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幸福叫“平安”——什邡市平安建設碩果累累

道路千萬條,平安第一條。

近年來,什邡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平安建設與經濟發展“並駕齊驅”,走出了一條以平安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平安路”。2017年成功捧回“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的金字招牌,2018年平安建設滿意度測評入圍全省32強。人民群眾的平安體驗一年比一年好,老百姓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和安全感逐年攀升。如今,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平安什邡”建設模式清晰可循,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正逐步形成。

鄰里守望保平安

今年3月19日上午10時許,什邡市元石鎮桂泉村5組村民李某家中闖入一位“不速之客”,一名男子入室盜竊得手後正欲離開,剛好被回家拿東西的屋主撞個正著。“快來人啊,抓賊啊!”李某和女兒意識到家裡進賊了,連忙大聲呼救。該男子一個箭步衝出門外,跨上摩托車奪路而逃。

聽到有人喊抓賊,不少村民都聞聲而動,趕過來支援。鄰居黎某見狀立馬跳上摩托車順著犯罪嫌疑人逃竄的方向一路追趕,終於在一公里外處成功別倒對方的摩托車,將其按倒在地。與隨後聞訊趕來的民警和村民合力將犯罪嫌疑人抓獲,失竊財物全部追回。

近年來,什邡市密織“巡邏防控網”,加強易發案區域和易發案時段的“點對點”防控,實現“靜態防控”向“動態打防”轉變;推行“紅袖標”等級化管理,協調市財政核撥80萬元群防群治經費至各鎮(街道),該市建立擁有專職巡邏隊員347名、義務巡邏隊員1000餘名的群防群治隊伍。2018年,對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的83名“平安好市民”予以3.7萬元獎勵。

像黎某這樣的“什邡好鄰居”活躍在大家身邊,成百上千名“紅袖標”、網格員為大家看家護院……看似微小的存在,卻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每一個社會細胞的“小分子”匯聚成整個城市的“大平安”。

“黑科技”助力社會治理

“通過電子大屏幕,我們可以對監控範圍內發生的一切情況瞭如指掌。”什邡市師古鎮綜治中心是該市第一個完成鎮村兩級綜治中心規範化試點建設的“樣板間”。透過大屏幕上的視頻監控實時畫面,路上行人和過往車輛一覽無遺,如果發現有任何異常情況,管理人員可立即指揮調度處理和一鍵報警,極大提高了基層社會管理中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效率。

“民主小學附近發生一起交通事故,請師古衛生院、派出所和交警事故處理中隊立即派人趕赴現場。”2月4日11時10分,師古鎮綜治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大屏幕發現一輛無牌三輪摩托車在民主小學路口發生側翻,立即啟動突發事件應急指揮調度處理預案,通知相關單位趕往現場展開救援調查。

如果說綜治中心是城市平安的“最強大腦”,那麼遍佈城鄉的“天網工程”和“雪亮工程”就是一雙雙“火眼金睛”。近年來,該市累計投入資金2500萬元用於“天網工程”建設,在本市區各街道路口,公共場所、人流密集區域安裝了高清監控攝像頭328個。作為全省“雪亮工程”首批試點縣(市、區),什邡市全域部署這一農村治安防控“利器”,目前已安裝監控攝像探頭621個,實現該市129個村(社區)“全覆蓋”。

與此同時,在遍佈該市各村(社區)大大小小的網格里,203名網格員隨身攜帶網格E通手持終端機,走過了哪些街巷,發現什麼事件,處理成效和時效如何,都會實時錄入系統,以便平臺人員及時協調處理。一張嚴密的智慧“大網”,將整個城市全域覆蓋,在眾多高科技手段的加持下,開啟了社會治理智慧化和精細化新局面。

苦練“內功”促和諧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出現一些矛盾糾紛,影響了原本和諧的生活。對此,什邡市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充分發揮法治功能,完善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綜合機制,第一時間預防、化解社會矛盾。

目前,該市形成了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對接,政府、市場、社會三方互補的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多元格局。2018年,什邡市排查矛盾糾紛4678件,調處4652件,調處成功率達99.4%,未出現因矛盾糾紛引發的群體性案(事)件,群眾對當地解決矛盾糾紛工作的評價位列全省第11位。

2018年,什邡市公安把打擊犯罪的重點聚焦到老百姓最關心的領域,將老百姓的滿意作為提升服務的終極目標,全年針對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的治安特點,打擊鋒芒直指搶劫、搶奪、盜竊車內物品等侵財犯罪活動,組織、協調相關部門開展了“掃黃打非”“打擊兩搶一盜”“禁毒專項整治”“百日會戰”“護校安園”等專項行動,還定期組織執法力量深入“城中村”、城鄉接合部等治安複雜場所開展集中排查,有效整治竹園南路、天樂街等5個治安複雜場所。2018年,該市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49%。

不僅如此,什邡市還密切關注社會治安穩定新動向,苦練寄遞物流安全管理、預防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社區戒毒康復、平安細胞建設等平安“內功”,讓小區院落文明和諧,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德陽日報記者 曾徵通訊員殷憲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