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是怎麼死的?

方才發現


程咬金是《隋唐演義》中大家非常喜歡的一個人物,他手使一柄八卦宣花大斧,一共就會三招半,還是在夢裡學會的。以至於“程咬金的三板斧”,成了“就那兩下子”的代名詞。

作為演義小說中,插科打諢用來串場的人物,程咬金以販私鹽起家,一不小心就混成了瓦崗寨的“混世魔王”。

憑著小聰明和運氣,他立了不少大功,堅持著活了一百多歲,歷經高祖、太宗、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六朝,稱得上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將”。

但正史裡的程咬金,卻完全不是演義小說裡的模樣。

其原型程知節(原名咬金),字義貞,濟州東阿(今山東東平西南)人,少時便以驍勇善戰聞名鄉里。

在亂世中,他集合鄰里勇士,以百餘人的民團自保,打的周邊盜賊聞風而逃。他所用的武器,也不是那柄就能來三下的大斧子,而是當時最流行的馬槊。

歸附李密後,程咬金甚得重用。當時,李密從軍中挑選八千勇士作為核心力量,號稱內軍,由四驃騎統領,程咬金便是內軍四驃騎之一。

內軍建成後,李密非常滿意,常對人矜誇“此八千人可當百萬。”

等李密投奔了瓦崗軍,程咬金也隨其來到瓦崗寨,但他肯定沒混成瓦崗寨“大魔國國王”,而是成了瓦崗軍中的一員猛將。

唐武德元年(618年),盤踞在江都(今揚州附近)的王世充率二萬江淮勁卒,趁李密和宇文化竭力拼殺之時,率軍奔襲北邙山。

程咬金所領的內騎紮營於北邙山上,而單雄信率領的外騎則於偃師城北紮營據守。

王世充突襲了單雄信的營壘,李密急忙派程咬金與裴行儼領兵救援。

不想二人行軍途中,被王世充軍隊所阻,交戰中裴行儼被流矢射中,跌落馬下。已衝出重圍的程咬金見狀,撥轉馬頭衝回重圍,連殺數將,下馬抱起裴行儼,二人同乘一馬殺出。

王世充軍兵追近,從身後用馬槊猛刺,槊頭刺穿了程咬金的身體。程咬金一聲斷喝,回身折斷其槊杆,斬殺軍將。他天神下凡般的勇悍,震懾全場,再無一人敢於近身,二人方得以逃回本營。

(“行儼先馳赴敵,為流矢所中,墜於地。知節救之,殺數人,世充軍披靡,乃抱行儼重騎而還。為世充騎所逐,刺槊洞過,知節回身捩折其槊,兼斬獲追者,於是與行儼俱免。”)

北邙山之戰以李密慘敗告終,深受重傷的程咬金和裴仁基、祖君彥等人都被王世充俘虜。之後,對李密深感失望的秦叔寶、單雄信、羅士信等人都投降了王世充。

雖然王世充惜勇悍,待程咬金、秦瓊甚厚,但二人卻對王世充奸詐的性格很不感冒,漸漸產生了別投他處的想法。

程咬金私下裡對秦瓊說道:“王公才識風度淺薄狹隘,對人隨便允諾,動輒便賭咒發誓,就像個老巫婆,哪裡是撥亂反正的君主!”

(“王公器度淺狹而多妄語,好為咒誓,此乃老巫嫗耳,豈撥亂之主乎!”)

唐武德二年(619年),當王世充在九曲進攻唐軍時,秦瓊和程咬金趁兩軍對陣的檔口,騎著馬向西跑了一百來步,然後下馬向王世充行禮,說道:“我等身受您的特別優待,總想報恩效力,但您性情猜忌,愛信讒言,不是我等託身之處,如今不能再侍奉您,請求從此分別。”

投唐後的程咬金成了李世民的鐵桿班底,隨著他一路大破宋金剛,生擒竇建德,逼降王世充,每每每陣先登,斬將奪旗。

唐朝定鼎,累功受封宿國公。大概是從此時起,“咬金”之名略顯粗鄙,改稱“知節”。

大概是戰場表現太過耀眼,當李建成開始剪除李世民羽翼時,程知節也被貶出任康州刺史。

臨行前,他對李世民說:“大王手臂今並翦除,身必不久。知節以死不去,願速自全。”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爆發,程知節也積極參與其中。事後,他官至左領軍大將軍,改封盧國公,世襲普州刺史,實封七百戶,繪像凌煙閣,位列十九。

