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聲市場不景氣的時候,為什麼德雲社在相聲界一枝獨秀?

西海情歌666


相聲市場為什麼會不景氣?

從1990-2004年這段時間,相聲這門藝術進入了一個低谷期,除了偶爾在電視臺能看到一場被精心剪輯過的相聲以外,其他時間老百姓很難接觸到相聲。直接導致相聲的受眾群體大幅度萎縮,一個沒有觀眾的藝術形式,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


與此同時,在電視上看到的相聲已經變味了。娛樂已經不是第一功能,教育和宣傳才是其主要思想,老百姓慢慢的不接受這一套了;由此對相聲形成了非常直觀的第一印象:那個玩意兒不好笑,沒意思。相聲的觀眾群本來就很狹窄,再加上電視相聲成為了負面典範,讓相聲的觀眾流失越來越嚴重。


德雲社為什麼能夠崛起?

郭德綱及德雲社的相聲之所以能夠在市場一片低迷的時候異軍突起,最重要的原因是順應了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進入21世紀以來,老百姓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對於精神層面的追求被大量喚醒,我們現在熟知的夜店、泡吧、追星、網吧等等娛樂方式,就是在那個社會背景下不斷湧現的。郭德綱及德雲社在偶然之間順應了這個趨勢,把相聲的娛樂化功能加以強化和突出,同時弱化其他的功能,讓相聲重新又成為了老百姓休閒娛樂的選擇方式之一。

拿現在的眼光去看,要說郭德綱當時就能夠看清楚社會大趨勢,並順勢而為,我是不信的,這隻能是一種巧合。郭德綱在最合適的時間,做了最合適的事,於是就成為了弄潮兒;這就是傳說中的命中註定吧。


除了順應趨勢以外,郭德綱在德雲社的發展過程中能夠不斷的調整自身的發展方向,不斷的滿足觀眾的需求,也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德雲社發展初期,觀眾都是資深相聲迷,所以郭德綱及德雲社的作品都是很正宗的傳統相聲內容,只是結合了時代特點,加以翻新而已;既保留了傳統相聲的包袱結構和表演技巧,又接地氣,所以去過現場的相聲迷都能被轉變為真愛粉。


隨著德雲社不斷的發展壯大,觀眾的口味也在發生變化。由於德雲社的吸引力,大量新觀眾湧入劇場聽相聲,但是他們並不資深,對於行業的瞭解幾乎為零;如果此時再像對待資深觀眾一樣表演相聲,那麼效果肯定不行。郭德綱在2011年德雲社十五週年紀念演出中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他帶著後臺上百人連著好幾個通宵排練的相聲劇《中國相聲史》可謂用心良苦,想告訴觀眾相聲是怎麼來的,什麼樣的才是好相聲;但是觀眾不買賬,現場有大量喝倒彩的聲音,郭德綱第一次在臺上對觀眾發了火。


通過這件事,郭德綱深刻的認識到,情懷賣不了錢,只能聊以自慰。德雲社想要發展壯大,就得站在觀眾的角度考慮問題,觀眾喜歡什麼,演員就演什麼。觀眾不是隻想聽搞笑的相聲嘛,這個還不簡單?從此以後,“屎尿屁”和“騷浪賤”逐漸成為德雲社相聲舞臺上的主要內容。


2016年底,隨著張雲雷的爆紅,郭德綱又一次看清了觀眾需求的變化,觀眾開始喜歡長的好看的演員,於是順勢又推出了孟鶴堂、郭麒麟、王九龍、秦霄賢等一批小鮮肉,讓德雲社的業務又邁上了一個臺階。2011-2016年這段時間,德雲社的相聲很少有需要搶票的時候,小劇場大部分時間都是賣不滿的;然而現在,所有的小劇場都一票難求,不得不佩服郭德綱,再一次成為大贏家!

郭德綱不僅僅會說相聲,更會營銷

郭德綱是一個成功的相聲藝人已沒有爭議,但是怎麼把自己的一身能耐告訴觀眾,並得到觀眾的認可呢?這就是營銷領域的問題。不得不說,事實已多次證明,郭德綱是一個營銷大師。


關於“人設”這個詞近幾年比較常見,但是在德雲社發展初期,郭德綱就已經在給德雲社的演員們設置“人設”了,只不過那時候叫“標籤”。于謙的“抽菸喝酒燙頭”,李菁慢吞吞的性格,徐德亮的“新文哏”相聲第一人,王文林的“有點意思”,張文順的“肩膀一高一矮”,都通過郭德綱的相聲,在相聲迷中廣泛流傳,這就是“人設”的雛形吧。這些標籤在每一個演員的走紅過程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郭德綱更是將自己塑造為“一身能耐,沒有用武之地,飽受同行打壓的非主流相聲藝人”形象,這個標籤成為他最為成功的“自我營銷”。

小結

在相聲市場不景氣的時候,郭德綱為什麼能一枝獨秀?因為他順應了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將相聲的娛樂化功能發揮到極致,並在發展的過程中,針對觀眾口味的變化,不斷的自我調整,所以一直站在贏家的位置。


