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弑母学子终落网:尊重孩子的独立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基础

​2019年4月21日,“北大学子弑母案”中的犯罪嫌疑人吴谢宇在重庆机场被抓捕了。被抓时,他身上有30多张身份证。此时的吴谢宇,已经逃亡3年了。

北大弑母学子终落网:尊重孩子的独立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基础

我们先回顾一下震惊全国的“北大学子弑母案”。

2015年7月11日,吴谢宇杀死母亲后,用干燥剂、活性炭、防水布、真空压缩袋等物品裹尸。然后吴谢宇用自己和母亲手机分别群发消息,声称将和母亲一起出国留学,借到144万元。8月份,吴谢宇从母亲日记本上剪字、复印,伪造了一封辞职信给母亲工作的学校。

2016年2月5日,吴谢宇发短信给舅舅,声称自己将和母亲从美国波士顿回来,于2月6日到达福建莆田高铁站,希望舅舅接站。2016年2月6日,舅舅未接到人,意识到可能出了问题随后报案。

2016年2月14日,警察进入吴谢宇家中,发现其母的尸体被包裹了数十层,每一层缝隙中,都被放入了活性炭,同时警察在房间发现了摄像头,这说明吴谢宇一直通过手机远程监控现场。

然而随后的三年,吴谢宇杳无音讯,直至2019年4月21日被捕。

01

吴谢宇,北大学子,为什么会杀死自己的母亲?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吴谢宇的家庭教育。

吴谢宇父亲因病去世后,家中只有母子相依为命。

吴谢宇的母亲谢天琴,是一名中学老师:低调、内敛、友善、是一个对自己的品德修养极度克己与自律的人,

吴谢宇,同学口中的大神:自律、有理想、有抱负、有目标、幽默、友善、理智,是一个完美无瑕的人。

北大弑母学子终落网:尊重孩子的独立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基础

在所有人眼中这是一个母慈子孝,令众人艳羡的家庭。

然而事实的确如此吗?

为什么众人眼中的母慈子孝,变为拔刀相向?

为什么众人口中自律的大神,乖巧的天之骄子,完美的儿子,转身变成了令人胆寒的杀人犯?

这一切都太不符合常理了!

谢天琴在丈夫死后,拒绝抚恤金、慰问金甚至助学金。谢天琴要求儿子凭自己能力去挣奖学金。她从不议论家长里短,对任何和性有关的话题闭口不谈。可以说她是一个极度清高且有些许古板的人,一个极度克制自我的人,

她将这种克制投射在儿子身上,在她的投射下,儿子成为了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完美无瑕。

可是这种完美背后却是可怕的压抑,她的行为一直压抑着儿子真实的自我,吴谢宇就像一只被牵线的木偶,被母亲操控,表现出母亲喜欢的形象。

为了达到母亲的目标,吴谢宇不得不克制自己,压抑着最真实的“自我”。他就是一个演员,演出一个完美的人设,实际上内心充满了不甘、冲动和叛逆。

随着自己长大,吴谢宇渴望自由的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厌倦这种完美的演出。长期的自我压抑,让他渴望找出一个可以释放的出口。

于是,吴谢宇通过最残忍的手段让母亲消失,重获了“自由”。

在母亲死后,吴谢宇做了很多母亲生前痛恨的事情,到处借钱,和性工作者谈恋爱,在逃亡的三年中,夜里在酒吧当男模。

北大弑母学子终落网:尊重孩子的独立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基础

从他后续的一系列行为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压抑已久的人格释放,充满了叛逆和爆发。

静止的弹簧是毫无力量的,施加的压力越大,他向上弹起的力量越大,这就是“弹簧效应”,而吴谢宇就是那只被压的弹簧,当去掉上面的压力之后,他终于狠狠地反弹了起来。

02

伦敦大学科学家在《积极心理学期刊》刊登的文章中提道:父母的控制行为和孩子以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关联,家长控制欲过强,对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竟然与痛失至亲对人们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相近;与生活在较大支持且控制较少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相比,被父母管束过多的孩子并不快乐。