程知節的人生走到此處,人設一直都是忠勇彪悍、進退有據。如果沒有最後一戰的逆轉,他這一生堪稱完美無缺,諡號說不定還能再高一級。

這場讓程知節晚節不保的戰役,發生在高宗顯慶元年(656年)的西域。

公元649年(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駕崩,消息傳到西域,西突厥首領阿史那·賀魯公然反叛,率兵攻佔了西州(今新疆吐魯番東南),並自稱“沙缽羅可汗”。

說起阿史那·賀魯這哥們,大概天生就是個叛徒命。他作為西突厥室點密可汗的五世孫,在西突厥部落裡也算是跺一腳四方亂顫的人物。

當同為室點密可汗五世孫的阿史那·步真歸附唐朝後,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命阿史那·賀魯代替阿史那·步真為葉護(突厥官名,地位僅次於可汗),遊牧於多羅斯川(今新疆額爾齊斯河上游),統轄處月、處密、哥舒(哥舒翰就出自此部落)、葛邏祿、弩失畢五姓部眾。

642年(貞觀十六年)九月,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也不知道吃了什麼不衛生的東西,非要蹦出來跟唐朝比劃比劃,帶兵襲擊伊州(今新疆哈密)。

結果被安西都護郭孝恪(這位郭孝恪就是大非川之戰中,薛仁貴副帥郭待封的老爸,當年也曾經是李密的小弟)劈頭蓋臉好頓捶。

周邊的西突厥部落一看,自己老大缺心眼呀,沒事兒去挑戰大BOSS,紛紛表示不跟他混了。

他們派代表來到長安,請求唐朝廢了乙毗咄陸,另立西突厥可汗。李世民隨即冊立新的乙毗射匱可汗。

乙毗射匱可汗上臺後,開始清洗老可汗的樁腳,阿史那·賀魯和他的部落便成了第一個倒黴孩子,被打的四處亂竄,部眾也大多逃散。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阿史那·賀魯一咬牙,帶著始終跟隨他的執舍地、處木昆、婆鼻三族,投奔了乙毗射匱可汗的大哥李世民。

李世民本著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政治覺悟,對阿史那·賀魯非常厚待。正巧,唐軍準備征伐龜茲,便任命阿史那·賀魯為昆丘道行軍總管,讓其部眾為唐軍先導。李世民為了鼓勵他好好為唐朝效命,還特意在嘉壽殿賜宴,並脫下自己的袍子披在他身上。

(“有執舍地、處木昆、婆鼻三種者,與賀魯皆內屬,帝優撫之。會討龜茲,請先馳為嚮導,詔授昆丘道行軍總管,宴嘉壽殿,厚賜予,解衣衣之。”)

歸附唐朝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阿史那·賀魯都幹得不賴,隨著功勞的累積,他又被任命為左驍衛將軍、瑤池都督。

646年(貞觀二十年),唐朝扶持的乙毗射匱可汗也有點心眼活泛了,開始不顧唐朝的壓力,向龜茲、焉耆等國滲透自己的勢力。

次年,李世民以駙馬都尉,畢國公阿史那·社爾為昆丘道行軍大總管,率契爾何力、郭孝恪等將及鐵勒、突厥十萬部眾討伐龜茲。

此戰,阿史那·社爾連滅焉耆、龜茲兩國,擒殺國王,得小城七百餘座,俘男女數萬人,于闐等國震懾,爭送駝馬、軍糧勞軍,沉重打擊了西突厥乙毗射匱可汗的勢力。

作為唐朝在西域政治平衡的一個棋子,阿史那·賀魯的重要性得到了凸顯。唐朝賜其鼓纛,派他去招撫尚未服從的其它西突厥部落,使其部落人數日益龐大。(“密招攜散,廬幕益眾”)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駕崩,阿史那·賀魯覺得有機可乘,便脫離了唐朝發兵攻打西(今吐魯番東南)、庭(高昌)二州,自立為沙缽羅可汗,建牙廷於千泉(今吉爾吉斯山脈北麓,庫臘加特河上游一帶),統攝十姓部眾。

顯慶元年(公元656年)五月,唐高宗命程知節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王文度為副將,蘇定方為前鋒,西征討伐阿史那·賀魯。

唐軍行至鷹婆川(今新疆巴音布魯克附近),與西突厥兩萬騎兵迎面遭遇。

兩軍事先均無準備,混戰中勝負難料。就在此時,蘇定方領五百鐵騎繞至後方,突入突厥營帳放火焚營。

西突厥間軍營火起,軍心大亂,四散奔逃,“(定方)追奔二十里,殺千五百餘人,獲馬二千匹,所獲甲仗綿亙山野,不可勝計。”

