,不用2年,你可能就已經脫穎而出,有了更高的目標和追求。

第一批奔三的90後:一事無成,該何去何從?


  • 執行力最為關鍵


有人說,我也努力了啊,我就沒這個命,就是這麼背。

並非如此,那是因為你執行力不到位,執行力差有兩種:直接不做、做但是在瞎忙活。

直接不做的,沒什麼好說的了,這樣的人永遠是嘴上的冠軍,總是有各種理由,每天在空想自己以後要怎麼樣、會怎麼樣,實際上除了空想還是空想。

整天瞎忙活的,某種程度上還不如直接不做,至少還得了個悠閒自在,心寬體胖。

拒絕毫無質量的奮鬥,要是發現有不對勁的地方,應該立馬停下來進行總結和思考。

和我一樣的第一批90後快30了。 看看我們好的政府,好的企業,成功人士,國家都有自己的五年、十年目標。當自己工作了以後,為老闆規劃。三十而立,沒有立起來,一轉眼35歲了。什麼時候實現,得做好自己的規劃。你要把你的內心深處的東西想出來,把自己真實的願望寫出來。不管能實現還是現實不了,做好自己的規劃,首先挖掘出你內心深處的願望,並且找出你表面願望背後深層次的根源。然後怎麼實現,這個時候我們要量化,父母健康,孩子健康,我們才會健康。量化出數字,量化出時間來。哪一年給父母預備一套房子,將來孩子受什麼樣的教育。分析如何做到這些願望。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不管處於怎樣的年紀,道理是相通的,有些事逃不了,路是走出來的,幹就努力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