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這三大城市群引領著中國經濟發展!

捷克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4月25日文章,

原題:中國城市群的威力 按照中國的長遠發展戰略,中央政府負責國家的穩定和安全。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包括外企)應彼此競爭催生新思想,確立能推廣的最佳做法。

外媒:這三大城市群引領著中國經濟發展!

2010年,中國提出引領這個進程的三大城市群,分別是珠三角(後來擴大為粵港澳大灣區)、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和京津冀。這三大城市群人口達3億,面積40萬平方公里,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貢獻超35%(4.8萬億美元)。

大灣區人口為7000萬,是三大城市群中最少的,但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達1.5萬億美元。由於民營企業的活力及深入參與全球貿易,從1980年到2017年,大灣區(不算香港和澳門)平均每年增長14%。大灣區是中國受益於市場化改革和開放的典型,不斷試驗和調整適應決定了它的發展。

在氣候變化、地緣政治緊張和顛覆性技術在改變全球價值鏈和生活方式的時代,這種試驗和調整適應對中國的未來至關重要,而城市和城市群是進行此類試驗和調整適應的關鍵平臺。

實現綠色、包容和創新的未來,將著眼於三個主要方面。首先,充滿活力的公司將競相推出更節能、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產品和服務。世界一流的大學和科研團隊也將對此做出貢獻。

其次,中國會繼續在社會包容和穩定方面取得進步,落實的措施包括對小企業減稅和減政、提高最低工資以及改善社會保障、醫療和教育。為此,中央政府一直與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將它們從嚴格的官僚單位轉變為競爭性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供者。

最後,中國會繼續加強打造綠色城市。這意味著減少空氣和水汙染,包括建造創新的 “垂直森林”,落實和擴大城市的減碳計劃。

不同的城市和城市群,側重點不會一樣。比如在大灣區,香港的發展情況將會特別重要。具體而言,香港在物理空間和市場方面面臨短期瓶頸。這需要通過將該城市的(軟硬)基礎設施與中國內地的相連加以克服。幸運的是,大灣區已證明了善於消除交通、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的“最後公一里”瓶頸。

西方一些人似乎認為,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是為稱霸世界。其實不然。畢竟,市場競爭、創新和創業不一定就是零和的。相反,中國倡導包容、可持續的經濟增長理念,支持全球和平與繁榮。(作者安德魯·盛等,喬恆譯)

外媒: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大城市群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