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汽车产业或将锁定新能源战略不变

未来汽车产业或将锁定新能源战略不变

■ 中国工业报实习记者 沈新竹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依然迅猛,似乎并未受到后补贴时代市场考验的影响。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4万辆和29.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2.7%和109.7%。

“在政府积极作为、支撑引领,以及巨大市场规模、商业模式下,我们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正处于由导入期向快速成长期过渡的关键阶段。”在近日于上海举行的2019中国汽车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为顺应 “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叠加的融合大势,相关部门应及时启动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汽车产业或将锁定新能源战略不变

此次会议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OICA第一副主席董扬表示,今年汽车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面对发展中的困境,我国需要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这既是解决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新途径,也是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坚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万钢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从本世纪初开始已近20年,初衷是优化能源结构和降低大气雾霾。 “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不会一起上,也不会一起停。可能我们将来会在最需要、最紧迫和市场需求最大的车型上进行推进,也就是说,要分区域、分车型、分场景。”但一定要 “坚持好我们发展的战略。”

据了解,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汽车三种。万钢指出,自2001年中国启动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时,相关部门就明确了以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为 “三纵”和动力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和动力电池系统为“三横”的核心发展技术路线,以及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研发。2010年,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市场提升了对于混合动力的要求,同时把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纳入到智能化动力控制的系统,保留了 “三纵三横”的结构。

现阶段,我国动力电池的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乘用车能量密度已经有80%可以满足3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在着重解决纯电动车北方地区的应用,测试极寒电动汽车的安全度和对于温度的反应等相关工作已经提上了日程。

除电动汽车外,燃料电池汽车也是新能源的一大发展方向。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清洁、零排放、续驶里程长、加注时间短的特点,是远程公交、上班出租、城市物流、长途运输等交通方式的最佳选择。同时燃料电池也可以用于船上运输、水下深海的操作范畴。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燃料电池销量将近2000辆,运行的加氢站有15座,逐渐形成北京、上海、山东、武汉以及广东的示范工程。万钢透露,新时代、新一阶段燃料电池的发展可能会是一些特点区域为主,逐渐形成系统推广发展。

配套设施的完善也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此万钢认为, “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进程中,一定要面向未来。新能源汽车将逐步发展为移动储能终端,并且与能源网双向互动,因此未来新能源汽车能够推动能源消费的变革,而能源生产变革又能促进新能源汽车全运行周期的零排放。”

补贴政策应保持连续性

今年3月26日,财政部官网发布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根据 《通知》,2019年补贴标准在2018年基础上平均退坡超50%。对此,万钢表示,补贴一定会逐渐退坡直至退出,但退坡目标是建立稳步长期的激励措施,追求有序、保持了技术标准上线不变,而补助门槛有所提高,相关部门应在能量密度、能耗指标、续驶里程上适度倾斜,取消地方车补、转为重点支撑基础设施建设。所以,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万钢指出,除了连续性外,还要考虑非财税措施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自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 《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之后,截至目前已先后有20多个城市发布了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具体措施。海南省还创建了国家生态文明的实验区,已经颁布清洁能源汽车发展的规划,明确到2030年全岛新增汽车实现电动化、智能化和共享化。

这也再一次证明,未来的汽车发展趋势是在一些相应的车型、先行发展地区、雾霾严重地区,率先实现新能源汽车化。汽车的商业模式从分时租赁、网约车、综合出行服务,向着产品服务、充电、运营多环节的组合再转变,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模式。

未来应坚持绿色优先战略

在此次论坛上,董扬呼吁现阶段我国应重新认识并尽快制定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未来一个时期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保障等内容,通过加强硬实力和软实力建设,使中国汽车产业实现由大变强。

对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也强调指出,未来的产业发展战略思路一定要聚焦新能源,打造节能环保、绿色的产业链。

王瑞祥指出,当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我国始终将污染防治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战和治本之策,持续推进加以落实,初见成效。

从机械工业来看,目前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都稳居世界首位,环境监测的仪器仪表、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水质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设备都实现了连年增长的势头。

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比较低迷的情况下,这几年保持了高速增长。2018年在全球市场的保有量占比达到50%左右,连续三年居于世界前列。作为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已将发展节能与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列入了规划日程,把它视为我们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王瑞祥强调,绿色节能是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环境的硬约束,相关部门及企业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主基调,使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绿色化的改进和增值,使汽车制造和汽车产品都能够达到节能环保要求,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兑现承诺做出一定贡献。

他建议指出,相关部门应通过产业协同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突破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通过两化融合、智能转型、推进绿色制造和节能降耗,构建绿色产业链和绿色交通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环保、便捷、安全的产品和体验。

  • 联系我们(新闻中心):010-68325610 010-67410611

  • 中国工业新闻网:010-674106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