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醫到底能不能“入編”?這裡全說清楚了!

剛剛,據蘇州日報瞭解,為了解決基層衛生人才緊缺,特別是對全科醫生、中醫醫生以及B超醫生需求較大的現狀,昨日姑蘇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赴南京參加由省衛健委、省人社廳共同組織的全省基層醫療機構統一公開招聘,

共有46個事業編制

一個編制,讓多少村醫望眼欲穿,又讓多少村醫遺憾終生?

2019年了,鄉村醫生證依然存在,但也僅僅只是存在,工資?編制?養老?很多地方依舊是畫餅充飢,但他們依然卻承擔著廣大農村地區的基本醫療、公共衛生的大部分工作。

但是不難發現,現在各地招聘的“新村醫”,不僅給與了豐厚的待遇報酬以及編制保障,更加有一些地方還給與了“崗位性公房”這類福利,這些都是廣大老村醫們想都不敢想的存在!

所以,老村醫到底還有沒有可能進入編制?就像我們前幾天的文章《村醫“十大問”...》中的第十個問題:鄉村醫生是否還有希望,沒有請早日告之,我們好做打算!

其實答案很多人都心知肚明!

村醫到底能不能“入編”?這裡全說清楚了!

取消編制大勢所趨

早在人社部舉行的2018年第二季度新聞發佈會上,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介紹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時,明確表示,將“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也就是說,今後醫生將不再有特殊編制。連公立醫院都不再有編制,何況鄉醫?

但是很多人也會說:“說好的取消編制,為什麼現在基層招新人,都有編制?”

沒錯,那是因為:基層缺人!

從三甲醫院大規模取消編制難道還看不出來麼?編制是吸引大量人才的必殺技,但是這個必殺技等到時機成熟了也可能只是一塊糖衣炮彈,沒有辦法保持很長時間!

對於基層醫療人員來說,在新型合作醫療改革之後,特別是藥品零差價等政策的出臺,鄉村醫生的收入可能沒有以前高,但是是這個改革必然的結果,從另一方面來說,雖然“編制夢”不再真實,國家針對基層的政策反而更加充實。

村醫到底能不能“入編”?這裡全說清楚了!

基層醫生正規化大勢所趨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對鄉村醫生的要求也越來越正規了。比如:作為一個醫生,你必須有醫生資格證書。你要行醫,還必須有執業醫師證。

鄉村醫生入編無法實現不單是村醫這個群體的問題,這是基於國家取消事業編制的大方向和大環境決定的。

隨著國家去編制化的相關政策出臺,各地公立醫院也相繼取消編制化管理,新進入員工實行聘用制,鄉村醫生當然也不可能再有了。

去編制化打破了套在醫生身上的體制枷鎖,讓醫生跟隨市場流動起來,體現其服務價值,也更能調動醫生的積極性,讓醫生的能力得到進一步釋放,這從長遠角度來看,是社會的一大進步。

而村醫,作為還未納入事業編制的群體,在整個社會都去編制化的大方向下,再納入事業編制的可能,真的很低,並且由於基層醫療的分散性,好政策落地生根,更難!

但我們一定要肯定鄉村醫生在鄉村衛生工作中所作的貢獻。特別是在農村合作醫療和執行計劃生育政策方面。

村醫到底能不能“入編”?這裡全說清楚了!

沒編也不用慌

一些村醫朋友們也說,納入編制其實不是最主要的,解決好村醫待遇和養老問題才是最關鍵的。

另外隨著國家對於社會辦醫的大力支持,國辦印發《關於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對社會力量辦醫給予了更多的支持,要求簡化優化審批服務,積極推進一站受理、推廣網上審批。

這就意味著,鄉村醫生即使沒有編制,如果有足夠的知識業務水平,自己開辦醫療診所,同樣也能提升自己的收入。

因此,對於我們很多基層醫生朋友來說,要做的不是“等、靠、要”!

而是如何利用一切機會提高知識業務水平,如何通過執業資格考試,提高行業准入的資格;如何做到利用社會辦醫的大利好環境來走出困境;如何讓老百姓認可你的醫術,真正做到信賴你,來你這看病。

這樣不管是公衛工作,還是簽約服務,還是走出去辦醫,你的收入自然也就能提高。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積澱,而作為基層醫療改革的主要執行者,相信未來國家的政策也會更多的重視鄉村醫生的待遇和養老問題。但首先一定是村醫自身職業技能要跟的上,雖然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

村醫到底能不能“入編”?這裡全說清楚了!



本文為整理發佈,轉載請註明來源及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