相聲演義


作為一個資深的相聲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覺得現在的市場並非只有相聲這個行業不景氣,而是整個娛樂市場都不景氣。小品也同樣收到了多元文化節目的衝擊,大家能很強烈的感受到,現在的娛樂節目是五花八門,琳琅滿目,比如脫口秀,相親節目,求職節目,電視劇,電影。很多種文娛節目都充斥著我們每天的生活,現在市場是供過於求,只要你想看,沒什麼看不到的。相聲小品雜技魔術這一些很傳統的節目正遭受著來自互聯網行業的衝擊,每一個行業都在尋找一種能輕鬆掙錢的節目形式,所以競爭非常慘烈。

而德雲社,雖然是全中國最大的相聲團體,有四五百口子的員工,但是也同樣過得並不容易。原創的節目少之又少,大家都是用簡單方便的別人的段子整天沒完沒了的講,年輕演員沒有文化底蘊,也沒有什麼獨特的好包袱,其實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就連郭德綱和于謙,他們的相聲段子,即便苦思冥想的編纂了一個相聲段子,也會被在場的觀眾第一時間發到網上,點擊量肯定一下就上去,不過這麼原創的段子很快就被人們所熟悉,新鮮勁很快就過去了,原創的東西很難快速高質量的完成的。

在這種大環境下,德雲社的相聲我覺得郭德綱于謙,岳雲鵬郭麒麟張鶴倫等人的段子還有的看,有點意思,有很多包袱還是非常不錯的。畢竟德雲社是中國最大的相聲團體,相聲演員在一起也可以切磋技藝,有很好的培養相聲演員的土壤和養分。而其他的相聲社團,因為也沒有幾個出類拔萃的角兒,可能對相聲甚至幽默的理解有失偏頗,角兒都不紅,更別說年輕演員有出頭之日了。主要還是其他的相聲演員的段子,其實還是有一些差勁的,確實是技不如人,所以也怨不得人家德雲社三俗。

好啦,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


網遊魅力達人


什麼叫一支獨秀?!應該說相聲市場都不景氣,只有德雲社等少數相聲個體得以苟延殘喘,到目前才略有轉機。德雲社幾百人,我估計能保溫飽的未必過半數,這還是這三五年來相聲市場回溫後的景象。相聲現在要做的是好好珍惜,提高水平,齊心盡力淨化相聲市場,如果還象現在這樣相互拆臺,爭搶地位,就是做死,下一個相聲寒冬就不遠了。我大膽說一句預言:如果只有郭德綱和苗阜等少數幾個人被封做大師,再沒有更多更好的相聲人才冒出來,相聲不久的將來必死!我絕不相信我們泱泱大國,在這蒸蒸日上的年代裡,會在相聲這麼有魅力的行當裡出不了人才,衷心希望幾十年後郭德綱和苗阜等真成了相聲的泰斗,而在他們之後有很多更優秀的相聲人才脫穎而出,讓相聲重現老一輩人才濟濟的輝煌,甚至超過他們,開創一個相聲的新時代。(真心拜託所謂的鋼絲們,別再給郭德綱封官封神了,這是害他!也拜託郭德綱先生,別再體制內體制外的抱怨了,真有人違法了就去告他,真有人欺負了你就像個爺們打回去,別搞得像個怨婦似的,敢愛敢恨是真性情,可要做大事還得有格局。)


用戶4901092293238


黃宏講過相聲明顯幹不過小品,這是相聲人和觀眾的共識,正因如此很多相聲演員改行,充實了別的工作了,再有很火的趙本山和他的徒弟逐漸淡出了春晚,國內觀眾需要的娛樂的節目越來越少,相聲演員又分分改行了,郭德綱沒有競爭對手了,市場需要看的節目又少,所以郭就如魚得水了,他把相聲都搞成贗品相聲了,但是仍有一部分人喜歡,有句話說的好,蘿蔔快了不洗泥,就是這個道理,這是市場運作規律,比如現在的雞蛋有時就好賣,有時就不好賣,同樣的雞蛋,為什麼有兩樣結果呢,這就是市場供需關係,現在人想看的節目太少,人口又多,有錢的人又多,所以文藝市場空虛了,低劣的節目也搶手了。


小火196661319


因為整個相聲界不景氣的時候只有郭德綱講的有趣啊。



騎豬看馬桶


德雲社是貧嘴相聲,的確娛樂性很強,我認為隨著觀眾口味的變化,也會過時的,更不要得瑟,笑話老一輩相聲演員沒作品,所表演的節目不搞笑


靜觀人間百態1


因為德雲社郭德綱通過自身的努力,以及他們在相聲事業上的堅持才有今天的成果,老百姓喜歡相聲,德雲社給老百姓帶來了歡笑,這就是德雲社把相聲融進了老百姓的生活裡。


南方本色


正是因為整個相聲圈不景氣才顯示出德雲社的一枝獨秀也!老郭說的好~“是同行的襯托”


偉岸儒雅


曲協搞不好👎還搞不壞麼?


玩ipad的小老頭


不得不承認,相聲能翻紅,一是老郭的確具備非同凡響的才華,再是最好的小品演員都進軍更賺錢的電影行業。可以看出近年最火的小品演員沈騰一個人的電影票房基本比德雲社總市值都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