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旭光大刀闊斧推進改革,帶領濰柴創造一個個奇蹟

1977年,不滿17歲的譚旭光進入濰柴;1998年,37歲的他被任命為濰坊柴油機廠廠長。20多年來,他親歷改革開放的鉅變,領導濰柴實現高質量跨越發展,從地方單一發動機生產廠,發展成為國際化裝備製造集團。他大刀闊斧推進改革,讓瀕臨破產的濰柴脫胎換骨、重獲新生,打造了國企改革的“濰柴模式”;他心無旁騖專攻主業,打造自主高端中國動力“心”,引領中國製造邁向高端;他整合全球資源,深耕“一帶一路”,叫響中國製造“濰柴”品牌;他不忘初心敢於擔當,積極感恩回饋社會。近日,譚旭光被省委宣傳部確定為全省重大典型“齊魯時代楷模”。

譚旭光大刀闊斧推進改革,帶領濰柴創造一個個奇蹟

譚旭光

人物簡歷

譚旭光,1961年2月生,現任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兼任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主席團主席、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等職務。

先後榮獲“山東省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創業企業家”“裝備中國功勳企業家”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在他的帶領下,濰柴榮獲“自主創新典型企業”“國家創新型企業”“中國工業大獎”“全國質量獎”等榮譽稱號。

2018年11月,“濰柴WOS(濰柴運營體系)質量管理模式”以製造業組織第一名獲得第三屆中國質量獎。2019年1月,濰柴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感知“春風”

搏擊海外取得成就

父母都是濰柴職工,譚旭光從小對柴油機有著特殊的感情,他知道它們肩負著各自的使命,或馳騁大江大海,或奔騰萬畝良田……1977年,不滿17歲的譚旭光走進濰坊柴油機廠,他是班組裡年齡最小的,卻是幹活最實在的。他的想法非常樸素:最笨的學習方法是肯幹,最智慧的人也是肯幹。“當工人的十年是我人生中難得的學習機會,這段時間我係統學習了柴油機知識,對我後來的事業十分有益。”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譚旭光敏銳地嗅到:一個嶄新的時代要來了,他毅然選擇去學習充電。別人問他學機械製圖和政治經濟學有什麼用?他不解釋,只是抱著書本啃讀。那時的譚旭光每天都很忙,白天上班,晚上攻讀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並以全班第一的優異成績畢業。他還擔任當時濰柴技術中心團支部書記,帶領團支部成立的“青年之家”搞得有聲有色,1986年被團中央評為“全國優秀青年之家”。

1987年,譚旭光主動要求調到濰柴剛組建的外貿科做業務員。1991年,他帶領維修服務小組常駐印尼,成立濰柴首個海外服務站。他每天頂著烈日、拿著地圖,走遍了印尼大大小小的島嶼,與當地代理商洽談、為客戶服務。在他的努力下,第一年當地業務量就增長了10倍。海外的歷練,讓譚旭光切身體會到國家的對外開放程度決定著企業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追隨著國家對外開放的步伐,譚旭光在海外市場如魚得水,31歲就出任濰柴進出口公司總經理,讓濰柴的進出口總額從30萬美元增長到6000萬美元,成為全國機械行業出口創匯的一面旗幟。

改革先行,“譚大膽”背後是擔當和責任

1998年前後,濰柴陷入發展困境,內外債高達3.6億元,企業走到破產的邊緣。1998年,37歲的譚旭光被任命為濰坊柴油機廠廠長。譚旭光並沒有喜悅,他感受到更多的是壓力:工廠機制僵化、人才流失,包袱沉重、經營虧損,技術落後……上任後,他開始了大刀闊斧的國企市場化改革之路。

譚旭光改革的第一把火引向了領導班子。他提出“約法三章”:堅持原則,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不當“太平官”;撲下身子,真抓實幹,為企業幹實事,為職工辦好事;以身作則,要求職工做到的,我們首先做到,不許職工做的,我們堅決不做。“約法三章”人心所向,重振了領導幹部的士氣和職工的信心,成為後來濰柴的立企之本。多年來,濰柴領導班子核心成員無一人離職,成就一段佳話。

真正讓濰柴走出困境的是2002年的“三三制”改革。所謂“三三制”,即將佔企業資產1/3的高速機業務剝離出來,成立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並運作在香港上市;1/3的中速機業務和職工留在原有集團,形成國內最具競爭力的船舶動力和發電設備生產基地;其餘1/3非主營業務全部推向社會。譚旭光直言,沒有敢於擔當的勇氣,改革不可能成功。改革必然要付出代價,別人不敢改,他敢改、會改。

