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脱贫有策 棉花地里结出“金果果”

常德全媒讯(记者 彭云 李志鹏)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攻坚克难期,脱贫不返贫、改变造血机能、发展产业扶贫成为了攻坚战的必由之路。常德安乡县安丰乡白螺湾社区的农户就在产业上下功夫,利用土地优势在千余亩棉花地里种上了经济效益更高,用工更少的柑橘。

安乡:脱贫有策 棉花地里结出“金果果”

今年71岁的彭大生就是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但靠着这片柑橘地,2017年,老人一家成功脱贫。站在橘园里,老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有近12亩地,都是正值挂果的成年树,加上勤剪枝、打理得当,平均每亩都能产一万斤左右,一斤卖一元,算下来一年能赚十几万。

安乡:脱贫有策 棉花地里结出“金果果”

安丰乡白螺湾社区 彭大生 :(这几年)总共赚了三四十万元。“那你现在应该还存了一点钱吧?”“这个话我很难说,我的儿子不在了。

安乡:脱贫有策 棉花地里结出“金果果”

老人彭大生说,2012年他被检查出患有鼻癌,为了治病掏空了家里的积蓄,他的病情刚刚稳定,2013年儿子又检查出患有舌癌。为了治病,一个原本还算富足的家庭吃上了国家救济,成为了贫困户。为了摘掉“穷帽子”,老人每天勤剪枝,仔细打理橘园,靠着这片橘子林成功脱贫,走上了奔小康的道路。

“老了还是要照顾自己的身体”“我不搞不行啊,(媳妇)他们不懂,拿着钱都赚不到。”“要慢慢带着他们做。”

当地村干部一边劝老人保重身体,一边聊起柑橘最初种植时的情况。在聊天中,记者了解到,原来老人的儿子彭进洋正是第一个将柑橘经验带到白螺湾社区,发起产业转型,种柑橘的人。

安乡:脱贫有策 棉花地里结出“金果果”

安丰乡白螺湾社区 易进云:那个时候搞不到钱,(种)棉花划不来,主要是效益不好,我们就一起邀着把橘园建起来了。

安乡:脱贫有策 棉花地里结出“金果果”

易进云告诉记者,2006年由于棉花、水稻种植经济效益不佳,彭进洋便外出结识了一位柑橘种植专家,学到了种植技术。回来后就邀上他还有另外一个朋友,三个人开始转变模式种起了柑橘。但柑橘是四年挂果、五年见成效的产业,为了在挂果前期保证有收入,他们还在专家的指导下,在柑橘地里套种了棉花、大豆、油菜等经济作物,降低转型风险。

安乡:脱贫有策 棉花地里结出“金果果”

目前,柑橘已经发展成为了白螺湾村的主打产业,该村以最早种植的特早熟日南1号为主,还引进了南方蜜桔、四季红两个品种,成片种植面积300余亩,村民房前屋后及零散种植总面积达1000余亩,平均每斤橘子能卖到1元左右,亩产约8000斤。此外,在低洼地里白螺湾村还发展了“稻田+”产业,种植大豆、油菜等经济作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