父母总喜欢说“我都是为了你好”,可是你却不知道这一句话,就像紧箍咒一样紧紧地箍住孩子,甚至可以毁掉孩子的一生。

管教过严的孩子情感被压抑,行动被限制,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所有的一切都是受控于人,他们就像是一只“囚鸟”,被父母口中所谓的“爱”囚住,失去了生而为人最可贵的东西——自由。

北大弑母学子终落网:尊重孩子的独立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基础

管教过严的孩子表面乖巧,听话,但是平静下的暗涌更可怕!他们的性格、人格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胆小、懦弱、甚至出现抑郁症。而这些管教过严的孩子虽然表面温顺,可一旦反抗,会表现得更为可怕。其中表现之一就是用“伤害”作为发泄口。

一种“伤害”的发泄口是伤害自己,即选择自残、自杀。

有数据显示在控制性强的原生家庭长大的孩子,约有7%到10%产生过自杀念头!

2017年8月3日凌晨,南通市区易家桥新村内一名12岁的女孩儿从楼顶坠落身亡,女孩儿坠楼后头部着地,十分惨烈。

女孩儿父母平时对女孩儿的学业要求十分严格,一份疑似女孩儿留下的遗书上写着一句:“我恨你们 把我的作业都撕了吧”。

北大弑母学子终落网:尊重孩子的独立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基础

孩子选择自杀其实是将外在的愤怒,投向了自己。

他们被父母的控制逼到死角,无力反抗,只好选择最惨烈的自毁,来抵抗控制者意志的入侵。

还有一种“伤害”的发泄口就是伤害他人,而这个目标极大可能性就是父母。

2015年,贵州一对15岁的孪生姐妹因父母管教过严,将6瓶剧毒鼠药拌进稀饭中,将亲生父母双双毒死。

孩子生活在父母的严密监控下,没有隐私,没有自我,没有自由,他们的精神饱受折磨,丝毫感觉不到生活的幸福。

精神的高压是没有人能承受的,于是他们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李雪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父母们看似赢得了孩子,实际上失去了孩子。

他们从心底怨恨自己的父母,对父母深恶痛绝。他们现在的顺从是因为没有能力反抗,一旦长出了翅膀,他们就会选择自由,切断自己与家庭的联系,甚至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报复父母。而父母最终不得不被自己的控制欲反噬。

北大弑母学子终落网:尊重孩子的独立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基础

03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心理边界”,相对有形的物理空间,我们每个人还需要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空间,被一道无形的心理边界环绕着。

父母的控制,就是入侵了孩子的心理边界:“你怎么想不重要,我不关心,我怎么说,你怎么做就好了。”你的侵入和越界,无情地践踏了孩子的内心和意志,将他们的自尊踩入污泥中。

北大弑母学子终落网:尊重孩子的独立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基础

武志红说“作为父母,我们当然希望孩子能如我们希望中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人生必经要他自己走下去,你要做的只是守护。”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这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儿童心理学认为,孩子2岁是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时期。这时的他们已经开始期待建立强大的自我!

所以说虽然孩子身上有你的DNA,流着你的血,但是他始终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生命,他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拥有自己的未来。你必须承认孩子是独立个体的事实。

就如纪伯伦诗中所讲“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生,却并非从你们而来。

美国心理学家卫·埃尔凯特也曾说,无论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如何,做父母的需要给孩子两样:根和翅膀。”

这里的翅膀指的就是自由!

人生是一段漫长的路程。父母只能陪伴孩子走完一段,他的人生还是要靠他自己走下去。父母应该做的是等待、陪伴、引导。

在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给孩子帮助和引导。在孩子不需要我们的时候,尊重他们独处的时间和空间,静静地陪在一边就好。

爱,不是控制,是尊重、是陪伴、是给予对方自由、

不要将你的意志强加给他,孩子只需要承担他一个人的生命重量就很好。人生很长,不要让孩子负重前行。

北大弑母学子终落网:尊重孩子的独立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基础

随着吴谢宇被捕,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结束了吗?不,我们的家庭教育还没有停止,并且永远不会停止。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尊重孩子,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你才是真正地为孩子的利益考虑,才是真正的爱你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