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钦安殿是皇帝供奉北天玄武大帝的场所。

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钦安殿内景

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清 铜丝罩五龙捧圣海灯 故宫博物院藏

陈设于钦安殿明间大门内朱漆描金龙木供案前。灯座铜质,底为方形,四角立有四座小山,中间耸立的是须弥山,山体为柱,上为圆形以承铜灯罩。有四条龙立于四角上,每条龙皆一爪按住山顶,一爪支撑于地,一爪上举以承铜丝罩,一爪下扶,弯颈抬头;另有一条游龙,一爪上举托住须弥山。五条龙俱为泥金质地。铜丝罩内为铜条龙骨,外罩铜丝编成的罩子,上下有口可开启,灯盘悬于上口。铜丝罩一侧开有一门,以便添油和点灯之用。

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清 铜丝罩五龙捧圣海灯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此灯安置于一红漆描金香几上,几面方形,束腰,腰上的角柱与间柱共计九个,柱间开光雕刻椀花结带纹。鼓腿足外撇,上雕二龙戏珠描金纹,下承以方形托泥。

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清 铜丝罩五龙捧圣海灯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其现供铜丝圆罩海灯一件,料珠幡二首,显远镜(轩辕镜)、盘香、灯等五件亦交造办处见新办理。」

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清 铜丝罩五龙捧圣海灯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清 「蓝田瑞玉海晏河清鼎」式提炉 故宫博物院藏

陈设于铜丝罩五龙捧圣海灯一侧。玉质,圆口素颈,口沿饰回字纹,筒形腹,上雕三道竖棱线,并刻寿字。三道竖棱线把腹部分割成三部分,每一部分内雕刻一种图案,其一为「海屋添筹(寿)」。双蟠螭形耳,耳中穿环环相套的玉链,玉链的挂钩为铜质,上饰玛瑙珠。珐琅盖,饰狮纽。圈足,上饰莲瓣纹。鼎式炉口沿外刻「蓝田瑞玉海晏河清鼎」。「海晏河清」,出自五代欧阳熙《龙寿院光化大师碑铭》:「旋闻海晏河清,远播民舒物泰。」意指沧海波平、黄河水清,形容国内安定,天下太平。

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清 「蓝田瑞玉海晏河清鼎」式提炉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清 「蓝田瑞玉海晏河清鼎」式提炉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清 「蓝田瑞玉海晏河清鼎」式提炉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鼎式炉附描金漆木架,木架也立于红漆描金香几上,底盘雕刻海水江崖纹,从海中涌出须弥山以承托海晏河清鼎式炉,木架的三根支柱雕刻成从海水中涌出的三条升龙,十分巧妙地构成了用于悬挂海晏河清鼎式炉的支架。所在红漆描金香几面方形,形制与前例相若。

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清 「蓝田瑞玉海晏河清鼎」式提炉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二十年二月二十八日)员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钦安殿现安玉提炉香几糙,着照中间安海灯香几样式一样成做香几一对。钦此。于本年四月十三日催总六达子将做得香几一对持进安讫。」

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清 嵌玉宫词灯(一对) 故宫博物院藏

这一组挂饰(宫灯,香盘各一对及轩辕镜一件)悬挂于钦安殿明间大门内屋梁上。

嵌玉宫词灯木框描金,嵌料石,垂璎珞。灯罩为方形,四面膨出,上下敞口,口沿形如毗卢帽,饰卷莲纹。灯罩框架饰蟠螭纹,四面嵌玉,中间所嵌玉板上刻龙纹。灯罩下垂璎珞绦结。灯罩内置挂灯。

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清 铜盘香(一对) 故宫博物院藏

盘香又称环香,由香条弯成螺旋盘绕的环状,悬垂如塔,用于供神祭祀时点燃。钦安殿所供盘香却为铜质,是非实用的供器。此对铜盘香及香帽、托盘不是连铸的整体,而是靠挂绳连在一起:盘香悬挂于中间;毗卢帽状冠叶饰卷莲纹,嵌料石,垂璎珞;圆形托盘用以承香灰,下亦垂璎珞绦结。

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清 银质轩辕镜 故宫博物院藏

轩辕镜于乾隆九年二月十二日从延春阁请来。轩辕镜银质,素面,上系挂绳,绳中套一画珐琅葫芦,上饰团寿纹和蝙蝠纹。穹隆形帽顶,上刻龙纹,四周伸出龙头,嘴含璎珞绦结。

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清 瓷胎珐琅锦上添花大缸 故宫博物院藏

大缸陈设于东梢间。缸体呈钵形,圆口,上鼓腹,平底。腹部纹饰华丽繁缛,分三部分:上部绘如意线型连续分隔的卷莲纹;中部满地装饰,绘各色花朵,其间还穿插绘有如意云纹和“吉庆(磬)有余(鱼)”纹;下部绘规整的莲瓣纹。大缸配木架,中安转轴,可支开、合闭,架腿雕饰蟠螭纹。《钦安殿佛像供器档》(陈二二二)记载:“光绪五年五月初六日,增禄交来洋彩瓷缸一对,随红木座。”