按理說,唐軍應攜大勝之威,迅猛突擊以獲得更大戰果。但副帥王文傑嫉妒蘇定方的戰功,阻止了唐軍的追擊,並對程知節說:“初戰雖勝,官軍亦有損失,窮寇莫追,宜結陣緩行,敵來則戰,才是萬全之策。”

同時,他還自稱臨行前,皇帝擔心程知節恃勇輕敵,特意發下密詔讓他受自己節制,不得擅自行動。

結果,失了銳氣的唐軍在漫漫荒野上,龜速行進,糧草漸漸不續。而西突厥騎兵則憑藉輕裘快馬,不斷襲擾唐軍營帳,拖的唐軍人困馬乏,士氣低落。

面對這種情況,蘇定方心如火焚,憤懣的對程知節說:“本來討賊,今乃自守,馬餓兵疲,逢賊即敗,怯懦如此,何功可立?”

但時年已67歲的程知節,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厲聲折斷槊杆,斬將奪旗的程咬金了。面對蘇定方責問,他只是默默的搖了搖頭,沒有表示任何意見。

(唐軍)終日跨馬被甲結陣,由是馬多瘦死,士卒疲勞,無有戰志。定方謂知節曰:“本來討賊,今乃自守,馬餓兵疲,逢賊即敗。怯懦如此,何功可立!又公為大將,閫外之事,不許自專,別遣軍副,專其號令,理必不然。須囚縶文度,飛表奏之。”知節不從。

事已至此,唐軍如能全身而退,也算小勝。但隨即,唐軍便曝出了“殺降劫財”的醜聞,徹底斷送這次西征。

當唐軍抵達怛篤城,“有胡人數千家開門出降”。王文度擔心回師沒有足夠的斬獲交差,又出了一條毒計,“比我兵回,彼還作賊,不如盡殺,取其資”。

對此,蘇定方堅決反對,他說道:“如此施為人心盡失,自己做賊,談何討賊?”(“如此,自作賊耳,何成伐叛?”)

但程知節再次默不作聲,唐軍在城內大肆洗劫,“獨定方不受。”

果如蘇定方所言,殺降掠財事件發生後,西域各部落震驚,紛紛倒向了阿史那·賀魯。

王文度的蠢計讓唐軍的後勤補給徹底崩盤,人心盡失的遠征軍只能無功而返。

回朝後,事件還在繼續發酵,西域各部使臣紛紛上書朝廷,為怛篤城的部落喊冤叫屈。

唐高宗得知後震怒,公元656年(顯慶元年)十二月,王文度因矯詔之罪本當斬首,恰逢大赦,減死免官。程知節也因為“坐逗遛追賊不及,減死免官”。

不久後,唐庭有意啟用程知節為岐州刺史,但雄心已碎的他,上表“乞骸骨”請辭。

麟德二年(665年),程知節去世,享年七十七歲。高宗下詔追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諡號“襄”,陪葬昭陵。

最後,我們來說說逃得一劫的阿史那·賀魯。

躲過了顯慶元年(公元656年)程知節的討伐,阿史那·賀魯也沒樂呵幾天。次年(657年)春閏月,那個叫蘇定方的殺神又回來了。

顯慶二年,高宗任命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大總管,燕然都護任雅相、藥羅葛·婆閏等人為副將,再次征討阿史那·賀魯。

蘇定方從金山(今蒙古國西部阿爾泰山)北出兵,大破西突厥處木昆部,其俟斤(首領)懶獨祿率領兵眾一萬多帳投降。蘇定方從其部眾中挑選了一千精銳騎兵,共同進軍至曳咥河(今新疆北部額爾齊斯河)。

阿史那賀魯聞訊,率領十萬大軍來戰,被蘇定方領一萬唐、回紇聯軍迎頭痛擊,斬殺突厥人馬數萬,殺其大酋都搭達乾等二百人,突厥軍崩潰。

隨後,唐軍精騎晝夜奔襲,數次摧垮了阿史那·賀魯的抵抗,窮追至碎葉水(今吉爾吉斯和哈薩克境內楚河),盡奪其眾。

阿史那·賀魯僅率其子咥運、婿閻啜等十餘騎,連夜逃往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帶)西北的蘇咄城,被城主伊沮達官誘捕。最終,由蘇定方部將蕭嗣業押回長安,獻俘闕下。

