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北魏帝國前身:最喜歡內訌的家族,錯失兩次崛起良機

​曾有一部熱劇名為《錦繡未央》,大魏的皇室都姓拓跋。拓跋氏來自長城以北的那片苦寒之地,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

如果把苻堅放到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應該說他並沒什麼了不起的,比他強的人有很多。

但在五胡十六國那樣一個眾多王朝並立,迅速出現又迅速滅亡的時代中,苻堅卻顯得異常耀眼。

詳解北魏帝國前身:最喜歡內訌的家族,錯失兩次崛起良機


以皇族成員的身份上位,殺得人頭滾滾,最終坐穩了皇位。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裡,苻堅制訂了有利於迅速擴張的戰略,使得前秦帝國的威勢很快就達到了巔峰。

向西發展,滅掉了立國五十八年的前涼帝國,並同時派呂光率軍西征;

堅既平山東,士馬強盛,遂有圖西域之志,乃授光使持節、都督西討諸軍事,率將軍姜飛、彭晃、杜進、康盛等總兵七萬,鐵騎五千,以討西域。——《晉書》·卷一百二十二·載記第二十二

向東發展,滅掉了立國十八年的前燕帝國,並將中原和華北地區納入了前燕帝國的板塊;

向北發展,打敗了長城以北的霸主拓跋氏,並將長城以北納入了前秦帝國的版圖;

向南發展,打敗了東晉帝國,並將他們逼回了江淮以南。只是最後的南征功虧一簣,前秦帝國也因此土崩瓦解。

涼州地區相對較獨立,在整個兩晉南北朝的歷史中,涼州也一直處於邊緣地位。

長城以北地區的歷史地位,其實與涼州地區差不多。但由於下一個歷史主角——北魏帝國就是從這裡起家的,所以我決定詳細介紹一下長城以北地區的歷史。

詳解北魏帝國前身:最喜歡內訌的家族,錯失兩次崛起良機


拓跋氏在長城以北地區生活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東晉帝國建立之前,他們就已經成為了北方舉足輕重的一股勢力。劉聰、劉曜曾與拓跋猗盧相爭,結果是一敗再敗。參考一下前秦帝國的苻氏,前燕帝國的慕容氏,這兩個家族在立國之前,似乎並不比拓跋氏強。

公元315年,晉愍帝司馬鄴封拓跋猗盧為代王,如果拓跋氏藉著打敗劉聰和劉曜的機會入主中原,也有一定的勝算。但不幸的是:在這關鍵的時刻,拓跋氏發生了內訌。

拓跋六修殺死了自己的父親,拓跋氏的族長拓跋猗盧,拓拔氏自此便陷入了長期的內訌而無法自拔。雖然曾一度有過復興的跡象,但很快又有新一輪的內訌拉開序幕。

九年,帝召六修,六修不至。帝怒,討之,失利,乃微服民間,遂崩。——《魏書》·卷一·帝紀第一·序紀

當苻堅帶領前秦帝國崛起的時候,拓拔氏終於結束了內訌,拓跋什翼犍成為了拓跋氏的新一任族長,也帶領拓跋氏走上了漫長的復興道路,並再次成為長城以北地區的頂級家族之一。

但今時不同往日,拓跋氏無法在長城以北地區唯我獨尊。因為還有兩位強勢的匈奴首領——劉衛辰和劉庫仁存在,他們的實力同樣不容小覷。

如果華夏大地還處於分裂之中,拓跋什翼犍也許還有機會戰勝劉庫仁和劉衛辰。但不幸的是:就在拓跋氏的事業處於上升期之時,前秦帝國滅掉了前燕帝國,統一了長城以南地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北方。在這種背景下,拓跋氏統一長城以北地區的計劃自然會受到影響。

因為強大而統一的前秦帝國絕不希望長城以北地區也實現統一,所以他們通過支持劉衛辰和劉庫仁等匈奴首領的方式,不停地干預長城以北地區的軍政事務。

擴張事業遭遇瓶頸,家族成員本應該齊心協力共渡難關,可就在這樣一個緊要關頭,拓跋氏居然又開始了內訌。這次內訌的影響十分惡劣,拓跋氏再次失去了統一長城以北地區的機會。

詳解北魏帝國前身:最喜歡內訌的家族,錯失兩次崛起良機


這次內訌的源頭,還要追述到石虎時代的後趙帝國。

公元329年,拓跋翳槐成為新任代王,並在同年將自己的弟弟拓跋什翼犍送往後趙當人質。之所以選擇之所以選擇讓拓跋什翼犍前往後趙帝國當人質,是因為拓跋什翼犍在拓跋氏內部擁有重要的地位。石虎在位期間,北方也是大致統一的局面。為了不得罪石虎,拓跋氏必須選用一位重要人物當人質。

公元338年,拓跋翳槐病重,臨終前留下遺命,希望族人把拓跋什翼犍接回來繼承自己的位置。可代國重臣梁蓋等人認為:拓跋什翼犍已經離開了十年,後趙又太遠,為了避免引起動亂,決定另選一位新首領。