此缸在高功做法事时用以取水。《清微黄箓大斋科仪》记载:“夫水者,先天真液,厚地灵津,源发昆仑,润九垓而普遍。派分银汉,泻万里而澄清。今将遍洒于坛场,用以荡瑕而涤秽,祗迎仙驭。式显真风,教有灵章。众当持诵,密念唵咄吒。天地自然,岁气分散摄。”

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弘治 刻花活环铜瓶 故宫博物院藏

瓶陈设于西大龛前东侧。铜质,盘口平沿,束颈微溜肩,圆腹下垂,深圈足,颈侧对称饰如意云头式双耳,耳内各套坠一活环。口沿上下边缘以两周弦纹做成开光,开光内均匀分布双回纹。口沿下微敛,饰以变形云纹。颈部由两圈弦纹分割,弦纹之间均匀排列六颗凸起的圆形波浪纹旋突,颈下正中方框内刻“大明弘治年造”六字横行楷书款。腹部对称分布各种浅浮雕变形云纹、异形回纹、海水江崖纹,正中为变形兽面纹。圈足宽度同口沿一致,边缘亦饰以两周弦纹。

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弘治 刻花活环铜瓶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弘治 刻花活环铜瓶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此瓶纹饰繁复,均以弦纹随形开光,浅浮雕处全部鎏金,显得庄重华美。瓶中插有一束硕大的金漆木多头灵芝,瓶口与灵芝以一个大金元宝连接,所插灵芝花以表仙瑞。

此瓶配朱漆圆几,束腰,三弯腿,带托泥,束腰上镂雕卷草纹,通体饰描金龙纹和祥云纹。

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清 彩绘云龙纹大鼓 故宫博物院藏

大鼓陈设于钦安殿内东南角(即东梢间南窗内),与西南角的铜钟配合使用。鼓木质,圆桶形,描漆彩绘,双面蒙皮。鼓面彩绘二龙戏珠图案,中绘火焰宝珠,左右各绘一升一降二龙,龙身细长,火焰缠身,其间点缀小如意云朵纹。鼓身两侧饰两排圆钉以固定鼓面,同时也起装饰作用。圆钉外侧彩绘椀花结带纹,圆钉内彩绘云龙纹。鼓身左右、上部均装有用以固定于鼓架的铜环,铜环挂在鼓架上泥金仙鹤的铜喙上。

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清 彩绘云龙纹大鼓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大鼓配木质朱漆五彩鼓架,通体施地仗彩绘,饰五色云纹,框架的左右和上部饰三只泥金仙鹤,展翅、张嘴衔环,仿佛从祥云中翩翩起舞衔鼓而出。架帽饰如意云纹,架座饰抱鼓石花牙。清宫内务府《奏为钦安殿添造楠木龙龛等项约估银两事》记载:“(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钟鼓架二份,旧金不动,过色见新”。

钦安殿的道场在早晚开静、止静(作息)时以大钟钟声为号,大鼓与大钟、板等配合使用。坛场时也要击鼓,法官执令运念招天将时,道众擂鼓,法官唱和曰:“吾今领天将,发天兵,扬天鼓,振天声,飞金铃,驾火轮,知生死,运璇玑,三五吏兵,与吾同行,急急如律令。”

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清 真武感应灵签(签筒) 故宫博物院藏

签筒陈设于钦安殿抱厦内。签为竹质,上髹朱漆,为条圭形,上圆下方,签头部涂金,签上文字为阴刻填金。每一签上刻有「真武灵签第几签」及签名,下注明「上大吉」或「大吉」、「上吉」、「吉」、「中上」、「中平」、「中」、「中下」、「下」、「下下」十个等级的定性兆象,共计四十九签,「上大吉」签一个,「大吉」签七个、「上吉」签三个、「吉」签六个、「中上」签一个、「中平」签一个、「中」签四个、「中下」签四个、「下」签八个、「下下」签七个。

道教文化:收藏鉴赏·道教圣坛——钦安殿原状陈设器物精粹

清 真武感应灵签(签筒) 故宫博物院藏

签筒为木质,髹朱漆,筒身上饰圆箍条线,涂金。筒身与下附须弥圆座之间饰一圈莲瓣纹,座的上、下枭饰仰覆莲瓣,束腰饰马蹄柱,开光内饰卷草纹,圭脚饰云纹。须弥座下承带托泥四足圆座,四足为如意头造型。签筒配黄绫罩。

《钦安殿陈设档》(陈四二五,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抄本)记载:「经格二座,上安:《皇经》二十四部;《道经》十部(贴黄签: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十四日总管得意奉旨交包衣昂邦敬征领去《道经》十部);《满汉签薄》二部;大小签筒二个;乾隆款青花白地瓷花瓶一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