此戰之勝,唐軍前後“收其人畜前後四十餘萬”,原臣服於西突厥的中亞諸國紛紛歸附,整個西域置於唐朝的掌控之下。

唐朝不但將安西都護府遷回高昌故地,還在中亞分別設置濛池都護府(今中亞楚河以西至鹹海一帶)和昆陵都護府(今中亞楚河以東至新疆北部地區)。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民間所熟知的程咬金,是一個大大咧咧、重情義的隋唐英雄,他那八十多斤重的八卦宣花斧和著名的三板斧,”劈腦袋、鬼剔牙、掏耳朵”,是評書家最樂意演繹的戲文。真實歷史上,程咬金也是一個傳奇人物。程咬金,曾用名咬金,後來改名為知節,字義貞,山東人。他祖上曾任兗州司馬,祖父程哲任黃州司馬,父親任濟州大中正,所以,他可以說是官四代了。程咬金自幼“驍勇,善用馬槊”,雖出生於書香門第(司馬、大中正皆是文官),卻不愛舞文弄墨,偏愛舞刀弄戟。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盜賊橫行,程咬金因武藝高強,又是官家後代,有威望,就組織了一支數百人的隊伍,護衛鄉里,預防盜賊。

自命不凡的少年郞都會有“建功立業”、“拜將封侯”的心思,我們程大公子自然也不例外。聽說蒲山公李密在瓦崗建立了當時最大的武裝割據勢力,時下又有大多數人認為“桃李子”說的就是李密,程咬金便去投靠李密,希望可以完成他宏偉的人生目標。在瓦崗軍,李密對程咬金甚是恩遇,讓他帶領瓦崗軍內最精銳的隊伍中的一支,他還在這裡結識了影響自己一生的幾個朋友:秦叔寶、單雄信、裴行儼、徐世績(後來的李績)……在瓦崗軍,程咬金以驍勇善戰名揚天下。

但好景不長,瓦崗軍後來被王世允擊敗,並俘虜了瓦崗軍的一干驍將,程咬金也在其中。因為名聲響亮,王世允對待程咬金還是不錯的,任命他為將軍。程咬金不齒王世允的為人,私下對秦叔寶說,王世允為人刻薄,氣量狹窄,“乃巫師老嫗耳”,成不了大事。時值唐國公李淵在太原起兵,程咬金和一幫朋友才恍然大悟,搞了半天,“桃李子”說的是李淵呀,遂在王世充在九曲與唐軍交戰,兩軍對壘時,和秦叔寶一起上演當陣反叛的神反轉劇情,歸順大唐,完全不理會王世允後面綠得發青的臉色和陰險惡毒的眼神。

歸了大唐後,特別是結識了秦王李世民後,程咬金才明白,這才是自己一生要侍奉的明主。後來,程咬金以秦王府左三統軍的身份,隨著李世民南征北戰,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每陣程咬金都一馬當先,身先士卒,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以戰功封宿國公。玄武門之變時,程咬金也參與其中,陪著李世民一起誅殺了李建成、李元吉。玄武門之變後,程咬金官拜右武衛大將軍,享受實封七百戶。

在貞觀年代,程咬金韜光養晦,只談武事,不論政治,受到李世民的喜愛,官職也是一路高升,歷任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改封盧國公,世襲普州刺史,併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十九位。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駕崩,程咬金自翠微宮奉敕統率飛騎軍護衛皇太子李治回朝繼位,並在左延明門外連續宿衛三個月。


程咬金晚年時期,因西突厥叛亂,高宗李治命他以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的身份平定判亂,卻因誤信小人,犯下屠城的錯誤,被罷官免職,但不久後,經本人申請,高宗同意,又任岐州刺史。此後,程咬金潛心在家,得以安享晚年。665年程咬金在長安私宅去世,死後陪葬於昭陵,享年七十七歲。

最後,可以蓋棺定論了,程咬金同志一生,是光榮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為人謙虛、說話謹慎,對大唐忠心耿耿,毫無二心,歷三朝而不倒,堪稱臣子楷模。希望大家以程咬金同志為榜樣,忠於自己的本職工作,不得妄自非議皇帝的決策,聽皇帝的話,緊跟大唐前進的步伐(後面那段話是李治和武媚娘加的)。


風中談歷史


程咬金(593-665)濟州東阿(今山東東平西南)人,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小名阿醜。唐朝大將,封盧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像排位第十九位。程咬金的成績單還是很牛的。那麼,這個牛人是怎樣死的呢?和平常人一樣壽終正寢嗎?



