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有了祁連山,才養育了河西走廊,才有了絲綢之路


祁連山古匈奴語為"天之山"。迄今為止,遊牧在這裡的匈奴人的直系後裔--堯熬爾人仍然叫祁連山為"騰格里大坂",意思也是"天之山"。

祁連山前的河西走廊自古就是內地通往西北的天然通道,文化遺蹟和名勝眾多。在漢代和唐代,著名的"絲綢之路"即由此通過,留下眾多中西文化交流的古蹟和關口、城鎮,嘉峪關、黑水國漢墓、馬蹄寺石窟、西夏碑、炳靈寺石窟等等。

祁連山的雪線之上,常常會出現逆反的生物奇觀。在淺雪的山層之中,有名為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狀蠶綴,還有珍貴的藥材-高山雪蓮,以及一種生長在風蝕的岩石下的雪山草。

因此,雪蓮、蠶綴、雪山草又合稱為祁連山雪線上的"歲寒三友"。

祁連山原為古生代的大地槽,後經加里東運動和華力西運動,形成褶皺帶。

《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第3期)曾就祁連山對中國的意義有著這樣的描述:"東部的祁連山,在來自太平洋季風的吹拂下,是伸進西北乾旱區的一座溼島。沒有祁連山,內蒙古的沙漠就會和柴達木盆地的荒漠連成一片,沙漠也許會大大向蘭州方向推進。”

“正是有了祁連山,有了極高山上的冰川和山區降雨才發育了一條條河流,才養育了河西走廊,才有了絲綢之路。然而祁連山的意義還不僅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