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能力不輸五虎上將,劉備卻為何殺他

在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許多非蜀漢勢力的厲害的人物都被弱化了,如魏國宗室第一大將曹仁、魏國後期名將曹真,吳國的魯肅、潘璋等。如果在演義中沒有被弱化,而且還不是蜀漢勢力,那麼此人絕對是一等一的人才。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一位牛人,本是益州劉璋的手下,堪稱劉璋的頂樑柱,能力不輸五虎上將,可是劉備卻不得不殺他,他就是張任。

此人能力不輸五虎上將,劉備卻為何殺他


眾所周知,劉備以仁德和愛才著稱,一般能招降的都會給機會,很少有處死的。然而就是這位西川頂樑柱,謀略和武藝超群,劉備即便是再愛他的才華,也不得不將他殺掉。原因其實也並不複雜,那就是因為他和劉備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此人能力不輸五虎上將,劉備卻為何殺他


不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關於劉備奪取同宗劉璋的領土益州的過程都大概相同,也就是一開始應張松之請,入川幫助劉璋抵抗張魯。之後與劉璋反目,反攻西川。在進攻不利後,調諸葛亮、張飛和趙雲入川,拿下益州。在這幾個階段中,劉備最不順利的毫無疑問是反攻西川這個階段。

由於怕劉璋懷疑,當初劉備入川,並沒有帶上已經威名赫赫的關張趙,諸葛亮也被留在了荊州。隨同劉備一起入川的是剛剛投降的黃忠和魏延,軍師則是在演義中與諸葛亮齊名的鳳雛龐統。在劉備反攻西川時,龐統為劉備定下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選擇了最穩的中策。劉備在踐行中策後,進展比較順利,很快就打到了雒城。

此人能力不輸五虎上將,劉備卻為何殺他


關於雒城之戰,《三國志》的記載非常簡略,翻譯出來是“劉備進軍圍攻雒縣,龐統率部隊攻城,被飛箭射中,死了,享年三十六歲。劉備非常悲痛惋惜,一說起來就流淚。”這一戰,劉備折損了非常重視的軍師龐統。毫無疑問,這對於劉備是多麼沉重的打擊。而《三國演義》中這一戰則交待的更加細緻。由於有張松獻的西川詳圖,龐統根據雒城設計了兩條進攻路線。龐統對劉備說:“我和魏延為一路,沿山南小路前進;主公和黃忠為一路,從山北大路前進。兩軍一起到雒城下會師。”

此人能力不輸五虎上將,劉備卻為何殺他


本來設計好的前後加工,奇正結合,以為必然能一股攻取雒城。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西川名將張任也不是吃素的。對於雒城的地理,張任心中瞭然於心,張任在戰前對部下說:“我們城東南山谷偏僻處有一條小路,最為要緊,我願意領一支軍馬守衛。諸公緊守雒城,千萬不要有失。”果然不出張任所料,劉備前後夾攻,小路也有敵軍。

張任並不是庸才,一心保衛益州。在埋伏好以後,發現了魏延的先頭部隊,並沒有著急進攻。後面看到龐統軍兵趕來,張任軍士遙指軍中大將說:“騎白馬的必定是劉備。”於是,在張任的指揮下,埋伏的士兵全部將弓箭射向龐統。可憐龐統一世英名,在此被射成了刺蝟。而劉備也因此不得不調諸葛亮入川。

此人能力不輸五虎上將,劉備卻為何殺他


在諸葛亮入川以後,設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抓住了張任。照理說,像張任這麼厲害的人。不僅能領兵打仗,驍勇善戰,還能設計謀劃,設伏殺死了龐統這種牛人,而且對主子忠心不二。對於這種人才,劉備內心肯定是喜愛的,如果能收為己用,必然能成為自己手下的棟樑。可是劉備在簡單勸降張任後,就將其殺掉。

想當初黃忠投降,劉備也是費了好大功夫,而黃忠最後也被感動,為劉備立下大功。可是張任這裡,劉備卻僅僅是象徵性的勸降。黃忠的情況和張任差別太大,也不怪劉備殺掉張任。張任雖然厲害,卻殺死了自己的愛將龐統,還使得劉備進攻西川艱難無比。劉備縱然有心招降,也難堵住手下悠悠之口。

此人能力不輸五虎上將,劉備卻為何殺他


張任無愧於益州劉璋的頂樑柱,能力不輸五虎上將,然而因為設計殺死了軍師龐統,使得與劉備徹底決裂。劉備雖然愛其才,卻也不得不將其殺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