程咬金之死有民間和官方兩個版本,牛人之死和平常人不一樣。《隋唐演義》和《說唐》中關於程咬金之死是這樣描述的:有一次,程咬金在追擊敵人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板斧扔出去不料斧子迴旋至其手中,程咬金覺的神奇,我們都知道,程咬金就會三招半,原來是他夢中受高人指點,剛好記住了三招半——挖眼睛、劈腦門、剃排骨和砍馬腿。他見梅花宣斧自動回到了手中,以為是神仙助他。遂在馬上狂笑,不幸跌落而死。春秋君覺得是程咬金心臟病復發而死。

其實《隋唐演義》和《說唐》不是真實歷史,當不得真。真實歷史程咬金前半生確實轟轟烈烈,他跟隨秦瓊最早是在隋朝大將張須陀手下效力,後來投奔了瓦崗山的李密,李密和翟讓內訌,瓦崗山農民起義失敗,眾好漢星散。秦瓊和程咬金無奈投奔了王世充。後看透王世充時為人,轉投唐王李世民。



(程咬金劇照)

可以這樣說,程咬金轉投李世民後,終於遇到了明主,一心輔佐李世民坐江山。他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尤其是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戰鬥中,程咬金出力不小,看看凌煙閣排行榜就明白了,此時排名遠在秦瓊之上。

程咬金前半活的很精彩,但是到了晚年,也許是覺得功成名就程咬金不思進取,並且變得貪財起來。尤其是在他和蘇定方,王文度北擊突厥的時候,程咬金是總指揮,他不聽副手蘇定方的計謀,重用小人王文度,並且聽信王文度假傳聖旨,王文度還把戰鬥中搶的財寶私分了(史載沒有說程咬金分了財寶)造成了戰事不利。

回軍以後,王文度被定為死罪,後來只是除名免職。程咬金默許王文度的違法行為,作為一個主帥就是失職罪。史書記載是這樣的:王文度“分其財,獨定方不受”,史書雖未說明程咬金也貪財寶,但“獨定方不受”,或表明程咬金自己也有嫌疑。

最後朝廷認定程咬金因逗留不進及不努力追敵,減死免官。程咬金晚節不保,殺降利財。雖然不久又被朝廷起用為岐州刺史,但程咬金上表“乞骸骨”,請求辭官。



(程咬金劇照)

麟德二年二月七日(665年2月27日),程咬金在長安懷德里的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七歲。李治下詔追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陪葬於昭陵。諡號襄公。同年十月十一日,葬於九嵕山之原。


秉燭讀春秋


大唐,魯國公,長壽王,程咬金,福伯大唐,五代,寶的皇帝有,唐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武則天,大周天子,大唐復國後,又保了中宗,李顯,程咬金,在她百歲時,又經過了李隆基,程咬金過百歲時,李隆基,去長壽魯王,去看望程咬金,所以說,程咬金,活70多歲,不現實,我過去,還有朋友,原版大唐記載,是這樣說我的,程咬金,輔佐五個皇上,他又在鋼山,做皇上十多年,70多歲,不現實,程咬金是福將,他去世時,跟隨隊伍出征,扔出大斧,哈哈大笑,然後,丟落馬下,享年108歲,我說的是歷史,也是一種傳說,歷史年代久遠,無可考證,但程咬金,我70多歲,不現實,每個人都每人的看法,謝謝大家


北斗星3557


程咬金:一個字,幹;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導語:上面這句話是《王者榮耀》中程咬金的臺詞,這裡面很多人物都是有歷史背景的。然後給程咬金金安排“幹”一字,程咬金生前究竟受到什麼委屈?

正文:程咬金生活在隋末唐初,家族中人世代為官。歷史上對他不僅有杜撰,也有事實情況。比如程咬金特別的勇猛善戰,但是使用的不是雙板斧而是槊。



程咬金年幼的時候正值隋朝末年,之後跟隨李密參加了起義軍。因為戰敗歸降於王世充,在他帳下結識了秦叔寶。之後兩人因為對王世充不滿,投靠了李世民帳下。之後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密曾經稱讚他是“可當百萬軍”,然而他的死在小說當中被描繪的充滿了喜劇色彩。《隋唐演義中》程咬金並不是戰死沙場,而是大笑而死。


一說:作戰之時使出了迴旋斧的武功,因此認為斧子是個寶貝。在馬上狂笑之時,不小心跌落馬背。二說:程咬金本來在薛府鐵丘墳前悲痛不已,未曾想三聲追魂炮,張、武兩黨人頭落地。程咬金突然一陣狂笑,因為沒有緩過勁死掉了。

