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企扎堆“剁手”背後 區域“玩家”該如何“存在”?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周子荑)進入2019年以來,乳業行業大型併購事件密集。先是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伊利”)宣佈收購新西蘭乳業合作社Westland Co-operative Dairy Company Limited 100%股權,接著河南科迪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迪乳業”)欲購買河南科迪速凍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迪速凍”)100%股權,幾天後,新希望乳業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希望乳業”)宣佈收購福州澳牛55%股權。

實際上,早在2018年就出現了多起乳企併購的案件,進入2019年,乳業行業併購更是加快步伐。在這些看似不相關的乳企併購事件背後,反映出乳企怎樣的生存境遇呢?


乳企扎堆“剁手”背後 區域“玩家”該如何“存在”?



處於第二輪併購潮時期

乳企扎堆買買買

今年以來,多家大型乳企在忙著併購,這其中有什麼邏輯?

2019年3月18日晚,伊利宣佈其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以股權總對價不超過 2.46 億新西蘭元(約合11.34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新西蘭第二大乳業合作社Westland Co-operative Dairy Company Limited 100%股權,以進一步輻射全球市場。

4月17日晚間,科迪乳業發佈公告宣稱,公司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科迪速凍全體股東100%股權,交易價格暫定為14.8億元。公司股票於4月18日開市起復牌。

4月22日,新希望乳業發佈公告稱,4月19日與福州健氏食品有限公司及其“澳牛”品牌相關資產及業務的實際控制人葉松景簽署了《“福州澳牛”投資框架協議》,後者承諾將福州健氏食品有限公司及其“澳牛”品牌相關的經營性資產和業務分別置入新成立的牧業公司及乳業公司,作為本公司的收購標的,本公司將收購新公司55%的股權。

對於接連發生的幾起重大併購事件,乳業專家宋亮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採訪時介紹,幾起乳企併購事件都體現了當前乳業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龍頭乳企業績越來越好,乳業市場競爭激烈。在此背景下,每個企業併購都是為了未來的競爭進行戰略佈局,彌補各自供應鏈的不足。

具體而言,宋亮表示,伊利作為乳業龍頭企業在當前宏觀環境不是很好、特別是高端乳品消費下滑的背景下,不得不進行縱向擴張,完善其供應鏈體系,從而為未來的國際競爭打下基礎,具體來看,收購新西蘭乳業合作社能夠為伊利東南亞市場擴張提供奶源;而新希望此前上市的目的就是融資擴張,併購自然成為其上市後的第一件事,新希望在確定了西南地區的地位後一定會向華南市場擴張,但華南市場龍頭企業實力很強,新希望只能選擇併購一個相對較弱的企業;而科迪乳業的併購則是面對一線乳企下沉和外資乳企絞殺、公司業績增長乏力的無奈應對之舉。

實際上,乳業併購潮早在2018年就已出現。資料顯示,2018年1月15日,復星聯手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元”)將法國植物食品製造商Brassica Holdings 收入囊中,收購價為6.25億歐元(摺合人民幣49.39 億元),同時承擔部分公司貸款。

2018年12月20日,新疆天潤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潤乳業”)發佈公告宣稱以900萬元收購阜康市阜北農工商聯合企業公司持有的新疆天潤北亭牧業有限公司30%股權。2018年12月25日,宜品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宜品乳業”)出資近億元,正式收購西班牙一家奶粉廠,從而實現在歐洲的佈局。

宋亮對中國商報記者坦言,當前的乳業併購正處於第二輪的乳業併購潮,從2017年有併購趨勢,2018年顯現,併購的目的是滿足自身的供應鏈體系,建立更有競爭優勢的體系。而第一輪併購潮是在2011年-2014年間,當時併購的主要目的是滿足自身市場需求,實現走出去的目標。這兩次併購的目的不同,先是解決“有”的問題,再解決“優質”的問題。

行業併購潮背後

區域乳企表現各異

而在大家“熱火朝天”買買買的背後,區域乳企的生存現狀卻不盡相同,可謂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不可否認,乳企併購的初步成果較為樂觀。例如,三元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實現營收74.56億元,同比增加21.8%;實現淨利潤1.8億元,同比增加137.25%。此外,香港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經營業務為投資管理及下屬法國公司經營塗抹醬和大豆酸奶等產品,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 8.93億元,淨利潤 3099 萬元。

天潤乳業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收14.62億元,同比增加17.89%;實現淨利潤1.14億元,同比增加15.19%。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區域乳企都像三元和天潤乳業那樣業績向好,很多區域乳企的業績現狀是增長乏力甚至下滑。資料顯示,科迪乳業2018年實現營收12.85億元,同比增加3.76%;淨利潤1.29億元,同比增加2.05%,實現業績微幅增長。

另一家區域乳企廣東燕塘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燕塘乳業”)2018年實現營收12.97億元,同比增長4.68%;淨利潤5210.8萬元,同比下滑53.61%,這也是燕塘乳業五年來首次出現淨利潤下滑。

對於當前區域乳企的生存困境,資料顯示,當前中國乳業市場是充分競爭的、相對過剩的、國際化的市場。因此,區域型乳企就要面對一線龍頭乳企的渠道下沉壓力和外資乳企的絞殺,日子很不好過。包括科迪乳業等在內的眾多小型區域乳企又沒有實力進行產品的研發和宣傳,渠道變革又需要大量的資金,只有謀求新出路。

而對於一直堅持差異化戰略做低溫奶業務的區域乳企而言,宋亮表示,過去很多區域乳企做低溫巴氏奶尋求差異化競爭。但當前隨著伊利、蒙牛、恆天然等大型乳企的進入,低溫奶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中國低溫奶市場整合已經開啟。在此過程中,大企業擁有更雄厚的資金和更強的奶源建設,不會給區域乳企留下太多空間,未來龍頭乳企會進一步對區域型乳企進行整合。在此背景下,新希望乳業謀求跨區域併購也是必然。

此外,對於區域乳企2018年業績有好有壞,宋亮認為,這關鍵是看其有沒有得到市場認可的產品。天潤乳業酸奶在華東市場很受認可,新希望乳業業績的增長同樣來自西南地區業績的穩固和低溫酸奶業務在華東地區的增長。但科迪乳業此前的大單品小白奶已經被伊利蒙牛龍頭乳企絞殺,目前缺乏得到市場認可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