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0種“項目”正在搞贛州人的錢!有人血本無歸,贛州經偵緊急預警

这10种“项目”正在搞赣州人的钱!有人血本无归,赣州经侦紧急预警

近年來

打著“無本生利”“分享經濟”等幌子的非法金融活動時有發生

很多人在不懂投資

不追問平臺是否合法

一心只想賺錢的心態下

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最終落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陷阱……

这10种“项目”正在搞赣州人的钱!有人血本无归,赣州经侦紧急预警

辦案民警發現

投資人的心態具有普遍性

他們有的對投資項目根本一無所知

有的被高利誘惑失去理智

有的僅僅因為周圍人都參與了而盲目跟風

但也有人儘管意識到這可能是個騙局

仍抱著“賺一把就出來”的僥倖心理

最終好比:竹籃打水一場空!

这10种“项目”正在搞赣州人的钱!有人血本无归,赣州经侦紧急预警

我市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新特徵

通過梳理近年我市公安機關偵辦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

警方發現以下三個新特徵比較明顯:

▽▽▽

(一)“以高額消費返利為幌子”。近幾年,“消費返利”、“雲返汽車、手機”等相繼爆發,涉案企業以高額返利或回報為誘餌,按層級發展會員、代理商、加盟商加入,收取鉅額佣金,獲取非法利益;一些會員、加盟商、代理商受高額返利誘惑,投入大量資金,虛構商品交易,參與違法犯罪活動,從中牟利。

(二)“以養生保健為幌子”。以“免費聽講座”、“免費試用產品”和“免費診療”是養生行業慣用的營銷手段,雖然這些免費的“餡餅”有利老人養生保健的需求,但是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免費的餡餅騙取老人的信任和錢財,使受害人蒙受經濟損失。

(三)“以養老服務為幌子”。

該類型也是近來存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隱患的行業,由於這類企業一般投資大,投資期限長, 收益期限長,短期內無法回籠資金,以養老服務為名收取會員費、“保證金”,並承諾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等方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这10种“项目”正在搞赣州人的钱!有人血本无归,赣州经侦紧急预警

警惕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六大障眼法”

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家識別騙局

公安機關梳理了相關的經典案例

為您揭秘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六大障眼法”

▽▽▽

1、編造虛假項目

據公安機關統計,設局者大多通過註冊合法公司或企業,編造各種虛假項目或訂立陷阱合同,以簽訂合同、投資理財、投資入股等名義,將人騙入泥潭。

2、謊稱創業創新

在近年破獲的案件中,很多都是打著響應國家政策、支持新農村建設、扶貧互助等旗號,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政策的幌子,吸引投資人的騙術,讓人防不勝防。

3、承諾高額回報

暴利誘惑,是欺騙公眾的不二法門。為了吸引公眾,設局人在集資初期往往會“按時”足額兌現承諾本息,有些回報率甚至高達數十、上百倍。

4、虛假宣傳造勢

利用網站、博客、論壇等新媒體平臺和QQ、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聘請明星代言或製造偽名人效應傳播虛假信息,也是迷惑公眾視線的一種常用手段。

5、藏身虛擬空間

藉助虛擬網絡,將“去中心化”“開放源代碼”等時髦概念作為投資的“噱頭”,通過編造故事、設計模式等手段來吸引投資者的眼球。

6、利用親情誘惑

这10种“项目”正在搞赣州人的钱!有人血本无归,赣州经侦紧急预警

瞭解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十大表現形式”

通過梳理全國的宣判的眾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

公安機關總結出了“十大表現形式”

這十種“項目”

你千萬要小心了:

▽▽▽

1、借種植、養殖、項目開發、莊園開發、生態環保投資等名義進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2、以發行或變相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等權利憑證或者以期貨交易、典當為名進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3、通過認領股份、入股分紅進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這10種“項目”正在搞贛州人的錢!有人血本無歸,贛州經偵緊急預警

4、通過會員卡、會員證、席位證、優惠卡、消費卡等方式進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5、以商品銷售與返租、回購與轉讓、發展會員、商家聯盟與“快速積分法”等方式進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6、利用民間“會”“社”等組織或者地下錢莊進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7、利用現代電子網絡技術構造的“虛擬”產品,如“電子商鋪”“電子百貨”投資委託經營、到期回購等方式進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8、對物業、地產等資產進行等份分割,通過出售其份額的處置權進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9、以簽訂商品經銷合同等形式進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10、利用“電子黃金投資”形式進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这10种“项目”正在搞赣州人的钱!有人血本无归,赣州经侦紧急预警

如何防範:“四看、三思、等一夜”

要紮緊群眾的‘錢袋子’

公安機關始終堅持重拳嚴打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違法犯罪行為

群眾也要提高防範意識

切莫陷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嫌疑人設下的陷阱

▽▽▽

“四看”:

1、看融資合法性。合法的融資,如發行股票、擔保公司、開展P2P業務、小額貸款等都應得到有關部門批准,可到監管部門網站查詢或電話諮詢。

2、看宣傳方式。看是不是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方式獲取的集資信息,或是以各種途徑向社會公眾傳播吸收資金的信息。

3、看經營模式。有沒有實體項目?為什麼不向銀行貸款?集資款用在實體經營項目還是投向不明?獲取利潤的途徑是什麼?

4、看參與集資的主體,是不是誰都可以參與。

“三思”:

一思是否瞭解該產品及市場行情?

二思投資是否符合市場規律?

三思自身經濟實力是否具備抗風險能力?

“等一夜”:

投資回報率高於5%的,避免頭腦發熱,一定先問問家人和朋友意見,拖延一晚再決定。

天上不會掉餡餅,高額返利是套路。

設局人正是抓住了人們的“防備心”不足、

“愛財心”嚴重的心理,

才會屢屢得手。

贛州警方再次提醒:

一定要捂好自己的“錢袋子”

多一分警惕,少一分受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