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汽車產業或將鎖定新能源戰略不變

未来汽车产业或将锁定新能源战略不变

■ 中國工業報實習記者 沈新竹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依然迅猛,似乎並未受到後補貼時代市場考驗的影響。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4萬輛和29.9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02.7%和109.7%。

“在政府積極作為、支撐引領,以及巨大市場規模、商業模式下,我們新能源汽車的產業正處於由導入期向快速成長期過渡的關鍵階段。”在近日於上海舉行的2019中國汽車論壇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需要政府和市場的雙輪驅動。為順應 “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疊加的融合大勢,相關部門應及時啟動制定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未来汽车产业或将锁定新能源战略不变

此次會議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會長、OICA第一副主席董揚表示,今年汽車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面對發展中的困境,我國需要加大新能源汽車研發力度,不斷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這既是解決我國能源和環境問題的新途徑,也是培育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堅持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

萬鋼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從本世紀初開始已近20年,初衷是優化能源結構和降低大氣霧霾。 “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不會一起上,也不會一起停。可能我們將來會在最需要、最緊迫和市場需求最大的車型上進行推進,也就是說,要分區域、分車型、分場景。”但一定要 “堅持好我們發展的戰略。”

據瞭解,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以及燃料電池汽車三種。萬鋼指出,自2001年中國啟動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時,相關部門就明確了以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為 “三縱”和動力控制系統驅動系統和動力電池系統為“三橫”的核心發展技術路線,以及混合動力專用發動機研發。2010年,隨著電動化、智能化的發展,市場提升了對於混合動力的要求,同時把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納入到智能化動力控制的系統,保留了 “三縱三橫”的結構。

現階段,我國動力電池的質量不斷提高,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乘用車能量密度已經有80%可以滿足300公里以上的續航里程。在此基礎上,近年來在著重解決純電動車北方地區的應用,測試極寒電動汽車的安全度和對於溫度的反應等相關工作已經提上了日程。

除電動汽車外,燃料電池汽車也是新能源的一大發展方向。燃料電池汽車具有清潔、零排放、續駛里程長、加註時間短的特點,是遠程公交、上班出租、城市物流、長途運輸等交通方式的最佳選擇。同時燃料電池也可以用於船上運輸、水下深海的操作範疇。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燃料電池銷量將近2000輛,運行的加氫站有15座,逐漸形成北京、上海、山東、武漢以及廣東的示範工程。萬鋼透露,新時代、新一階段燃料電池的發展可能會是一些特點區域為主,逐漸形成系統推廣發展。

配套設施的完善也影響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此萬鋼認為, “在電動化、智能化的進程中,一定要面向未來。新能源汽車將逐步發展為移動儲能終端,並且與能源網雙向互動,因此未來新能源汽車能夠推動能源消費的變革,而能源生產變革又能促進新能源汽車全運行週期的零排放。”

補貼政策應保持連續性

今年3月26日,財政部官網發佈 《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根據 《通知》,2019年補貼標準在2018年基礎上平均退坡超50%。對此,萬鋼表示,補貼一定會逐漸退坡直至退出,但退坡目標是建立穩步長期的激勵措施,追求有序、保持了技術標準上線不變,而補助門檻有所提高,相關部門應在能量密度、能耗指標、續駛里程上適度傾斜,取消地方車補、轉為重點支撐基礎設施建設。所以, “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對於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萬鋼指出,除了連續性外,還要考慮非財稅措施的推動作用。

據瞭解,自2018年6月,國務院發佈 《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之後,截至目前已先後有20多個城市發佈了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具體措施。海南省還創建了國家生態文明的實驗區,已經頒佈清潔能源汽車發展的規劃,明確到2030年全島新增汽車實現電動化、智能化和共享化。

這也再一次證明,未來的汽車發展趨勢是在一些相應的車型、先行發展地區、霧霾嚴重地區,率先實現新能源汽車化。汽車的商業模式從分時租賃、網約車、綜合出行服務,向著產品服務、充電、運營多環節的組合再轉變,這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模式。

未來應堅持綠色優先戰略

在此次論壇上,董揚呼籲現階段我國應重新認識並儘快制定汽車產業發展戰略,明確未來一個時期提高我國汽車產業競爭力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步驟和戰略保障等內容,通過加強硬實力和軟實力建設,使中國汽車產業實現由大變強。

對此,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也強調指出,未來的產業發展戰略思路一定要聚焦新能源,打造節能環保、綠色的產業鏈。

王瑞祥指出,當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我國始終將汙染防治作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攻堅戰和治本之策,持續推進加以落實,初見成效。

從機械工業來看,目前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都穩居世界首位,環境監測的儀器儀表、大氣汙染防治設備、水質汙染防治設備、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設備都實現了連年增長的勢頭。

新能源汽車在汽車市場比較低迷的情況下,這幾年保持了高速增長。2018年在全球市場的保有量佔比達到50%左右,連續三年居於世界前列。作為對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目前我國已將發展節能與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列入了規劃日程,把它視為我們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王瑞祥強調,綠色節能是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和環境的硬約束,相關部門及企業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把綠色發展作為主基調,使研發、生產、銷售、服務各個環節都能夠得到綠色化的改進和增值,使汽車製造和汽車產品都能夠達到節能環保要求,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兌現承諾做出一定貢獻。

他建議指出,相關部門應通過產業協同和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突破汽車產業發展的瓶頸,通過兩化融合、智能轉型、推進綠色製造和節能降耗,構建綠色產業鏈和綠色交通體系,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舒適、環保、便捷、安全的產品和體驗。

  • 聯繫我們(新聞中心):010-68325610 010-67410611

  • 中國工業新聞網:010-674106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