拓跋翳槐有三個弟弟,二弟拓跋什翼犍在後趙當人質,留在身邊的是三弟拓跋屈和四弟拓跋孤,大家認為拓跋屈狡詐,留下他是一個不穩定因素;而拓跋孤為人仁厚,是不錯的人選。於是大家殺死了拓跋屈,並希望拓跋孤能夠繼承拓跋翳槐的位置,但拓跋孤並未接受。

及崩,群臣鹹以新有大故,內外未安,昭成在南,來未可果,比至之間,恐生變詐,宜立長君以鎮眾望。次弟屈,剛猛多變,不如孤之寬和柔順,於是大人梁蓋等殺屈,共推孤。——《魏書》·卷十四·列傳第二

拓跋氏向後趙帝國送人質,就是用實際行動向石虎表示臣服。推舉新首領是一件大事,如果拓跋孤沒有得到後趙帝國的首肯,他絕不敢擅自稱王。

經過一番思考之後,拓跋孤決定前往後趙帝國當人質,換回自己的哥哥拓跋什翼犍,讓他回去當新首領。

烈帝崩,帝弟孤乃自詣鄴奉迎,與帝俱還。——《魏書》·卷一·帝紀第一·序紀

很多人稱讚拓跋孤的這種行為,認為拓跋兄弟之間情深義重。但我認為這只是一種政治行為,拓跋孤用這種行為加深石虎的印象,同時留在石虎身邊,以便獲得後趙帝國的認可和支持。

詳解北魏帝國前身:最喜歡內訌的家族,錯失兩次崛起良機


當拓跋孤來到鄴城(後趙首都)的時候,石虎感到很驚訝,當他聽到拓跋孤的訴說之後,也大為感動。於是石虎下令,讓拓跋兄弟一起回家。

孤曰:“吾兄居長,自應繼位,我安可越次而處大業。”乃自詣鄴奉迎,請身留為質。石虎義而從之。——《魏書》·卷十四·列傳第二

石虎真的被感動了嗎?不好說,我傾向於未被感動。如果石虎將拓跋兄弟之一留在鄴城,放另一個回去,回去的那個就是無可爭議的新首領。如果拓跋氏停止內鬥,他們就很有可能重新奪回長城以北地區的霸權,這對於後趙帝國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

如果把兩個都放回去,事情反而好辦了。因為這會涉及到一個重大問題:誰來做新首領呢?

拓跋什翼犍很好,因為他本就是拓跋氏的重要人物;拓跋孤也很好,因為拓跋氏的族人都很支持他。

這兄弟倆都沒有完全壓倒對方的實力,最終的結果是:兩人各自分攤一部分權力。這個結果談不上多好,但也不算壞,因為兄弟倆一直維持著家族內部的和平穩定。

但在拓跋孤去世之後,問題出現了。拓跋孤留下的軍政資源並沒能傳給自己的兒子拓跋斤,反而被他的哥哥拓跋什翼犍全盤接收。

面對這種雞飛蛋打一場空的局面,拓跋斤非常不高興,就想找個機會殺了自己的伯父拓跋什翼犍。

可拓跋什翼犍實力太強,拓跋斤沒什麼機會,於是他就開始挑撥拓跋什翼犍的兒子們互鬥。

此時的拓跋什翼犍已經年過半百,他的嫡長子早亡,嫡長孫的年齡又太小,其他幾個兒子正在為爭奪繼承權而大打出手。在這種背景下,拓跋斤就給自己的堂兄——拓跋什翼犍的庶長子拓跋寔君傳遞了一個假消息:拓跋什翼犍要立一個小兒子為繼承人,很擔心拓跋寔君會作亂,所以打算殺死拓跋寔君。

帝將立慕容所生,而懼汝為變,欲先殺汝,是以頃日以來,諸子戎服,夜持兵仗,繞汝廬舍,伺便將發。吾愍而相告。——《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昭成子孫

拓跋斤煽風點火之後,立刻給拓跋寔君出了個主意:老傢伙沒幾年好活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下手為強。

拓跋寔君採納了這個建議,不但殺了拓跋什翼犍,還把與自己爭權奪利的幾個弟弟全部殺光。

詳解北魏帝國前身:最喜歡內訌的家族,錯失兩次崛起良機


這場內訌使得拓跋氏元氣大傷,苻堅趁機率軍攻打拓跋氏,拓跋氏抵擋不住,拓跋寔君和拓跋斤都被苻堅殺死,前秦帝國也藉此機會征服了長城以北地區。

苻堅聞之,召燕鳳問其故,以狀對。堅曰:“天下之惡一也。”乃執實君及斤,轘之於長安西市。——《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昭成子孫

雖然被前秦帝國征服,但苻堅對待拓跋氏依舊採用了懷柔政策,並未過多損害拓跋氏的既得利益。拓跋氏也藉著這個機會休養生息,等待著東山再起的機會。

隨著苻堅在淝水慘敗,前秦帝國在瞬間土崩瓦解。拓跋氏藉著這個機會,趁機打敗了劉衛辰和劉庫仁等匈奴首領,再度控制了長城以北地區。

詳解北魏帝國前身:最喜歡內訌的家族,錯失兩次崛起良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