但是真實在歷史上哪有這麼戲劇,程咬金最後是病死的。唐朝建立後被派去對戰突厥,沒想到晚節不保,竟然殺降謀財。回京之後東窗事發,官職被貶。後來雖然恢復官職,但是已經沒有臉面留在朝廷,之後請辭回家。因病重逝世於665年,享年76歲。


史之策


相傳程咬金力大無窮,無人能敵,他手拿兩把斧頭,始終找不到對手,再一次戰爭中,對手因為打不過程咬金就逃跑,,程咬金氣的一直追,可怎麼也追不上,於是把斧頭向上一拋,結果遲遲不見斧頭掉下來,於是開懷大笑,說:“我是天下第一,誰能打敗我!”誰知道斧頭墜下直接砸到程咬金的頭顱,原來程咬金是被自己的斧頭砸死的。

(程咬金劇照—姜武)

當然這個是民間流傳的,只是為了宣揚程咬金的厲害之處,那麼歷史上真實的程咬金是怎麼樣的?

我們印象中的程咬金是個混世魔王,口頭禪是:“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若要打此過,留下買路財”,可是歷史上真實的程咬金卻不是這樣的。

(程咬金劇照—張衛健)

程咬金程知節(公元589年~公元665年),現在的山東人,活了77歲,對於古代來說,已經算是不得了了,首先糾正幾點,歷史上的程咬金並非草寇出身,而是有名的世家大族;他的武器也不是斧頭,而是馬槊(一丈八尺的矛);並不是我們所知道的只會三板斧,而是武藝高強,千軍萬馬中取上將首級的人物。

那麼真實裡的程咬金是怎麼死的呢?

程咬金最先起義是因為朝廷橫徵暴斂,加上流寇燒殺搶掠,於是他組織百姓對抗他們,後來流寇越來越多,程咬金人手不夠,就投靠了李密,李密對程咬金也是青睞有加,讓程咬金擔任驃騎將軍;後來在與王世充軍隊對陣中被重傷,回去後得到李密的褒揚,奈何王世充部隊窮追不捨,李密扛不住,最後投降了大唐,可是秦叔寶和程咬金被俘,王世充也很重視他們二人,但是程咬金私底下和秦叔寶說王世充為人沒有肚量,有愛詛咒發誓,他們二人決定逃離,另投明主。(程咬金和秦瓊)

終於在一次與唐軍作戰中,李密安排他們一起對抗唐軍,他們騎上馬行走了一百步,隨後下馬行禮,說明自己的心意並感激王世充的厚愛,王世充軍中沒有人能留住他們,只能眼睜睜的看他們離開。投到李世民麾下,程咬金深得李世民愛戴,李世民讓程咬金擔任了秦王府左三統軍,這才最大限度的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因為之前李密很少上戰場,而李世民南征北戰,有句話說“兒子打江山,父親坐天下”說的就是李世民李淵二人,正是李世民每次出戰都親自前往,程咬金也擔當重任,上陣殺敵,戰功顯赫,受封為宿國公。

李世民因功績太高,已經威脅到了太子李建成,李元吉為了能更好的對付李世民,竟然調離程咬金,程咬金死活不肯離開,他說:“如今齊王明擺著要調開我,如果我走了,等同於秦王斷了一直臂膀。”所以根據程咬金墓誌銘上記載,程咬金是全程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

最後在貞觀年間,歷任瀘州(今四川瀘州市)都督,左領軍大將軍,受封普州刺史,改封盧國公,李世民也把程咬金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內,李世民去世後,李治繼位,即唐高宗,公元656年,唐高宗派程咬金討伐西突厥,程咬金不負眾望,頗有廉頗當年的風範,大破西突厥。後來因為下令屠殺了投降的胡人被免去官職,後來又得到啟用,但此時程咬金已經年邁體衰,主動告老還鄉,得到批准後在家頤養天年,公元665年,程咬金去世,朝廷追贈他為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陪葬於唐太宗的昭陵。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程咬金,可能有點長,為了能讓大家瞭解到真實的程咬金,能看完的就點個贊吧!