2005年,他以10.2億元的天價收購湘火炬,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戰略思維,也收穫了“譚大膽”稱號。對此,譚旭光說:“其實我並不膽大,做事要成功,做事要乾淨,做事要靠團隊,是我的‘三大法寶’。我帶領濰柴幾十年,沒有一項重大錯誤決策,也並不是因為我膽大,而是因為擔當和責任的問題。我是一名國企負責人,我在為國家看門,沒有條件允許我犯錯。”

因為責任與擔當,譚旭光帶領團隊破釜沉舟、改革除弊,讓濰柴走上了完全市場化道路,比今天多數國企提前十幾年完成改革,成為國企改革的先行者和堅定執行者。今天所有的成就,都可以追溯到這場驚天動地的改革,它塑造了濰柴“敢改革、善改革”的基因。

自主創新,成就一代汽車人的強國夢想

譚旭光是中國汽車工業40年發展的親歷者與參與者,他們這一代企業家深知跟跑國外品牌、受制於人的窘迫。作為較早“走出去”的中國汽車人,譚旭光深刻感受到中國內燃機與歐美髮達國家水平的巨大差距。如果不主動與世界科技接軌,在全球開放中尋求合作提升的機會,閉門造車,遲早要被全球市場淘汰。幾十年來,濰柴堅持自主自強發展道路,以全球視野推動技術創新,通過引進、吸收、再創新,成功改寫中國商用車市場被外資品牌瓜分的命運。尤其是2005年濰柴率先推出中國第一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大功率發動機“藍擎”,2007年推出全球首款商用車動力總成,這標誌著中國柴油機產業正式邁入自主創新的“中國動力時代”,終結了中國重型卡車長期依賴“外國心”的歷史。2019年1月8日,濰柴動力“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從藍擎動力到H、N、M平臺高端動力,再到今天全球佈局新能源,與英國、加拿大等企業合作開發最前沿技術,佈局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HPDI天然氣發動機等新能源產業的三大核心技術,濰柴的自主創新從來都不是“閉關鎖國”,而是始終對標全球先進技術,整合全球最優質資源,提升自身技術實力。

創新離不開人,譚旭光坦言,這麼多年來,生產的事他幾乎不操心,他只管人和創新,引進濰柴的高層次人才,每一位都是他一個一個去談的。

圓夢再造夢

濰柴繼續創造奇蹟

40年彈指一揮間,譚旭光這位在改革中歷練、在開放中成長的國有企業家,帶領濰柴從低谷走向輝煌。追憶過往,他不會忘記國有企業一片哀鴻的1998年,他站在就職演說臺上,看著一雙雙絕望的眼睛。而今天,濰柴人正向全世界展示中國國企的發展自信。

“山再高,路再長,奮鬥不息,必能到達。”譚旭光說,心中沒有夢想,就不能稱之為企業家。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在造夢、圓夢、再造夢。在濰柴2017年實現收入突破2000億元、邁進世界500強門檻時,譚旭光說他還有一個夢:打造受人尊敬、競爭力持續提升的國際化強企。朝著這個夢想,他誓與一切阻礙企業發展的“殘”與“缺”鬥爭到底,不斷推動國企深化改革;他緊追國家的開放步伐,在全球新一輪工業革命和行業交替顛覆中,探索構建新能源產業鏈,為中國汽車工業的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

一年飛行40萬公里,在濰坊的時間不到5個月,和家人吃飯不到10頓……濰柴的成功凝結著譚旭光過人的膽識、創業的激情、創新的思維和創造的才幹,還有以奮鬥為使命的創業者的激情和夢想。在他身上有山東人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敢除機制障礙,敢破制度藩籬的精神,體現出了極強的政治素養、改革創新精神和國際前瞻視野,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濰柴特色的國企改革創新發展之路,引領濰柴全面邁進“高質量發展”時代,撐起了濰坊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脊樑。

“執著於幹一件事,取得成就時就會感到很幸福。”今天,新一輪改革開放大潮澎湃,已經成長為國際化企業的濰柴在譚旭光的帶領下將會創造新的更大奇蹟,濰柴作為中國動力航母級的巨輪,動力十足,馳騁藍海,縱橫萬里。

記者 竇圓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