羽評郡主


《隋唐演義》等等武俠小說說程咬金是笑死的,說他在作戰時追擊敵人,老是追不上,於是就把手中的板斧扔了過去,不料板斧七轉八轉又飛回到他的手中,程咬金覺得很神奇,認為是寶斧,在馬上狂笑,樂極生悲一下子跌落馬下摔死了。其實歷史上的程咬金是壽終正寢的。


程咬金是山東濟州東阿人,世代家族為官,他自幼喜善騎射,有一副好身手;隋末楊廣荒淫無道及其殘忍的統治手段激起民憤,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程咬金加入了李密的瓦崗軍。李密指揮不當被王世充打敗,走投無路的程咬金、秦瓊等人投入了王世充陣營。


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程咬金覺得王世充為人狡詐,心胸狹窄喜歡說大話,並非明主,在王世充與唐軍交戰時陣前倒戈歸順大唐,李世民早知道他們的名聲,十分尊敬他們,程咬金等人遇到了明主也是格外賣力,他們東拼西殺南征北戰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建成、李世民爭位期間,程咬金被外派任康州刺史,程咬金對李世民說,大王你的左膀右臂被一一斬斷,你的身體還能長久嗎?我死都不肯離開大王身邊。在程咬金、秦瓊等大將的參與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取政權。程咬金被拜太子右衛率,遷右武衛大將軍。


貞觀十一年(637年)封程咬金為盧國公,李世民命人在凌煙閣繪製二十四功臣人畫像,程咬金位列十九。


顯慶六年(656年)程咬金任蔥山道行軍總管率軍討伐西突厥,擊潰敵軍,默許王文度假傳聖旨貽誤戰機,後又屠殺幾千投降的胡人劫掠財物,事情敗露後,王文度因假詔被處死,程咬金是開國老臣又戰功卓著,免於一死,革去官職。


想當年程咬金一世英名,卻落了個晚節不保,實為可惜。


665年2月27日程咬金在懷德里家中去世,享年77歲,唐高宗李治下詔追贈驃騎大將軍,陪葬於昭陵,永世守護他的主子李世民。


遺產君


民間傳說“笑死程咬金,哭死程鐵牛。”武則天當政時期,薛丁山一家因為效忠李唐皇室被武則天忌恨,她下令斬殺薛家滿門三百多口,並鑄起鐵丘墳。薛家只有薛剛和樊梨花活了下來,最終薛剛反唐,保唐中宗繼位,在此過程中,程咬金也出了不少力,最終薛家平反,鐵丘墳被打開,程咬金見此情景,不由感慨自己一百二十八年的春秋,之後哈哈大笑,笑倒在椅子上,溘然長逝。其子程鐵牛九十多歲的人了,見此情景,大哭一場,也跟著去了。



民間傳說中的程咬金是個平民百姓,隋末大亂,組織起義,後投瓦崗軍,成了混世魔王,後來讓位於李密,又成了王世充的手下,最終投向李世民,南征北戰,建功立業。程咬金始終是一個傻大憨粗的形象,有點小聰明,運氣爆棚,成為大唐開國功臣。

程咬金的死莫名的很有喜感,程咬金的存在也很有喜劇色彩,為刀劍無眼的戰場、百姓流離失所的亂世注入了一絲溫情。然而我們知道亂世之中,尤其是戰場上,僅靠運氣和小聰明是活不久的,實際上,歷史上真實的程咬金是一員猛將,在跟隨李世民打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大功勞,也因此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程咬金是他原來的名字,後來改成了程知節,程知節是濟州東阿人(如今的山東人),出自官宦之家,隋末天下大亂,盜賊四起,各處都有反隋起義軍,在這樣的背景下,程知節召集了數百人來保護鄉里人,後來,被起義形勢所逼,程知節去投了李密,成為瓦崗軍的一員,在這裡,他結識了一眾山東豪傑,程知節智勇雙全,被李密任命為內軍驃騎將軍,統領兩千人,護衛在李密左右。然而在後來,李密和王世充的決戰中,李密大敗。程知節和秦叔寶、單雄信等成了王世充的人,而李密投了李淵。

程知節和秦叔寶這樣的武將,在亂世中成為誰的人都是一筆不小的財富,王世充自然也知道這個事實,所以待他們很好,然而程知節對王世充的評價卻很低,程知節曾對秦叔寶說:

世充器度淺狹而多妄語,好為咒誓,乃巫師老嫗耳,豈是撥亂主乎?

什麼意思呢?王世充這個人心胸狹窄,度量很小,喜歡說大話,還動不動對天發誓,和老巫婆沒有兩樣,這樣的人絕不是撥亂反正的明主,跟著這樣的人並沒有好的結果。

從這裡可以看出程知節此人眼光毒辣,善於識人,有道是“良禽擇木而棲”,619年,王世充和唐軍在九曲交戰,臨近開戰,程知節和秦叔寶帶著自己的得力部下和王世充告了辭,投靠了李淵。正是用人之際,李淵自是對降將禮遇有加,只要不是起義軍的首領,就都能發揮自己的才能。程知節被李淵任命為秦王府左三統軍,成為李世民的部下,跟了李世民的程知節最大程度的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在擊敗宋金剛、擒獲竇建德、使王世充投降中都有他的身影,因為驍勇善戰,被封為宿國公。

之後程知節一直跟隨在李世民身邊,隨著李世民的勢力越來越大,太子李建成感到了威脅,624年,李建成建議唐高祖李淵讓程知節出任康州刺史,臨行,程知節還向李世民表達了自己的忠心,並勸李世民保護好自己。兩年之後,李世民在秦王府一眾幕僚的策劃下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程知節也參與了此次政變。之後,程知節成為右武衛大將軍,食邑七百戶。

在李世民做皇帝時期,程知節曾鎮壓鐵山獠人叛亂,官職多有變動,後封為盧國公,授普州刺史,子孫世襲,程知節的次子還娶了李世民的女兒清河公主。之後程知節畫像入凌煙閣,成為二十四功臣之一。實際上,開國功臣中的這些武將在太平盛世的時候作用並不是很大,自身也多有消極怠工的情況。程知節也算其一。

656年,李治為帝時期,授68歲的程知節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討伐西突厥,一生都能做出正確選擇的程知節卻犯了錯誤,也許是因為久離戰場失去了判斷力,也許是因為年老糊塗,程知節一再受副總管王文度的擺佈,不肯聽從前軍總管蘇定方的正確意見,以至於貽誤戰機,又殺將數千,掠奪財物。回朝後被李治免官,隨後不久,李治又啟用程知節,授為岐州刺史,只是程知節已經無心政事,上表請求告老還鄉。

回到老家的程知節過了幾年清閒日子,於665年去世,時年77歲,在那個時代,77歲已經算是難得的高壽。從這一點來說,程知節的一生算是幸運的,晚年犯上那樣的錯還能善終。


蕭曉四姑娘


程咬金,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是唐代開國一員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青史留名的英雄人物。

作為濟州東阿人,程咬金自幼擅騎射,具有善戰和勇猛的特點,程所用兵器並非如演義中所描述的是板斧而是槊。

隋末時期,程咬金加入李密的起義軍,成為瓦崗軍的重器,後投誠王世充,又降李世民,為唐統一天下而作戰,唐太宗即位時,程咬金任左領軍大將軍、刺史、鎮軍大將軍等職。

據《隋唐演義》描述,程咬金在追敵過程中,將板斧扔出去,不料斧子迴旋至手中,程咬金覺得神奇,乃以為是寶斧,遂在馬上狂笑,不幸墜馬而死。

關於程咬金之死,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即薛剛闖了禍,連累薛家滿門抄斬,還立了鐵丘墳只有薛剛和樊犁花逃過一劫。

後薛剛反唐,為薛家平了反,程咬金一高興,在那狂笑,一口氣沒上來,就笑死了,其子一看父親死了,很傷心,大哭時一口氣沒上來,也死了,可謂笑死程咬金,哭死程鐵牛。

當然,歷史上真正的程咬金,是老死家中的,公元656年,程知節任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討伐西突厥,大敗西突厥軍隊,副手王文度殺降利財,程效金也得了份兒,英雄晚節不保,遂上表退休。公元665年,程咬金善終於家,被朝廷贈驃騎大將軍,賠葬昭陵。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2018年3月24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程知節原名咬金,濟州東阿人。程咬金系出名門,父親是北齊濟州大中正。魏晉時期選拔人才施行九品中正制。濟州大中正就是濟州選拔人才的官員,從出土的墓誌筆跡來看程咬金並非演義中的大老粗。程咬金善馬朔,並非使用的板斧。

隋末程咬金聚眾數百人保鄉里,後事李密於瓦崗。程咬金被李密選為親兵,也就在這時他第一次遇到了年長他18歲的秦瓊。可見秦瓊和程咬金並非自小熟識。

後瓦崗為王世充所破,王世充雖然很禮遇程咬金和秦瓊,但是秦瓊和程咬金認為王世充並非明主,喜歡賭咒發誓,像個老巫婆。陣前倒戈投靠李唐。後跟隨李世民破竇建德,王世充因功封為宿國公。

晚年任蔥山道行軍總管討伐阿史那賀魯,擊潰敵軍默許王文度假傳聖旨,貽誤戰機。後又殺降屠城,劫掠財物,被撤職處罰。這也成了他一生的汙點。667年2月7日77歲的程咬金病死在家中。葬於李世民的昭陵旁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